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有诗书,让作文处处气质如华

2016-11-24赵福海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32期
关键词:老腔包子书院

赵福海

高考,是考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作文,是考生显露才情的场所。着眼人文视角,展示文化气质,这是当前考场作文很流行的一种写作形式。而要实现这一点,则应该从语言形式等方面加以雕琢,进而提升文章的风格气质。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涉猎古今中外经典文化,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自然会使作文的语言倍增美感,平添神韵。

1. 以文化展示魅力

【技法解读】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刻理解某一种具体文化的内涵,写作时对其进行全面解读,充分展示该文化的鲜明特点,这样,就会使整个文章表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增加写作意蕴。

【佳作示例】

不知何时爱上了听雨,听它从天而落窸窸窣窣的声音,听它拍击瓦片滴滴嗒嗒的声音,听它敲击玻璃噼噼叭叭的声音……将一阵阵雨声装入行囊,体会到生命的诗意。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那迷蒙的小雨打在衣衫上,虽然细如牛毛,但谁能说细雨的感情不滂沱?在寂静的夜晚,关掉所有的灯光,那似有似无的雨声,仿佛母亲在我们儿时的吟唱,那么直接,那么恬静,此时我们感到的不是落寞而是满心的宁静与温暖。

听!那雨声在给我们讲述儿时的安逸。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那纷纷的雨不仅敲在了作者身上,更敲在了所有断肠人心上。一句“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此时雨没有母亲般的安逸,只剩下了让愁苦人断肠的阴霾。此时听雨不禁内心又落寞几分,然而那知己的声音却总在心中萦绕。愁苦时纷纷的雨让人更愁苦,却让人更念苦,无处倾诉的衷心却在欷欷的雨中溶化,随着雨水汇入大海。

听!那雨声仿佛在给人讲着那个人消逝的落寞。

——2016年高考作文山东考生《将雨声装入行囊》

【教师点评】写对雨声的感悟,精选两句古诗词,体会其意境氛围,引出自己的观点,表达了对生活的认识。两个“听”,突出了行囊里的东西的珍贵。

文化素材:

“狗也不理”,特殊包子

“狗不理”包子不仅是天津,也是全国闻名的传统风味小吃。

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间,一个十四岁的叫高贵有的孩子从武清县杨村老家来到天津,当了刘家蒸食铺的小伙计。这家铺子专卖什锦蒸食和肉包,因为他幼年性格很强,父母给他起了个“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灵,做出来的包子好吃,卖得很快,受到人们的称赞。他十六七岁时,利用所积攒的钱,在附近开起了包子铺,人家喊惯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经营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适用主题:自嘲人生;挑战命运;传统品牌……

【运用示范】

说到饮食文化,中国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且不论别的,单就包子而言,就有很多种类,什么灌汤包、小笼包、叉烧包、生煎包……当然,最让人感到特别的,还是天津的狗不理包子。话说“狗不理”,可不是指的包子味道不好,连狗都不理。相反,这种包子口感柔软,鲜香不腻,形似菊花,在色香味形方面独具特色。而这一名字的由来,是包子创始人父母老来得子,怕不好养,起了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便成了响当当的传统品牌。

【教师点评】由面到点,从包子的种类写到狗不理包子的特点,归纳出品牌的来源。

2. 以文化抒发情怀

【技法解读】

每一种文化形式,都凝结着民族的智慧,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写作时,选择恰当的文化类素材,并以此为思想的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怀,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与文化的内涵进行巧妙融合,从而展示写作的艺术性。

【佳作示例】

孟子有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多分你一粒种子,可能会获得更多果实;多分你一阵花香,可能会引来更多蜂蝶;多分你一片阴凉,可能会滋养更多羁旅中的疲惫者;多分你一个灵感,可能会创造更璀璨的结局。

和鸣之好,你定会懂。

一拉一提,一顿一缓,是小提琴演绎着梁祝柔和的乐谱。闭上眼,是轻歌曼妙的两只翩翩蝴蝶,是小桥流水般的诗情画意,是十八里相送时的欢心与不舍,是悲痛中透着决绝的一片倾心。虽然独奏已经带给世界为之震撼的乐曲,但一首好的乐谱,只献给一种乐器,也必定少了几分韵味。倘若缺少了钢琴的前奏,管弦的和鸣,那又如何真正肆意地表现小情调的雀跃,相见时的轻快,离别时的哀愁,化蝶之际的凄凉美丽?分了一段乐谱,琴瑟和鸣,相得益彰,只用那细细的琴弦与修长的琴弓引导乐曲的和谐,这将是对它最好的诠释。

——2016年高考作文陕西考生《分一粒种子给你》

【教师点评】写分享这一话题,先以孟子名言阐明观点,然后以小提琴弹奏《梁祝》引申出对话题的深刻解读,将文化情怀融入写作,感觉顿生。

文化素材:

书院复兴,薪火相传

近日,一则探访深圳梧桐山私塾、书院群落的报道引起了许多关注和争议。十年中,梧桐山从只有一所公立小学、发展成远近闻名的书院、私塾集中地。从唐朝发轫,到清朝结束,今天书院又重新兴起。在众多书院中,最让人信任,但实际上也最不像书院的,是大学里的书院,典型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另外,书院也开始形成规模化的民间教育集团。当然,教点死书背点经典,或以书院来牟利,显然和真正的书院相差太远,也不能薪火相传。

适用主题:文化复兴;文化传承……

【运用示范】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传承的,书籍、学校、影视、媒体,都担负着重大的责任。书院,作为中华民族古老的教育形态,也应焕发出其应有的精神面貌。应该说,近年来民众对国学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求索日益强烈,这是一件好事。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国学,发扬传统,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呼应和支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找到民族的根,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师点评】从面到点,通过对各种文化形式的分析,引出书院的特点,由此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3. 以现实联系文化

【技法解读】

文化,具有传承性,也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由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引出对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表达对生活的认识,这样,就使文化更好地表现现实,突出主旨。

【佳作示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只因年少时的一节课,老师极具感情的朗诵,使我开始认识了语文,对这个承载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学科产生了浓浓的深情。这就应该是课堂有效教学的益处了吧,毕竟兴趣是人生最好的导师啊。现在新闻中越炒越烈的,是有关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国家软实力,有个相关新闻,说的是中国的经济GDP从全球的第六位上升到了全球第二位,但是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却被忽视了,相比日本34%的水平,我国的软实力与其比较可以说是相差甚远。我想,如果想要在源头处真正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那么仅仅限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此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

——2016年高考作文辽宁考生《“动静结合”,方显益处》)

【教师点评】以古诗词引出对语文的深情,然后以中国经济现状为现实背景,引出对中日文化实力的比较,突出了写作中心。

文化素材:

“杏林”传美德

三国时候,有一个叫董奉的民间医生,专治疑难病症。他行医多年,只提出一个要求,凡是被他治好的病人,都要帮他种植杏树,病重的种五株,病轻的种一株。数年以后,他的园子里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杏子出卖时,董奉也不要人家给现钱,只要粮食来换,他换得了许多粮食,用来周济劳苦饥饿的百姓。从此“杏林”便成了称赞医生美德时的专用词。

适用主题:美好医德;关爱他人;善行天下……

【运用示范】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频频产生。除了患者的不冷静,医生对患者的关爱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医者父母心,真正的医生,应该正确处理与患者之间的关系。这让人想到三国时期民间医生董奉,他用高超的医术让一个个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却不收患者一文钱,而是让患者种下杏树来接济灾民。相信,那一片茂盛的杏林,诠释了他美好的品德,也为后世行医之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医者仁心,便可以与患者和谐相处。

【教师点评】从现实生活中医患矛盾这一角度入手,引出董奉行医济世这一文化素材,并由此升华为美好品德。

4. 以名家解读文化

【技法解读】

将文化运用于写作之中,一定能够增加文章的内涵。而在具体运用时,如果能够在直接引用的同时,以旁人的身份对选择的文化形式进行适当解读,便可以使整个分析更具说服力,同时展示出更丰富的写作内容。

【佳作示例】

2015年,谭维维把老腔带上了央视的春晚,把极具原生态特色的华阴老腔与现时流行的摇滚乐融合在一起,使观众看到了民间老艺人和时尚摇滚女歌手的合作,戏曲与摇滚相融合的美妙,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碰撞的火花。独具“精神气”的老腔给万家团圆的日子注入了力量、激情以及声响上的震撼。并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我,突然间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那是爱,震撼带来的爱。

陈忠实在他的散文中提到:“老腔的演出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他们有一种天生的本能,那就是从苦难中提取情趣。”是啊,陕西农民在劳作时助兴的小调便能够自成一种文化,在这有着浓浓的地域特色的腔调中,充满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乐观的精神。想象中,每天伴着这种节奏生活的人,该是怎样的铿镪有力啊。

——2016年高考作文北京考生《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教师点评】先以谭维维央视表演引出对老腔的认识,然后以陈忠实散文中对老腔的分析引申话题,对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而得出自己的个性化认识。

文化素材:

以酒释怀

酒,作为一种饮品,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酒文化。1971年,美国的基辛格奉尼克松之命秘密访华。开始,他为中国的神秘而感到紧张。为了活跃情绪,周恩来在与他们握手时,极力寻找话题与他们寒暄。其间,周恩来与美国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德开玩笑说:“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呢?”周恩来与他们如同亲朋好友聊家常,这使得基辛格一行紧张拘束的心理很快消失了。

适用主题:饮酒文化;真诚交流;消除紧张……

【运用示范】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酒逢知己千杯少”“举杯消愁愁更愁”……作为精灵,酒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基辛格访华时,周恩来总理以茅台酒实现了交流的轻松,也增进了两个国家的关系。莫言在《酒国》中借助“酒”描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抨击了官场的腐败;林语堂自己虽然滴酒不沾,却鼓励别人喝酒,愿意听喝酒的人豁拳行令。是酒,让生活多了一份情调。

【教师点评】以对酒神精神的理解,引出基辛格访华的事例,再由莫言和林语堂的旁说,突出了酒精神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编辑/李跃

猜你喜欢

老腔包子书院
唱首老腔给党听
老腔新韵绕梁来
朵云书院黄岩店
老腔唱新歌
白鹿洞书院记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华阴老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卖包子
书院讲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