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堂创新教学研究

2016-11-24王宁冯丽

新西部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学新课改教学模式

王宁?冯丽

【摘 要】 本文阐述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意义,介绍了宜川中学的经验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今后新课改的启示: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重视学生个体性格的差异性;实行分层教学,提高针对性,重视实效性;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等。

【关键词】 宜川中学;新课改;课堂教学;创新;意义;经验;问题;启示

宜川中学曾是陕西省一所极其普通的县级中学,从2004年开始转变观念走上课程改革之路,通过不断的探索,现在已经成为陕西省新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宜川中学继续深入开展以“两个自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影响全国的自主教育的品牌,逐渐走向教育科研的前沿,这正对与我们研究中学课堂创新教学有着典型的意义。

一、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堂创新教学的意义

1、课堂创新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应试教育下培养的“学习的机器”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人才应该具备与时俱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能融入集体有团队意识以及终身学习等等素质,这些无不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1]因此,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创新教学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深入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2、有利于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课堂的创新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和被动的学习了,而是融入素质教育的理念。课堂上,学生作为“主角”,在“配角”—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讨论和学习。老师更多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种思维,而非“死”知识。这样的课堂,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意识,同时又践行了素质教育观,让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新的课堂教学把一个大的班集体分成若干个小组,老师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大的集体,而是一个个小组。这个小组中既有差等生,也有优等生。每个小组在课堂中的表现体现在每个成员身上,每节课每个人基本都有表现的机会,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新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自主思考、自主动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和牢固,与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比较,学生能够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逐渐培养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宜川中学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宜川中学课堂创新的具体模式

宜川中学为适应新课程要求,在积极探索和反复实践中形成了“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即以“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为基本框架,教师精心编制的学案作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1]

课堂前段,老师将精心编制的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并分配各小组展示点评的任务。课堂中段,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学生进行互相点评,老师再进行点拨小结。课堂后段老师通常采用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测等形式进行检测小结。

2、宜川中学课堂创新模式的成功之处

(1)这种课堂模式改变了教师做为“施教者”的地位,也改变了教案时代学生的“客体”地位。[2]课堂中使用老师结合班情、学情、课型等具体情况编写的学案,灵活使用,适时调整,有增有减,形成自己的教学设计,即精心设计组织学生自学、小组活动、展示点评、检测小结等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步骤。教案变学案,从使用过程看,改变了老师传统的“施教者”地位,学生成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参与者,甚至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认知和实践活动的主人。

(2)讲堂变学堂,突破了“教代替学”的传统模式。学生自学、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班内展示交流、对反馈问题的矫正以及拓展训练等学习活动,使整堂课都是学生的看、做、说、问和观察。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嘴、讨论和交流,要经过质疑、比较、选择、分析、综合、概括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还要经过多种观点的争论和取舍,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巩固更加彻底。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点拨、引导和帮助。

(3)彻底改革了以往课后作业、教师批阅的模式,变“被动作业”为“能动作业”。伴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学生作业的形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现在作业主要以学案中的课堂检测形式出现,由学生课前独自或小组合作交流完成,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后,再由师生共同评析的形式予以评价。教师对学情的掌握更加直接和动态化,学生得到的帮助更加立体化,极大提高了“作业”在学生学习中的功效。教师的批阅起到了查漏补缺的效果,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3、宜川中学课堂创新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很符合当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新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1)班级人数过多,小组也会比较多,在课堂讨论过程中,老师不能很好地兼顾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和纪律问题。自控能力差的同学,在讨论中难免说一些不相关的话题,老师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制止,学生每次讨论问题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聊起天来,可能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在实施的时候老师就要考虑到这一点。

(2)没有考虑到学生性格的差异。新的教学模式给了每个学生发言和参与的机会,但是有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积极主动参与,而性格外向的同学却能很快的投入其中,积极参与到师生的讨论中,这就需要老师和那些性格外向的同学设法去引导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发展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性格好的学生越来越开朗,沉默寡言的人终究一言不发,并且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3)分层教学体现不明显。[2]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让中等以上的同学回答问题、展示,所以优等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这样中下等同学就感觉这一节课与自己无关,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来上这节课。有时学生在讲题的过程中,基础差的同学听得似懂非懂,而老师完了也不会再补充或者总结。这样一堂课下来,基础差的同学还是没学会,课堂最终会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现象。

(4)课堂中过于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实效。在课堂的展示课中,好多老师形成了一种固定化的做法,就是不论这节课的内容是什么,课上必须有讨论环节并且必须有学生进行书面展示,然后让一些学生进行点评。在这期间虽然老师希望能出现质疑、争论的精彩场面,但是,实际却是流于形式的讨论和展示以及点评。学生整节课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最终由于耗时太多,拖堂的现象常常发生。这种重视形式忽略实效的课堂无疑是徒劳的。

三、对中学课堂创新改革的启示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良好的课堂模式应该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宜川中学的课堂创新模式就是从学生角度入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乐趣。这方面就为我们今后的中学课堂改革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我们还需要努力的克服它的不足之处,让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完善。

1、课堂教学要“有法可依”[3]

这个“法”就是上课的模式。因此,如果上课有清楚的模式,老师首先要让学生熟悉上课的模式,在上课的时候有条不紊的按照课堂模式来,也就不会出现那种闲聊、开小差的情况。

2、要重视学生个体性格的差异性

学生个体的性格都是有差异的,作为教育者这种差异性是不能忽视的。课堂讨论中我们要让组长或者老师设法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发言,更重要的是老师对于这种学生要有耐心并给与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性格内向的同学喜欢和享受这种过程。

3、实行细致的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在对知识的回顾和自学效果检测的反馈时,主要基础薄弱的同学回答,这样能督促他们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也能调动他们课前自主学习的动力。中等同学点评讲解,不足之处或新知点拨不到位的让优等生补充讲解。合作探究也让优等生带领全组同学讨论,中等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基础差的同学负责整理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一节课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事情,进而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4、课堂要重视实效性原则

虽然新课改下的创新课堂有一定的模式,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要重视教学质量。首先,每一位老师都要领会新课改的实质,要明确任何教学环节和各种的教学模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4]不管运用哪一种模式或使用怎样的教学环节,都要时刻牢记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自己的初衷是什么。其次,有时也可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课堂的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切莫生搬硬套。除此之外,传统教学模式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我们偶尔因为需要也可以去借鉴。总之,我们在创新课堂模式同时,一定要重视实效性。

5、实施科学有效的评价

科学有效的评价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应该是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的,鼓励经常不发言的学生和学生们的“奇思妙想”,肯定学生的有自己的思维,表扬学生勇于发言的精神。有时老师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需要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评,学会同学之间互评。这样不仅能减少对学生的心理伤害,使学生建立自信,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共同发展。

总而言之,陕西宜川中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就是一个新课改很好的例证,我们应该从中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新课改过程中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学对象以及社会文化背景,因时因地制宜,将其灵活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当中。

【参考文献】

[1] 蔡娜.新课标下中学课堂教学管理的创新研究—以湖南师大附中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 雷星.《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课后反思[J].宜川中学教研期刊,2013.7.

[3] 闫楠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模式探析—以大连市经贸高中为例[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6.

[4] 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课程教材改革实验(2005--2006)论文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王 宁(1992-)女,陕西宜川人,陕西省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

冯 丽(1991-)女,陕西宜川人,陕西省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中学新课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