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带一路”以经济开放、文化包容承载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2016-11-24吴季松
吴季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让“一带一路”以经济开放、文化包容承载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吴季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北京100083)
“一带一路”搭起了一个规模庞大、极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平台,使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蓬勃生机。这个平台是全方位的,以经济贸易为支撑,包括文化和科学技术。敦煌丝绸之路文博会正是为了展示文化方面的开放包容和传统创新而展开的。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开放;文化包容
“一带一路”建设开始三年来,起步顺利,开局良好。
“一带一路”涉及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40%的GDP和75%的能源资源。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中国同34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300多个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投资总值759亿美元。
1992年,作为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赞衔副代表(主管文化),本人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十年》重走古丝绸之路活动引回中国,向世界宣传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宣传做了铺垫。自此,大大促进了国内的古丝绸之路研究,至今已做了26年研究。
一、敦煌是丝绸之路的文化结晶
敦煌石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反映了丝绸之路沿线各种文化的交融。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36年,没有丝绸之路的支撑,在人烟稀少、水源奇缺的敦煌开建这样大的工程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后这一工程延续千年,和万里长城一样是世界持续时间最长的工程。其工程量之大、所需劳力和各种专业人才之多,没有丝绸之路的支撑也是不可能的。这说明古丝绸之路就是一条文化之路。
大家在敦煌可以实地看到,敦煌石窟多种文化、多种宗教交融,多个民族和谐相处的艺术再现。这对于“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公开、包容的宗旨,不仅是一个生动的诠释,而且给出了创新的启迪,这是使古丝路焕发生机的宝贵遗产。
丝绸之路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路。
丝绸之路有包括敦煌在内的近500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分布在沿线国家,占世界总数的1/2。因为本人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委员会中国委员,因此深刻了解不同国家的遗产具有明显的普遍价值,是人类共同的遗产。这就是丝路沿线国家文化自信的积淀和基础,也是我们文化交流、分享学习、借鉴和创新,使文明古国复兴的源泉。
二、丝绸之路以建设性的包容补今天经济全球化的短板
今天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是人类的福祉,但是今天经济的全球化遇到一些挫折,“一带一路”建设正是针对这种情况提出的一项创新性举措。敦煌不仅给世界提供了文化交流的借鉴,在其他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汉代沿丝绸之路、尤其是沿我们所在的河西走廊段长城的修建和河西走廊行政管理机构的建立,其重要作用之一是保护丝绸之路畅通,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大规模的欧亚交流之路得以持续。也正是由于沿线各国在通路安全和行政管理的保障,古代丝路才得以畅通。而古代丝绸之路几起几落,丝绸之路衰落和中断之时,正是安全得不到保障的时候。目前中国在南海领土岛礁上的工程建设和行政管理出于同样的目的,支撑和促进国际贸易的繁荣,对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的借鉴有助于消除全球化认识上的障碍。
古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融,西欧就以洛可可艺术装饰元青花瓷瓶,显得很和谐,现已有很多藏品流回中国,这个借鉴也可以说明经济全球化是互益的。
三、丝绸之路沿线以人与自然和谐的水文化建设沿线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本人早在1992年就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制定了水资源缺乏的指标体系,目前已在中国、美国和法国等多国应用。丝绸之路沿线多为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当年借鉴了水资源更缺乏的河西走廊(降水30~160毫米)的经验使得古代丝绸之路在国际上持续。
水是生命的源泉、生活的必需和生产的基础。今天“一带一路”建设大力提倡珍惜和保护自然资源,人与自然和谐的水文化必将促进沿线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利用,建设海绵城市。“一带一路”不仅不会破坏生态,还会进行生态修复,使丝绸之路成为一条“绿色之路”,让沿线国家共享。
本人在2001年就主持制定和指导实施了经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批准的《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当年共四个规划被朱镕基总理批示为“一曲绿色的颂歌”,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工业园区联盟”成立,科技、文化合作是重点
本人自2014年起研究、筹备、组织“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工业园区联盟”,并于2015年在西安举行的“欧亚论坛”上宣布联盟成立,科技工业园区和沿线各类园区如兰州新区就是“一带一路”的驿站和支点。联盟重在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合作,在古丝绸之路时代,文化交流带来了科技交流,科技交流又促进了文化交流。文化交流不仅是科技合作的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源泉。
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四大发明都不同程度地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促进了欧洲现代文明。西方一致公认德国古滕伯格借鉴中国印刷术发明的铅字活字排版印刷是欧洲现代文化与文明的基石,发明的时间正是丝绸之路最兴盛的时期以后。“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国际产能合作,而且是中国和各国先进技术的传播,以高技术改造传统产能。
本人所著《重走丝绸之路两万里》一书,论述了本人重走丝绸之路一线十二国实地考察的结果,以促进脚踏实地的“一带一路”科学研究。
G112
A
1005-3115(2016)20-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