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探讨

2016-11-24千文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改项目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千文

摘要:由于时代的变迁,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能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使学生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真正体现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价值所在,是该课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该文主要从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级考试;教改;项目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63-02

随着计算机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普及,新生入学原本必修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何去何从成为目前困扰高校该课程任课教师的一大问题。

1教学现状

1.1新生入学计算机操作能力参差不齐

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给学校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对于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课教学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又要迎接一轮新的挑战。面对着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老师们也想将知识尽可能全面的传授给学生。但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来说,面临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由于新生来源地不同,在中学阶段城市里的学生接触并使用计算机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而教学采用按专业班级统一教学,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消的情况。由于存在新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差异,课堂上势必会出现会的学生不愿学,去玩游戏或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影响其他同学正常的学习。

1.2新生掌握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教学要求差距较大

根据多年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经验,发现虽然新生中有部分人操作计算机看起来很熟练,但认真观察发现他们的操作能力也仅限于打字聊天,玩些小软件,如果布置一个Word打字排版的任务,会发现他们完成起来并不轻松,更有甚者,输入一篇给定的文稿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些与我们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文件管理并实现办公自动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在工作学习中熟练使用计算机,主要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及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

1.3教学课时缩减

作为广西的高校,2015年以前,要求区内高校在校生必须通过广西区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各院校也针对这个考试来部署教学计划,对知识点的选择也紧扣考试要求,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学校在课时上也尽量多安排。以我们贺州学院为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时最高时曾经设置到90学时,中间经历了多次调整,72学时、64学时、54学时、48学时,直到目前的32学时。课时的大幅度缩减,使用我们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4学生学习欠主动性

部分高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稍有欠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也同样表现出学生学习不够主动的问题,课堂上能跟着老师学,课后抛脑后的情况很普遍。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督促机制,使学生能把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1.5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广西区计算机等级考试取消之前,学生100%要参与广西计算机一级考试,学校也把通过该考试作为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合格的评定标准,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压力,考试毕竟是对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的综合评判,需要一次性通过理论与上机实践两部分考试才能达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因为参与了广西区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我校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数较少,自取消了广西区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后,报名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整体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2改革探讨

2.1解决学生层次不同所带来的教学问题

新生入学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差异较大,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第一个解决方案,我们尝试进行新生入学计算机能力测试。

我校目前引进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机能力测试的无纸化考试系统,为大批量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能力测试提供了方便,免去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也为这个测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方案具体实施办法:新生入学会进行为期两周的军训工作,在新生报到入学之后,向学生下发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及相关考试大纲,并定期开放若干安装有考试系统的公共机房供有需要的学生去练习及熟悉考试系统的操作。军训结束后,可以组织各班学生报名,对有意愿参加入学测试的同学统一安排考试,考试成绩达到学校的免修成绩标准的同学,可以申请该门课程免修。入学测试的考试内容与课程学习后的考试题目题型及难度完全一致。

第二个解决方案,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多做变通,提供给能力较强的同学一些自学资料及提高练习。

由于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讲解过多内容。按目前入学新生的情况,计算机操作水平较高的同学数量比较少,按照曾经进行过的入学测试成绩推断大概也就是占新生人数的10%左右。根据这个情况,教师授课的重点还是放在基础部分,一些提高能力的教学内容可以在课堂上按知识点,提供给学生资料,学生有选择的根据自己知识掌握的层次,先完成基础部分教学任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提高。

2.2解决学生眼高手低所带来的教学问题

目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眼高手低。近年来,由于电脑的普及,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已经接触和使用过电脑,特别是城市里的学生,家庭有电脑的比例更大。在教师上课的过程中不乏碰到这样的学生,操作电脑极其熟练,看起来像个老手,但真正让他去完成课程教学所要做的任务时却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

对于这类学生,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初,由任课教师提出教学要求,强化学生玩电脑和把电脑当成工作学习的工具是两码事,要让这些学生重视教学内容的练习,并在课堂上有效的监督那些开小差去做与教学无关事情的学生。也可以提示学生可以提前练习一下模拟考试题,也测试自己的实际能力,找到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操作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所要求的有多大的差距,从而更有目的更有效的学习该课程。

2.3针对课时缩减的项目教学及微课

我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课时一再缩减,包括理论和实践两部分教学在内,目前仅有32学时,这给我们的教学安排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就这一现状,如果还按原来的教学办法,照着课本一章一节的讲是完全行不通的,只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克服学时少的困难。

为此,我们进行了知识结构与教学方案的调整与改革。

一是,教学内容适当缩减。在课时较多时,教学内容涵盖了课本的全部内容,即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进制及汉字编码、Office(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多媒体知识、网络知识等。现调整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将网络知识里的最基础部分溶入基础知识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只讲Word和Excel),并明确各部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任课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接受能力综合考虑提高能力教学的安排。

二是,组织精干教师按项目教学方式将要求的知识点进行案例的设计,并将案例教学文档全部下发给任课教师,用以指导教学。当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班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入特色的教学元素。

三是,学校内网为每个教师提供有一个教学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上传相关教学资料,如自制微课等。

2.4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几点建议

部分学生学习欠主动也是目前高校教学里的一个难题,有些学生进入高校后,突然轻松下来,难免有放任自己的心理,应付学习的情况时有发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中如何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每个任课教师要思索的问题。下面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首先,教学内容安排要与实际生活工作学习挂钩,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们设计一些实用的案例,在Word下可以让学生做的求职简历、做个通讯录;Excel下编排个座位表、做个班费统计等等。其次,教学还要考虑到学生后续会用到的内容,如Word中的合并邮件、目录生成这些功能的介绍。第三,就是要布置作业,并采取有力的监督手段,以此来督促学生学习。

2.5自主考核方式的改革

现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由学校自行组织的,全校各专业新生均要学习该课程,为了解决大量学生基础课考试带来的人、财、物力的浪费,我校引进了一套无纸化考试系统,即可进行理论考试,也能进行操作考试,并实现电脑评分,大大方便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该考试系统除考试功能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日常的练习,一般会在学期中开放该系统,供学生练习及熟悉操作环境,保证期末考试有条不紊的进行。

2.6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等级考试

广西区等级考试取消后,学生参与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人数有了稳步的增加。为了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计算机知识,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全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如果对计算机更有兴趣的同学可选择自学方式参加二级或三级考试,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证明。

3 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看似简单,但如何使教学能行之有效的进行下去,让学生学有所获,是需要任课教师用责任心来浇灌的!本文主要从当前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现状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套我们现行的解决方案。未来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改革还需要持续的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余田. 翻转课堂模式下《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设计[J].内江科技,2015(11):46-47.

[2] 张丽君. 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6): 235-236.

[3] 丁玉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5(12): 9-147.

[4] 李蓉蓉,邱淋润. 基于微课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 科技展望,2015(34):181.

[5] 吴刚,杨雪平. 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J].科技展望,2016(2):16.

猜你喜欢

教改项目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