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农村理财方式现状分析
2016-11-24张金晓毋雅楠
张金晓+毋雅楠
摘 要: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0.32%,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或缺的一部分。其金融素质的高低和理财方式,对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三农”问题、精准扶贫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在新的金融形势和社会背景下,银行的存款利率持续下跌,农民自身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自身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农民自身的理财需求越来越强烈。农村在思考,通过何种理财方式,能够让自身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并尽可能降低风险,适合自身现状。本文通过调查和数据分析,阐述了现阶段下农民的理财方式,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理财方式;资产;农民
一、现阶段农民的理财方式
2015年国家发布了50项惠农政策,2016年国家实施了高达52项惠农政策。2016年3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在2015年,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长了9.6%,并且连续六年农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农民手中的可支配资金和剩余财富的持续增加,农民的自身理财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希望能够在当前“负利率”的时代背景下,做到自身资产的保值增值。因而,其理财方式相比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调查与访谈,总结现阶段农民的理财方式如下:
(一)银行储蓄占据主体
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以及农村相对落后、信息封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农户的理财需求给予足够多的认识,而且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农村居民固有认识的限制,绝大部分农民倾向于把闲置资金存放在银行以获取利息,并未利用其它新型的理财工具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作为政府提供信用保证的最安全的投资理财方式,并且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流动性强等优点,农民可以比较方便地提取日常开支或紧急开支,所以储蓄对于农村居民家庭理财而言,仍然占据主体地位。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银行储蓄占51.2%,现金积蓄占36.4%,农村居民的储蓄存款金额也已高达2.2万亿元以上。
(二)保险理财成为新趋势
保险作为投资和保险双重功能的一种理财工具,其保障功能是它的最大的特点。个人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购买相应的适合自身的保险,从而将生活中面临的潜在的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来承担,所以保险的风险较低。
在农业保险方面,随着农业种植物及养殖产业的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的不断发展,农民的风险意识的不断提高,更多的农民选择农业保险的方式,来保证农业生产和预防潜在的损失。通过和保险公司的合同约定,缴纳相应的农业保险费用。当农作物因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导致农业收入严重损失时,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调查中,农民农业保险的参与率达到80%以上,对农业保险的认可度和反馈都很高,且农业保险投保比例在不断上升。
在商业保险方面,随着农民自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逐渐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一项关于保险的问卷调查显示,大多数农民都有参与社会保险的意向,在养老问题上,62.65%的调研对象期望通过养老保险来解决养老问题。如果财政有补贴,愿意参加农保的占被调查人员的87.84%。
(三)国债理财销售火爆但农村所占份额少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存钱到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不过1.5%,而股票、基金的投资,需要有专业的金融知识作为支撑,浮动收益虽然比较高但潜在的风险也大。相比之下,国债购买起点较低,流动性较强,投资风险低,信用度高,抗风险能力强,收益又比定期存款高,因此成为较保守型投资者的最爱。对于像绝大部分农民那样的保守型投资者,选择能够获得稳定收益和风险水平较低的国债是一种很好的理财方式。
2016年8月公布的储蓄国债利率,第五期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3.8%;第六期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4.17%。相比银行储蓄,农民投资于国债,获取的收益更高一些。根据邮储湖南分行统计显示,农村地区储蓄国债需求较为强劲,同时,农村地区对储蓄国债需求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区域差异,越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对储蓄国债需求越大。但是在当前农民在理财方式中,国债理财所占的比重相当小。
(四)互联网理财成为农民理财新方式
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日益逐步深入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在农村这个大群体日益活跃和壮大的背景下,其融资理财的渠道和观念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并逐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理财也成为新形势下,农民的理财方式之一。
根据2015年国民理财投资行为差异研究报告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互联网理财的使用率超过了40%,仅次于银行储蓄、基金、股票,成为第四大理财方式。80后、90后等敢于尝试新型理财方式的青年群体成为P2P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力军。针对农村的金融理财市场,其比例远远低于平均值,但是互联网理财者也并不少见。
(五)其他理财方式
在农村中,黄金一直作为婚嫁的必需饰品长期以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不断提高,黄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抗通货膨胀,而且农民长期对黄金白银的热衷度和认可度很高,因而对于部分收入较高的农户,也会选择黄金作为理财工具;另外,股市行情的持续走高,再加上农村比较浓厚的“跟风行为”,所以农村一些收入较高、储蓄较多、风险承受度较高的投资者,将家庭的大量存款从银行转移到了股市中;同时,也有极少的农民投资房地产、购买基金等方式理财,但由于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信息获取的局限性,使得农民的比重不到0.5%。
二、农村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知识匮乏且思想保守
农民在自身可支配收入增加、当前存款利率非常低的背景下,努力寻求一种理想的新型理财方式,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但是又由于自身传统的储蓄思想根深蒂固,自身对理财的现状和新型理财方式的不了解,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低,导致当前的形势和金融背景下,农村居民的银行储蓄仍占据主体,农民50%以上的资金仍然存放于银行之中。而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互联网理财方式,调查发现,23%的受访者其风险承受能力为0,而绝大部分的农民风险承受能力在5%以下。农民普遍反馈,其自身的金融知识水平有限,理财意识较低,不懂金融知识、担心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安全性,再加上资产失窃的案例频频出现。以上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企业融资理财的综合实效。
(二)符合农民自身条件的理财方式单一
据调查显示,目前可供农民选择和使用的理财方式不到城市的二分之一,且即使存在某类理财方式,其理财产品的设置和要求也绝大部分面对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区域,缺乏对农村地区的考虑。比如现阶段新兴发展和比较流行的互联网理财业务,其比较方便的电子银行、衍生产品和票据业务等目前在城市很普及和应用广泛的理财产品,在农村却处于起步甚至完全空白的阶段。而国债理财作为一种传统的理财方式,相比于储蓄存款,其期限、利率等各方面限额设计和要求难以满足农民的投资需求。目前,我国发行的国债期限主要以三年和五年的为主,相比较而言,国债的品种相对单一,没有适合农民的周转期更短的短期国债,不符合农民资金较少、周转性强、流动性大的要求。另外,为农民设计的保险产品,但在投保的条件和要求设置以及回馈率方面,存在着要求较高、吸引力较小、农民的信任度低等问题,并在保险的理赔等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
(三)农村理财基础设施落后
城乡金融理财的基础设施差距较大,严重制约的新型理财方式在农村的落户和实行。现今,农村金融理财的互联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落后,且网络安全存在较大的问题,缺乏正规有效的管理。基础设施的差距,严重制约了农民对新型理财方式的选择。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撤并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仅有比较普遍的农村商业银行,但农村商业银行涵盖的理财方式和理财产品却又相当匮乏。并且部分国债业务的承销网点根本不在农村设置,导致农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空间和选择的余地很小。作为山东省的某一个县城,理财思想比较先进的农民,在农村找不到合理的理财方式,只能去较远较发达的城市。基础农村金融理财的互联网络、电脑设备、营销网点、金融市场的落后,导致部分农村地区被边缘化。
三、完善农村理财方式的建议与举措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金融的新现状,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三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网络化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农民迫切希望和城镇居民一样,共享现代金融,让自身资产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为改变农村现阶段理财方式选择上出现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尽合理的理财方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善农村理财的内外部环境和基础设施
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理财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一系列相应的基础硬件设施和网络,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适当在农村增设或转移部分金融营业网点,完善农村的理财条件,巩固农村的基础,满足农民的自身需求和要求。另外,加强对农村理财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金融服务人员的素质。目前,农村的基础金融网点服务及工作人员,普遍存在金融素质较低、业务不太熟悉、专业知识匮乏等问题。因而,要加强人才的软实力建设,为农村理财提供更专业、更有水平的知识与人才服务库。
(二)设计合理、多样化的理财方式
目前农村存在储蓄、国债、互联网金融、保险理财等多种理财方式,但是每种理财方式都不适合现阶段农村的金融现状。以往,农民将自身资产存入银行,由于银行的储蓄率高且通货膨胀率较低,因而农民的资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银行储蓄的较高收益、低风险、流动性相对较大、门槛低等自身的优势,符合农民当时的自身现状,因而备受欢迎。而今,银行储蓄的“负利率”,使得农民在迫切寻找新型的理财方式。而理财方式并未针对当今的额金融现状进行及时的调整。因而,要针对农村居民总体的经济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结合农民收入支出季节性强,收入来源单一,抗风险能力较低的客观事实,设计出新形势适合农民的新型理财方式,让农村居民能够做到轻松理财,稳定收益。
(三)加强理财方式的介绍和宣传,普及金融知识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农民可接受的方式,系统计划性的对农民普及金融知识。通过以专业性的金融理财人员与农民一对一的交流、金融讲座和交流等方式,详细讲解各种理财方式的特点、收益、风险。并针对农民提出的问题和困惑,给予专业、针对性的介绍,以避免盲目购买、选错理财方式和迫切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收益给自身带来的财产损失。通过宣传,使得农村家庭的金融和法律知识得到专业化得到相对普及化和深化的效果。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的风险和诚信意识,优化自身的条件,让投资理财更明智和趋近专业化、规范化。
理财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负利率”时代的金融背景下,农民将全部储蓄存入银行,已不能达到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通过合理的理财方式进行资金的配置和规划,不仅可以增加农村家庭的收入,而且可以使农村家庭的理财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为我国金融行业的繁荣和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亚萍.关于在农村开展个人理财的研究[J].时代金融.2013(18)
[2] 韩雪冰.吉林省农民理财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 商业保险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甘肃金融.2011(07)
[4] 时小梅.农村商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
[5] 曹廷贵,刘博.多样与适配: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与反贫困[J].经济学家.2013(07)
[6] 王军军.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问题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
[7] 黄聪.个人理财规划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4
[8] 徐瑾瑾.互联网金融下个人理财模式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