APP下载

初中物理教材中光源定义的再认识

2016-11-25朱红伟

物理教学探讨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再认识初中物理

朱红伟

摘 要:初中物理教材中光源定义众说纷纭,使得师生无所适从。本文将通过对多种版本物理教材及资料中光源定义的对比分析,结合自身的认识,旨在得出全面、科学的光源新定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材;光源定义;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10-0022-3

近期笔者拜读了王伟民老师发表在《物理通报》上的《谁说月亮非光源——光源定义例说》[1]一文,收益良多,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该文已发表多年,初中物理各版本教材也修订多次,但通过查阅各教材发现,编者并没有对光源定义进行修订,是编者别有深意还是另有原因?下文将对比分析多种版本物理教材及资料,对光源定义进行再认识,以期得出全面、科学的光源新定义。

1 多版本教材中的“光源”定义的表述及分析

初中物理教材版本众多,笔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四种版本物理教材,同时还查阅了百度百科及词典等其他权威资料,按不同分类列举如表1、表2。

由表1和表2可知,各版本教材及资料对于光源定义大同小异,但又不尽相同,下文将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一:文本编排

分析表1发现:(1)各版本的文本编排均先展示各种光源的插图,然后再给出光源定义,但其中有不同之处:除苏科版外,其他教材均对光源定义的引入有一定的文字叙述;各版本对插图的选择也有所不同,其中值得肯定的是苏科版,选用了充分和不充分燃烧火焰的图片,体现了“正在发光”这一前提条件。(2)从各教材的内容编排来看,都是十分重视定义的生活化,从生活实例入手,最终给出定义,其中苏科版和沪科版均列举了“燃烧的火焰”这个例子,说明必须是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但与所给出的光源定义不相符。

分析二:对比分析

对比表1和表2发现:(1)这些定义中均体现了“发光的物体”这个概念,但有不同的限制条件,如人教版、沪科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词典限制条件为“能发光”,苏科版则要求“自身发光”,北师大在定义中未体现限制条件,但是在举例中可以看出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值得注意的是在百度百科中,要求既要“自身发光”也要“正在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2)对比发现,只有现代汉语词典及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发出的光进行界定,现代汉语词典认为发出的光为可见光,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则认为发出的光为电磁波,包含了不可见光,定义更为科学。

2 初中物理中光源定义的再认识

对于光源的定义,各教材、各资料、各教师众说纷纭,无统一说法,笔者认为应从多角度对其重新审视,既要界定光源发出光的种类,还要对定义的限制条件进行再认识。

2.1 “发出的光”的认识

在物理学体系中,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认知是不同的,比如初中阶段学生对于光的认知还停留在小学科学课程和生活基础上,认识并不深刻,在他们看来光就是可见的光,不存在看不见的光。那么,如何来界定光源定义中所说的“光”?是广义的光(包含可见光和不可见光)还是狭义的光(常见的可见光)?

在各教材中均或多或少提到了不可见光中的红外线,如苏科版教材就明确指出:“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既然所有物体都辐射红外线,同时红外线又属于光,那么就可以理解成所有物体都能发光,因此就会得到“所有物体都是光源”这个定义,笔者认为这是完全正确的。比如以月亮为例,月亮不能自身发光而是反射光,这是用来说明月亮不是光源的最流行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月亮可以发光,不同的是它发出的是红外线,符合光源的条件,属于光源,但是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这么讲吗?初中学生的认知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这会造成学生的认知混乱。那么,一线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其实各教材给出了答案,我想这就是开篇所说的“深意”,也是编者没有盲目修订光源定义的理由之一,在各教材中所列举的光源均属于可见光,这其实是符合学生认知的,不会因超前概念造成学习障碍,这也是在默认初中阶段光源发出的光应就是可见光。

其实,我们无需纠结于光的分类,按照不同学习阶段认知不同的原则,应对光源进行分阶段定义,比如在较高阶段,光源定义就是“所有物体都是光源,但有些物体发出的是不可见光”,在初级阶段,应缩小光源的定义范围,将发出光的分类限定为可见光,同时教师可以作部分的解释和补充。

2.2 “能够发光”的认识

在上文中,我们认为光源发出的是可见光,那么是否应该给光源定义加上限制条件,人教版、沪科版、两种词典均都提出了“能够发光”这一限制条件,笔者认为该说法欠妥。“能够发光”和“发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能够发光”说明该物体具备发光的本领,但不一定在发光;“发光”说明该物体正在发光,换一句话来说,光源必须是正在发光的,而不是可以发光的物体。以苏科版所举“燃烧的煤气火焰”为例,煤气燃烧后可以发光,不燃烧就不能发光,举例说煤气是光源,那就是错误的(需要注意的是煤气自身也可以发出不可见光,属于光源,但在初中阶段不考虑);燃烧的煤气火焰就是正确的。因此,“能够发光”对光源定义会造成思维干扰,需剔除。

2.3 “自身发光”的认识

初中阶段对于“自身发光”的认识更多来源于月亮的光源之争,上文已说明月亮也是属于光源,但不同于初中阶段的认识,月亮是因为自身能辐射红外线而非反射光而成为光源。初中阶段既然排除忽略了不可见光的因素,那么就要强调“自身发光”的限制条件,仍以月亮为例,如果光源定义为“发光物体为光源”,学生会认为月亮反射光而成为发光物体,从而判断其属于光源,这与月亮是光源的真正原因不一致,也是错误的。因此,虽然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认为光源发出的是可见光,但也要遵循科学原则,定义时必须加上“自身发光”的限制条件,来排除“非自身发光”的情况。在后期的学习中,老师也可以更好地解释:初中阶段,月亮只是反射光而不能自身发光,不是光源;高级阶段,月亮其实自身能够发光,只不过为不可见的红外线,是光源。

2.4 “正在发光”的认识

那么,“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否就是光源呢?答案是否定的,“自身发光”不等同于“正在发光”。笔者认为,自身发光的物体只是具备了可以不依靠外物来实现发光的本领,但不代表就是正在发光,在具备了“自身发光”的条件之后,如果“正在发光”的话,那么该物体就一定是光源。因此,在光源定义中“正在发光”这一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3 结 语

综上所述,光源应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分别定义,但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初中阶段光源定义不需过分强调光的分类,但教师在讲授时应做好解释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初中阶段光源定义要剔除“能够发光”的条件干扰,但要体现“自身发光”和“正在发光”两个条件,这样才能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情况又能准确表达光源的真正定义。因此,初中教材中光源的定义为“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更为全面、恰当。笔者个人的拙见,请各位读者、同行加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伟民.谁说月亮非光源——光源定义例说[J].物理通报,2012(8):99—100.

[2]刘炳昇,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54.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9.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全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4—45.

[5]阎金铎.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8.

[6]李行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M].上海:语文出版社,2014.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猜你喜欢

再认识初中物理
对夏衍讽喻史剧《赛金花》的再认识
对民主平等教育思想的再认识和再实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重点的思考与再认识
谈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校园戏剧丰富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