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检与海事管理中船舶分类的分析与探讨
2016-11-24赵文
赵 文
(山东省济南船舶检验局,济南 250014)
船检与海事管理中船舶分类的分析与探讨
赵文
(山东省济南船舶检验局,济南 250014)
船舶分类是船舶检验管理与海事管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两者的分类又有所不同,本文就对船舶检验与海事管理中的船舶分类进行了比较,并根据国家标准创建了海事系统中统一的船舶分类标准,目的在于帮助相关人员对船舶进行更好地分类。
船检与海事;管理;船舶分类
1 前言
随着船舶行业及海运行业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船检与海事管理领域中的标准与要求也逐渐增多,海运系统也日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证书是船舶检验和海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船舶分类又是证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合理地进行船舶分类,能够将船舶的相关信息很好地通过分类的模式进行整合,进而完整地反映出船舶的所有信息。
2 船检与海事管理领域中船舶分类所遵循的原则
船检的相关机构,专门负责颁发与管理船检的合格证书,其中船检的合格证书中规定的船舶分类要求与海事管理中记录的船舶分类要求有极大的差异,常常会产生同一艘船舶的拥有者在这两个机构领取的两种合格证书中标注的船舶类型不同的问题,对船检管理机构与海事管理机构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相关部门需要注重船检管理和海事管理中船舶类型的区别,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这样能够促使船舶检验和海事管理工作更加规范、检验过程更加系统、科学。对船舶的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及整理,是海事机构的重点工作,也是改进与完善船检监督及管理系统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推动船舶检验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
为了使船舶检验管理与海事管理更好的向信息化方向迈进,就必须将船舶的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获取的数字代码,通过这些数字代码使船舶类型能够在计算机中得以读取、查找、整理。对此,在对船舶类型进行分类时应按照以下原则:
(1)对船舶类型进行分类应使用多位数的代码,尽量全面、准确地反映出船舶的信息,并对规划一个船舶的统一标准;
(2)船舶分类应尽量简洁、直观、清晰,以便于进行研究与分析;
(3)船舶分类应使用具备一定扩展功能的数字编码,且要满足计算机中的兼容需求。
3 船舶检验和海事管理中船舶分类的方法
当前,现有的船舶分类大多是根据船舶的动力类型或船舶的用途,如:根据船舶的动力类型可以分为机动船、非机动船;根据船舶的用途可以分为客运船、货船、集装箱船等类型,这样的分类方式使船舶的分类较单一,不能全面、精确地体现出船舶的特点与性能,更无法符合系统功能分类的要求。为了提升船舶检验的效率,同时更系统、更全面地对船舶进行分类,就需要将船舶按照以下的方法进行合理地描述和归类。
3.1 船检管理领域中对船舶类型进行分类
船检管理领域中对船舶类型进行分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的《船舶检验证书填写说明(河船)》中的附录《船舶种类划分规则》来进行的。其中,该附录中关于船舶的分类有如下规定:《船舶种类划分规则》中的分类规则代码有10位数字,第一位代表的是大分类,即:代码1为客船,代码2为货船;第二、第三位代表的是中分类,其中又包含客船的中分类和货船的中分类,即:客船分类中代码01为普通客船,代码02为旅游客船,代码03为客滚船,代码04为客渡船,代码05为客货船,代码06为交通船,代码07为高速客船,代码08为地效翼客船;货船分类中代码01为液货船,代码02为冷藏船,代码03为干货船,代码04为渡船,代码05为推(拖)船,代码06为工程船,代码07为辅助船,代码08为特殊用途船,代码10为小艇,代码11为渔船,代码12为农业用船,代码13为观光船;第四、第五位代码显示的是最小分类;第六位代码显示的是最小分类下的细分类;第七位代码显示的是机动或非机动船类码,即:代码0为机动专用码,代码1为驳船专用码,代码2为趸船专用码,代码3为人力专用码,代码4为帆船专用码,代码5为核能专用码;第八、第九及第十位代表的是特殊码[1]。
3.2 海事管理领域中对船舶类型进行分类
海事管理领域中对船舶类型进行分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中与船舶登记工作相关的章程中的附录《船舶种类字典》来进行的。其中,该附录中关于对船舶类型进行分类有以下说法:该附录中的分类规则代码有四位数字,第一位、第二位代表的是大分类,即:代码01为客船类,代码02为普通货船类,代码03为液货船类,代码04为工程船类,代码05为工作船类,代码06为拖船类,代码09为其他船类;第三、第四位代表的是小分类[2]。
4 船舶检验和海事管理中船舶分类方法的对比
4.1 分类方法的对比
船舶检验管理领域中对船舶的分类共有五个级别,分类规则代码有十位数字,其中船舶共有2个大分类、20个中分类、67个小分类、50个细分类;而海事管理领域中对船舶的分类共有两个级别,分类规则代码有四位数字,其中船舶共有7个大分类、70个小分类。经过对比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船舶检验管理领域中船舶分类的层次较多且更为细致,但在海事管理领域中船舶分类的层次较少且比较宽泛。
根据国家标准(GB/T16158-1996)下《内河船舶分类与代码》中分类方法的规定,内河船舶必须根据内河船舶的使用途径进行线分类,总共分为大、中、小、细四类;而根据编码方法中的规定内河船舶的分类必须采用层次码,也是共分为大、中、小、细四类。由此可见,船舶检验管理领域中的船舶分类方法与国家标准(GB/T16158-1996)中的规定相一致,而海事管理领域中的船舶分类方法与国家标准(GB/ T16158-1996)中的规定不一致[3]。
4.2 大类划分的对比
船舶检验管理领域将船舶的种类分为2大类,即:客船、货船;海事管理领域中则将船舶的种类分为7大类,即:代码01为客船类,代码02为普通货船类,代码03为液货船类,代码04为工程船类,代码05为工作船类,代码06为拖船类,代码09为其他船类,而根据国家标准(GB/T16158-1996)下《内河船舶分类与代码》中分类方法的规定,船舶的类型总共有八个类别,即:代码1000代表的是客船,代码2000代表的是货船,代码3000代表的是渡船、拖船及顶推船,代码4000代表的是驳船,代码5000代表的是辅助运输船,代码6000代表的是工程船,代码7000代表的是挖泥船与泥驳,代码9000代表的是其他船舶。故船舶检验和海事管理领域中的船舶大分类都与国家标准(GB/T16158-1996)中的规定不一致。
4.3 包含范围的对比
在船舶检验管理领域中船舶的类型总共包含了2个大分类、20个中分类、67个小分类、50个细分类,总共有139个分类;在海事管理领域中船舶的类型总共包含了7个大分类、70个小分类,总共有77个分类,而根据国家标准(GB/T16158-1996)下《内河船舶分类与代码》中分类方法的规定,船舶的类型要根据树型图的模式总共分为8个大规定线路运行,电气化铁路日负荷波动情况与线路情况、机车类型、机车速度和牵引重量及运行线路图等多种因素有关,所以系统具有很大的波动特性。
2 PSCAD仿真分析
利用该软件仿真当电力机车接入牵引网,准备运行时对供电电压造成的影响。在这里电力机车采用SS4型交直电力机车,牵引变电站对电力机车采用阻抗匹配平衡牵引变压器。仿真模型如图1所示。
通过图形比较我们可看到电力机车作为大功率的含有整流电路的非线性元件,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3 抑制措施
3.1 抑制电铁谐波的主要措施
(1)使变流器多脉冲化,一方面可以使谐波的次数减少,另一方面也使谐波含量也大大减少,进而能够大幅减少流入系统的谐波电流。(2)借助整流变压器绕组移项来抑制高次谐波。(3)保证铁路生产、生活用电与电铁供电严格分开,电铁牵引变专线用电。(4)在电力机车上安装3、5、7次滤波装置和有源滤波器。在电铁牵引两个供电臂均安装滤波器,同时调节两个供电臂中的有功电流,从轻载相到重载相转移部分有功电流,保证两供电臂负载平衡。
3.2 降低和限制负序电流的措施
(1)能够合理安排线路上的列车运行,促使负载能够近似均衡分布在电铁沿线。(2)在牵引变电站高压侧接入系统中采用换相连接。但此方法会造成电网中负序电流波动。同时由于必须在电网中使用电分相,既影响电力机车的提速,又降低供电的可靠性。(3)使用专用的高对称效应变压器,促使变电所三相负载均衡。(4)对牵引站供电电源作合理安排,使每一个保证有主供电电源和备用电源,进而避免牵引站产生的负序电流过于集中。(5)采用对称补偿技术。
3.3 提高功率因数
铁路上一般采用在电铁牵引变电所安装两组不可调并联电容补偿装置来分别补偿两个供电臂牵引负荷,进而提高电铁负荷功率因数。但由于牵引负荷为间歇性负荷,负荷变化大,电容补偿不能自动追踪补偿,就会影响功率因数的提高。目前在建的或已建的高铁线路多采用较先进的动态无功补偿方式,如静止无功补偿器、静止无功发生器等等。
4 结束语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交-直-交型电力机车的使用越来越多。这种电力机车的功率因数相对较高,所含的谐波相对较少,对电力系统造成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完善,再加上,我们采取的一系列补救措施,最终使电铁对电力系统的影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1]王天一.电力牵引负荷对电网运行的影响[J].湖南电力,2011,31(01):35-38.
[2]林飞.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指标体系的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8(04):75-79.
[3]王伟平.铁路牵引变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谐波和负序分析[J].山西电力,2008,145(02):15-17.
[4]郭建伟,张健,王子婷.牵引供电系统对电力系统影响的分析[J].电力学报,2012,27(04):293-296.
[5]刘育权,吴国沛,华煌圣.高速铁路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8):150-154.
[6]孙科.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电磁暂态仿真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5.
[7]李宏科,栗晓政.高速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电能质量仿真研究[J].电气时代,2014(01):82-86.
10.16640/j.cnki.37-1222/t.2016.21.220
朱二中(1985-),男,江苏徐州人,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铁道电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