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研究
2016-11-24何英明
何英明
(郁南县博物馆,广东郁南527100)
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考古发掘研究
何英明
(郁南县博物馆,广东郁南527100)
广东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被列为我国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填补了广东地区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在广东考古研究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从对广东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介绍着手进行论述,分析了广东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考古发现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存在的现状,进而探讨了保护广东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必要性,希望能对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人类起源;考古研究
广东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属于目前广东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使广东的旧石器文化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把广东地区的人类活动由之前的距今13万年前提前到距今数十万年前,是广东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为人们研究区域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等课题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
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位于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河口镇,地处南江盆地东北边。在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现场,可以看到在一片红土地上有很多土墩,石器被挖出的痕迹清晰可见。考古工作就是在泥土下进行一层层发掘,同时做好发掘记录工作,土墩越高,说明发现的石器越早。①广东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出土石器非常丰富,如手镐、手斧等,数量最多的就是手镐,其他如砍砸器和刮削器也非常多,这些器具都属于典型的旧石器时代代表工具。
从2012年末开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就在粤西的南江流域开展了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到目前为止,已发现66处旧石器遗址,收集到几百种打制石器。遗址群大都集中分布在南江盆地东北部的四级阶地至二级阶地,遗址群的分布非常密集,基本上都在20平方公里以内。2014年,又对一些遗址群进了勘探、试掘,初步确认了不同阶地石器制品的所处位置。
在2012年末至2013年年初,广东省的考古单位在南江中游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代露天遗址,收集到大约300件古代人类石器工具,如石镐、石斧等,这些工具的年代最少也在50万年以前,和马坝猿人相比,足足早了数十万年,和北京山顶洞人属于同一个时期,把南粤地区的人类活动向前推进了数十万年。②
南江盆地旧石器遗址的分布密集程度在华南与东南亚地区都非常罕见,这说明广东地区的古人类在南江流域的活动较多,而且时间很长。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中的第一地点出土的石器制品数量多、种类多样化,不仅揭示了当时人类活动中完整的石器生产工作过程,还反映出广东地区古人类活动的区域范围之广,让人们看到了其作为长期活动的中心营地的功能。除了第一地点之外,罗艮顶、麻等遗址点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广东地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参考资料。东水口等其他大部分地点发现的石器制品数量很少,分布范围也很小,石器制品的类型比较单一,表明这些地区不是古人类生活的主要区域,而只是作为临时活动的区域。南江旧石器地点群内不同地点的石器制品数量不同,体现出个各个地点不同的功能,表明在古人类生活的地方就已经出现了中心活动区域和临时活动区域分开的情况。③
南江旧石器地区的地点群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石器制品一般埋藏在四级阶地的强网纹化河漫滩堆积。原料岩性主要是砂岩、石英;用砾石为毛坯,部分用断块作毛坯;单面加工是基本形式,有两面技术,石器修理非常粗糙;工具组合形式包括石核式砍砸器、舌形刃手镐、手斧和刮削器等。典型地点包括磨刀山遗址第一地点、古甑西和清罗山等。第二期,石器制品埋藏在三级阶地的弱网纹化河漫滩堆积,一些地点的石器制品直接裸露在基座风化壳之上。原料岩性基本上也是砂岩、石英岩;手斧基本没有了,多舌形刃手镐,新添加了少量三棱尖手镐,刃缘修理都比较规整,有了长刃砍砸器和以扁薄小型砾石为毛坯的刮削器。典型地点包括磨刀山第四地点、松山顶和麻满等。④第三期指石器制品埋藏在二级阶地棕黄色河漫滩堆积和三级阶地之上的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堆积。依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套沉积物是末次冰期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的堆积。石英岩是主要原料;最明显的变化是,这个时期开始以石片作为毛坯的主要原料,石器整体形状趋向小型化;没有了手斧与大手镐,刃缘修理规整的短刃手镐已经不是很常见,大部分都选择石片作为毛坯加工的刮削器和尖状器,出现盘状器。典型地点包括罗垠、罗艮顶东水口等。
二、郁南磨刀山遗址发现的意义及其价值
郁南磨刀山遗址发掘项目的执行领队刘锁强指出,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发现,真实再现了广东旧石器时代的生活状态,是近几年广东考古中发现的最重要的成果。一直以来,由于没有明确的考古证据,人们对广东的人类活动理解一直局限在距今13万年前的马坝人时代。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为广东的人类活动向前推进提供了明确的考古依据。
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是广东发现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填补了广东旧石器文化的空白,是广东考古历史上的重大发现和突破。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在低纬度的发现,全面展现了当时人类的石器制作情况、活动的区域、石器的生产操作链,以及古人类的适应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南粤时代的古人类活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有效资料,真实反映了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为人们对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以及华南北部和岭南地区的古人类行为进行区别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资料。⑤
南江旧石器地点群尤其是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考古发现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与社会影响力。这一考古发现在广东地区考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改变了广东长期以来缺乏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历史,填补了广东地区旧石器早期文化的空白,为深入研究中国南方与东南亚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古人类技术行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区域人类演化历史等课题添加了新的资料,对东西方文化比较和古人类迁徙等课题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意义。
三、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现状
南江流域目前已发现60余处遗址,收集到大量典型的旧石器标本,器物类型丰富。通过阶地调查和地层划分对比,初步查清了石器制品的分布地貌和出土层位。尤其重要的是,在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发掘中,揭露出上、下两个含石器制品的文化层,层位清楚,石器制品分布密度非常大,为研究当时古人类的生活状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信息。以郁南磨刀山遗址为代表的南江流域旧石器地点群发现的旧石器遗址属于华南砾石石器工业系统,相较于北侧长江流域,如湖南、安徽等地发现的旧石器文化,其文化面貌与广西百色盆地旧石器更为相似。根据石器制品的特征、出土地层、分布地貌部位以及与相邻地区的对比等,可以初步确定郁南磨刀山遗址第一地点的年代可早至中更新世早期,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⑥
四、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保护利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由广东省文化厅、文物局以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的磨刀山旧石器遗址发掘现场专家座谈会,2014年7月10日在粤西郁南县正式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参观考察了由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联合发掘的郁南磨刀山旧石器时代遗址第一地点现场,详细查看了本次发掘出土以及2012~2013年度南江流域旧石器时代考古专项调查发现的部分石器标本。经过座谈研究,各位专家一致认为对郁南磨刀山旧石器遗址的保护和利用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对发现的材料及时进行整理研究,推出阶段性研究成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分析、测试,全面提取有关古人类行为的相关信息,如石制品原料利用、功能观察及残留物分析等;加强测年工作,应用古地磁、光释光等科学测年技术获取精确的年代数据;对南江流域进一步展开地貌与第四纪地质调查,分析不同阶地旧石器文化面貌的异同,深入探讨区域地貌演化、古环境背景与古人类文化之间的关系;对周边区域进行后续考古调查,选择更多典型遗址或地点进行考古发掘,建立南江流域乃至岭南地区旧石器文化演变序列;条件成熟时,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广东南江流域旧石器文化的影响力,建立更多国内、国际合作关系;同邻近省份如广西、湖南等展开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其旧石器考古工作的成功经验。
与会专家还建议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立足长远,把磨刀山遗址的保护工作提到新的高度。在近期内可采取回填、草皮覆盖、挖排水沟等措施。建议广东省将该遗址纳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序列进行管理,尽早完成相关程序,做好保护规划,为申请国保单位创造条件,以大遗址保护、遗址公园等形式对磨刀山遗址进行保护、管理、宣传、开发与利用,将遗址保护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应引入公众考古理念,加大遗址文化内涵的提炼、宣传和普及,调动当地民众和地方政府保护遗址、珍视遗产的积极性,提升遗址的知名度,逐渐建立“磨刀山”文化品牌,增加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注释]
①刘锁强、李林、刘浪:《广东史前考古重大突破南粤远古文化填补空白》,《中国文物报》,2015年1月30日,第5版。
②郁南老促会:《郁南举行磨刀山遗址考古发掘研讨会》,《源流》,2014年第8期,第37~38页。
③李政:《广东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中国文物报》,2014年6月13日,第1版。
④吴春燕:《广东发现旧石器早期遗址》,《光明日报》,2014年6月12日,第1版。
⑤杨逸、鲁豇蔚:《粤首次发现旧石器早期遗址》,《南方日报》,2014年6月9日,A01版。
⑥杨逸、陈清浩、徐雅乔:《广东历史将从郁南磨刀山说起》,《南方日报》,2014年7月12日,第2版。
K871.11
A
1005-3115(2016)20-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