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法
2016-11-23晏刚
晏刚
[摘 要] 现阶段我国不断倡导新课改,在新课程标准下,实践活动被编入小学数学教材,这一课程内容的转变为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提供了机会。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纷纷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指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将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紧密联系的实践性活动为内容,注重研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学习方式,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一门新型课程。[1] 在新课程条件下,综合实践活动已经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编入小学数学教材。这一举措对于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观念,加强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现状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之后开始试行,近年来实施范围逐渐扩大化。由于我国实施时间较短,教育方式、思想转变等过程尚未完全转变,以下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简要阐述。
1.对数学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认识不足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规定实践活动包括观察、猜想、实验、调查、推理、论证、合作等过程。[2]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远没有达到教育部门所希望的水平,综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过程中不知如何开展实践活动,甚至部分数学教师直接跳过这一流程或者将综合实践内容一带而过或者作为自学内容,导致综合实践活动未充分实现。
2.师生角色定位错误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为参与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吸收、理解,数学纯粹理论性的讲解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综合实践教学活动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原本有趣的实践活动变得枯燥无味,例如,在讲解《生活中的大数》一节课中,教师提问学生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学生回答,但只是机械地问答,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同样是《生活中的大数》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探究10个100是1000,10个1000是10000的过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表面化,教师缺乏有效教学提问
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一节时,教师展示部分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并向大家展示,让学生观察这些剪纸的共同特点,这一过程中教师只关注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未关注和深究图形是怎么剪出来的,为什么这么剪,从而未实现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数学知识本身是一个逻辑体系,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注重内容的深究。此外,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只是活动,教师对于问题的追问不深入,小学生又缺乏主动性,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使得实践活动虽然大量开展,却成效甚少,实践活动成为形式,花费了教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却未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在讲解《认识角》一课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角,教师提问这个角有什么特殊功能?学生回答,教师问:“原来这个角可以活动,角怎样才会变大?”在这一过程中的许多话语与角的各元素无关,这就浪费了学生和教师时间。
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对策略
1.注重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一、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知识的宣传。采用讲座式的集中培训或者案例式培训,其中培训内容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内涵、教学特点、开展方式、评价方式,等等,从而帮助教师深刻理解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第二、教师要注重自身学习。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方式、实践活动目标的设置、评价方式等。
2.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第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学和做的过程,上课要么是教师演示,要么就是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操作,这一过程中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教学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帮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帮助学生探寻合适的正确的实践方法,在具体、直观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3]此外学生实践活动得出结论后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将抽象思维转化为数学知识,最后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从而实现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
3.提高教学技能,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指导
第一、加强提问技能的提升。课堂提问的方式以及问题内容直接决定学生的切入点和思考空间的大小,对于学生思维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精心设计,以帮助学生点燃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寻找问题解决方式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提问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置问题,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还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空间,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设计追问,问题的设置难以一次就触及问题的本质,教师可通过对某一问题的追问实现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第二、让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学习知识。实践活动是让学生手、脑、嘴、眼睛全方位运动的综合活动。数学是通过各种符号、词语、数字、句子实现知识的表达。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和知识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调节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通过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了解,在实践活动中采取点名发言、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不同的形式,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
4.全面优化数学实践活动
第一、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存在学习程度上的差异,实践活动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分成高、中、差三类,将实践活动分为动手做、总结获取的信息、分析三项,高、中两类学生完成三项实践活动,程度较差的学生可只完成第一项。第二、实践内容开放化。实践活动要富有想象性、开放性,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发挥、创新、自己动手“做数学”。第三、注重实践活动评价。数学综合实践评价活动中除教师外还将学生引入,根据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知识掌握情况、实际应用能力等评价实践活动的合理性,并采用教师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形式,以全面反映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前我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存在部分不足,教师要不断加强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以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朝祥.浅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科学咨询,2012,(22):128-129.
[2]丁杨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报告[J].教育科研论坛,2010,(02):22-27.
[3]朱东霞.新时期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索[J].学周刊,2015,(20).
[4]丁阿娜.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02):86-87.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