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创产业应以本地区域文化为基石
2016-11-24王怀岑
王怀岑
摘 要:自从“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提出了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势在必行,因此文创产业也被各级政府日益重视,组建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文创产业。但是,文化的发展是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地域性的特性,不同的地域有着大相径庭的文化差异,因此,文创产业应该以地域性文化为基石。苏州作为历史名城,有着丰厚的地域文化基础,更有利于文创产业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文创产业;地域性文化;基石
苏州处于吴文化中心地,具有2500多年的历史,手工业发达,地域文化特征鲜明,文化丰富多彩,魅力独特,被誉为“工艺之都”。苏州地域文化的形成和他悠久的历史息息相关,在漫长的生活及生产过程中逐渐形成,他对地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这些文化的传承,使苏州人才辈出、成就卓著,走在全国的前列。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苏州完成了产业结构的转型,从纺织业到现代制造业,再到今天的科技研发型城市结构。因此,文创产业在苏州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地域文化将会成为文化创意的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苏州地域文化的主要体现
苏州的民俗、城市形态、古镇、园林、人文、手工业等等,是苏州地域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传统工艺美术文化、非遗文化、城墙文化、民俗文化、民宿文化、园林文化、服饰文化、丝绸文化等,精神娱乐上还有昆曲、评弹、吴歌、吴门书画、通俗文学、江南丝竹等等。另外,苏州名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昌盛、文化艺术发达,名家辈出、人文荟萃。苏州辖区共出文状元45名,明代苏州府有进士437名,清代则有600名。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画苑,被称作“明四家”,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誉为“吴门四才子”。至今在苏州唐寅祠保存完好,唐寅墓重新修建,具有较高文化研究价值。另外还有历代名人如:泰伯、仲雍、言偃、孙武、陆绩、张僧繇、顾野王、张旭、杨惠之、韦应物、白居易、陆龟蒙、范仲淹、范成大、高启、况钟、蒯祥、吴宽、沈周、王鏊、祝允明、文徵明、魏良辅、冯梦龙、沈寿等。
苏州地域文化的独特之处在于苏州人的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一些本地文化形态在文创产品中也可以直接利用。这也是苏州悠久历史及文化的特征,苏州文化的卓越成就主要体现在生活创造上。如:园林艺术则是融合了文人的人文理想、构思设计和匠人的高超技艺,评弹、吴歌和冯梦龙的通俗文学则更多地展现了市民百姓的艺术情趣;苏州民居古朴典雅、粉墙黛瓦、轻巧简洁,的建筑特色,体现出苏州民居清、淡,雅、素的独特风格。而苏州的刺绣、宋锦、缂丝让苏州的丝绸工艺达到织造巅峰,虽然经历了产业的转型,但织造工艺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得以保存,其中,2012年3月,吴江鼎盛丝绸有限公司与苏州丝绸博物馆联手,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符合传统宋锦织造工艺各项技术参数的电子提花织机,为宋锦产品的产业化打下基础,这也为发展文创产品奠定了理论及实践基础。苏州的玉雕、核雕、竹刻、红木雕刻、牙雕、漆雕等等技艺的传承也对文创产业起到了技术支撑。
二、发达的工艺美术奠定了文创的基础
在苏州2500年的历史中,传统工艺美术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现象,解放以后更是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全国工艺美术品24个大类中,苏州拥有22个,3500多个各类花式品种,巩固了苏州工艺美术在全国半壁江山的地位。
苏州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是名家辈出,技艺精湛,苏州工艺美术史上名家众多,能工巧匠荟萃。比如苏绣精细雅洁,核雕、牙雕工细飘逸、巧夺天工,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苏州传统工艺美术因此而名重天下。
另外,传统工艺品和文创产品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工艺品即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成产品,是对艺术品的总称。传统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从传统工艺品的界定上看,它具有高于生活的艺术再创造,往往体现作品的艺术价值,它具有较高的审美及收藏意义。而文创产品首先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它具有产业化、规模化的显著特征,在价格上也较亲民化。苏州传统工艺品向来以品种繁多、技艺精湛著称,逐渐形成小、巧、淡、雅外观特征,如:苏州的玉雕、核雕、竹雕、红木小件雕刻、牙雕等都以“小、巧、灵、精”出彩。形成了苏派的典型特征,“巧”是构思奇巧,特别是巧色巧雕尤其令人叫绝;“灵”是灵气,作者有灵气,作品有灵魂;“精”是一刀一琢皆精致细到。
因此,从概念上看传统工艺美术与文创产品有着不同的消费群体,苏州作为工艺美术的大市,有着较大的体量,也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文创产品在苏州确是不折不扣的小弟弟,无法和中国台湾及国际上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提并论。
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文化创意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文化创意提供了扎实技术支持。
三、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助推文创产品知名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鲜明的民族地域性,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风貌,恰恰这样的地域性才会有了它的精彩,经过几千年技艺传承逐渐形成固定的传承、沿袭模式,展现了独特的地域特性。如:江南一带的婉约精细、陕北黄土高原的粗犷、东北三江的乡土气息、西南边陲五彩斑斓的少数民族特征等。
苏州是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厚。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6项,位居全国各类城市之首;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9项,处于全国各类城市前列。一些项目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区域集聚,项目之间生态链特色十分明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非遗集聚分布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在世界上都会享有较高的声誉,会通过旅游传播到世界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的结合无疑会促进文化产品的品牌战略,苏州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化、现代化建设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国民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五位的城市,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推进,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势必随之发生深刻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必然会和当地文化创意结合,走出单一的传承模式,通过批量的文化创意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创产品相互依存,互相提升,有利于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建设。
自从我国“十一五”规划以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经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批以文化创意、知识产权和高科技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各地都兴建了不少文化产业园,依照国家扶持政策,加大投入,培育文化产业升级换挡。苏州作为经济大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条件及人文条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将对苏州经济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元奎.突破地域性给旅游商品创建品牌的探索[J].商,2014(10).
[2] 黄静.桂林城北滨江区旅游文化产品创新开发模式初探[J].商,2014(09).
[3] 刘力.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与游客旅游意向——基于影视旅游视角的合综研究[J].旅游学刊,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