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探讨

2016-11-24□文/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8期
关键词:胜任会计专业用人单位

□文/李 露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探讨

□文/李 露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

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问题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教育问题。本文以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发展现状为切入点,在对信息化人才供需现状调查基础上,分析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要素,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最后对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建议。

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

原标题:基于职业胜任能力视角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探析收录日期:2016年7月14日

伴随着经济社会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的转变,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程度也日益提高,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全面实施会计信息化人才发展战略,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如何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发展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在会计信息化人才发展方面,无论是在会计学术研究上还是政府部门政策制定上,都给予了高度重视。2002年,财政部成立的课题研究组,从不同层面对会计岗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和会计从业等人才能力框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始了对我国会计人才能力框架构建的研究(周宏、张巍、宗文龙、杨霁,2007)。杨周南等(2002)课题组成员研究认为,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人员需要具备学习、管理、组织、协调、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许萍等(2005)研究了会计职业准入标准对高级会计人才能力的要求,提出了决定高级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目标的变化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构建了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三个模块。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09年)中指出,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完善会计审计及人才能力框架,特别要注重提高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其次,要重视会计审计信息化人才及熟悉会计审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和会计信息化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014年1月起实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中指出,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会计信息化工作,加强对信息化人才的培养、组织和领导,推进会计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

(二)国外研究现状。关于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较早。20世纪60年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就开始了会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研究,1999年发布了在线的胜任能力框架——《进入会计职业的核心胜任能力框架》。英国特许会计师协会(ACCA)发布了《职能图:胜任能力框架与会员胜任能力》(1998年)。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发布了《加拿大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框架》(2000年)。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协会(ICAA)、注册会计师协会(ASCPA)与新西兰特许会计师协会(ICANZ)于1993年联合发布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职业会计师基于胜任能力的标准》。在职业胜任能力研究上,Hornby、Thomas(1989)提出职业胜任能力是指一个合格高效的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品质。Maria Vakola(2007)提出胜任能力是员工具备的潜在行为模式,它能够使员工获得优秀的工作业绩,它能够发挥作用使组织或者个人获得可持续、可发展的竞争优势。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供需现状

(一)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供需现状。本文从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入手,分析会计人员的社会需求现状。笔者从58同城招聘、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前程无忧等全国性的大型招聘网站上搜集了100条招聘信息,以2015年3~5月份为时点,以出纳、会计、财务主管岗位为调查对象,对其招聘岗位要求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得出“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岗位要求信息统计表”,见表1。(表1)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需求分析。本文基于对近100家招聘单位的调研,并以出纳岗位、会计岗位、财务主管岗位三个招聘岗位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统计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比较重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财务软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调查统计表中所有企业对会计和财务主管的岗位都要求会使用财务软件,有的企业会具体要求能熟练使用某一种软件,如用友、金蝶等。另外,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EXCEL、WORD等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也是必需的。调查结果显示,出纳、会计、财务主管三个岗位对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比例为45%、55%、60%。除此之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知识、数据库管理、电子商务、数据分析等计算机技术也需要掌握。

表1 用人单位招聘会计人员岗位要求信息统计表

2、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比较关注。调查中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都做出了要求,三个不同层次的岗位对学历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和专科。其中,财务主管岗位有83%的单位要求应聘会计人员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会计岗位有54%的单位要求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只有出纳岗位有12%的单位要求有中专学历。

3、用人单位非常重视拟聘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从调查结果可见,会计岗位有79%的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具有工作经验,而财务主管岗位用人单位要求具有工作经验的比例更是高达95%。可见,在企业招聘中,用人单位将工作经验作为衡量人才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拟招聘职位越高,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越高,这与该岗位综合性、复杂性强特征相吻合。

4、用人单位对具备一定职业资格的会计人员更加青睐。根据调查结果,财务主管岗位有48%的用人单位要求拟聘会计人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出纳岗位有86%的用人单位要求拟聘会计人员有会计证。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具有一定资格证书的应聘人员。

5、用人单位比较注重拟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实务操作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分析能力、风险管理意识、筹资能力等,前两个是从事会计工作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后几项是成为高级财务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能力。调查结果表明,财务主管岗位有35%的用人单位对拟聘会计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有要求。

6、用人单位更加注重拟聘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会计工作的质量,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调查中可以看出,70%~80%的用人单位提出了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要求,30%左右的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对会计人员职业价值观的要求。

综上所述,随着会计职能不断丰富充实,会计实务对会计人员的各项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调查及统计结果反映了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情况,也为构建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提供了参考。

三、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分析

(一)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方法。对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方法目前主要有三大类:一是能力要素法。即将能力按知识、技能和职业价值来分类,重点关注会计从业人员在不同职业角色下的卓越表现所显现的特点。二是功能分析法。即通过分析会计从业人员在不同职位的履职情况及任务完成情况来考察其工作效果,并基于工作表现描述能力。三是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即首先依据会计从业人员不同的层级进行分类,并按不同层级分别确定其职能;其次依据不同的职能分析各个角色应具备的胜任能力,进而将胜任能力分解为能力要素;最后分类提出具体实施策略。该方法是基于上述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二)基于胜任能力的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要素分析。对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构建本文采用的是基于胜任能力的方法,即将会计信息化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分为三部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

1、职业知识。进入某个职业,职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必要条件。会计职业知识是衡量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会计信息化人才所需掌握的职业知识较多,本文又将职业知识分为以下四类:

(1)一般基础知识。一般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会计信息化人才对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基础引导作用,包括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外语等。

(2)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专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营销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组织行为学、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业经营知识等。

(3)信息技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网络应用技术、数据库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财务软件、电子商务、信息获取分析检索、办公自动化等。

(4)会计专业及相关知识。会计专业知识是胜任会计岗位的最核心知识构成,这些知识主要包括:财务会计与对外报告、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等。

2、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职业胜任能力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而职业技能不是通过一门具体课程就能够学到的,它是职业知识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获得的,它是在职业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甚至终身学习中获得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应该具备的职业技能应包括:学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人才培养能力、表达能力、抗压能力、执行力、领导能力等。

3、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最基本、最深层次的能力。在我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也有职业道德科目考试,这是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职业价值观包括:工作态度与责任心、法律意识、客观公正、保守商业秘密、关注公众利益和社会责任、专业风范、终身学习意识等。

四、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

本文在前文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能力要素法、功能分析法,构建了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框架由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三大模块构成。(图1)

图1 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图

五、对高校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启示

(一)以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应注重会计人才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会计专业能力为目标导向。随着IT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会计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利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财务分析和创新的能力。

(二)以职业能力框架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要改革传统会计学专业以《基础会计》作为第一门专业课程,以会计基本理论作为课程起点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而是直接以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为出发点,在对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中融入学生对会计职业的理解,了解会计环境、会计的基本任务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内容,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专业素养;其次,在专业课程内容的讲授中可模拟企业经营环境,以企业资金运动流程为业务主线,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环节及外部资本市场发展,引入新的会计业务,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改变仅限于解释现行的会计准则、讲授会计核算方法的应用、计算财务指标以及介绍审计程序和方法等,充分体现会计专业课程在新经济环境的与时俱进。

(三)强化会计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据调查数据表明,实践经验对会计从业人员至关重要。如从事基本核算岗位的会计人员一般需要2~3年的实践经验,从事中高层次核算的会计人员则需要3~5年的实践经验。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课程的实践教学、综合集中实践教学、专业实习三个阶段。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的深度合作,共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基地、实践教育基地,构建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

(四)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据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企业都十分关心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职业道德。我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将职业道德作为一门考试科目,并将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总结为爱岗敬业、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廉洁自律、客观公正等八条。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职业道德的培养纳入教学内容,并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体方式可通过集中课堂教学、聘请校外业内人士进行专题讲座、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主题演讲、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同时在其他相关课程中也可适当融入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熊磊.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的构建与实施[J].财会月刊,2015.26.

[2]吕志明.会计信息化人才能力框架研究[J].财会通讯,2010.4.

[3]刘勇.如何构建会计人员能力框架[J].财会通讯,2004.11.

[4]周宏,张巍等.企业会计人员能力框架与会计人才评价研究[J].会计研究,2007.4.

[5]赵梅香.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构建[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6]王怡.会计专业本科生职业胜任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3.1.

[7]殷治平.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信息化能力需求分析[J].财会通讯,2015.10.

本文系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5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会计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号:2015X JJG Y BX M 17)阶段研究成果

G 64

A

猜你喜欢

胜任会计专业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