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心行动

2016-11-23杨卓武周琴芬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水泵绿色环境

杨卓武+周琴芬

大溪三中位于中国水泵之乡,交通便利,学校占地面积23173平方米,建筑面积8697平方米。校园布局合理,“三区”分离。校园内四季群芳吐艳,绿草成茵,环境十分优雅。学校以“理解教育”为办学理念,创导“亲近自然,绿色生活;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守纪;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的理解教育思想。绿色节能环保是未来发展的主题,学校凭着在履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独特的影响力、传播力和辐射力,达到人和自然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学校把以人为本的理解教育的科学发展理念贯穿到“创绿”工作的全过程中,体现于行动,渗透于课堂,服务于社会,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于2013年将“创建省绿色学校”纳入学校三年规划,并对照“浙江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进行整改。全校师生正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向更高的目标奋进。现将我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行动汇报如下:

一、学校管理

通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做到了领导重视,师生参与,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1.机构设置

学校形成了校长领导下的创绿管理责任体系,做到了管理网络清晰,人员职责分明,措施到位,经费保障,协调有序。由校长杨卓武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德育、教学、办公室、总务、团委、年级组长、学科组长代表为组员的环境教育和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小组。学校各部门遵照省、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制定每学期的环境教育目标、活动内容、方法、措施等。

2.创建计划

学校基于日常环境教育的基础上,于2010年将“创建省绿色学校”纳入学校三年规划,并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展开创建工作。但由于当时离“浙江省绿色学校评估标准”还有差距,2012年学校二次将“创建省绿色学校”纳入三年规划之中,并重新对照“浙江省绿色学校考核细则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大溪三中绿色学校创建工作计划》,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每学年各科室亦将绿色学校创建和环境教育纳入工作计划,制定了具体指标及实施方案,并制定了相应的制度,确保了各项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3.能力建设

学校积极构建绿色环保教育体制,全员参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通过召开绿色专题会议,邀请市环保局、市环境志愿者协会进校开展环保主题培训;组织学生参观实践基地;开展理解自然社会实践;创设理解生活水泵展示厅等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同时,学校把校园环境划分成若干环境保护区,每个班级都有包干区和劳动协作区,在爱校劳动中人人参与、个个动手,实现了环境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全员参与。只绿化美化一项学校就投资80万多元,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翻新、植树种草等等,学校还配有相应的环保实验设备,为开展环境教育,争创“绿色学校”奠定了物质条件。

4.档案记录

学校制订了具体的管理制度,其中有《大溪三中学校卫生管理实施细则》《教室课桌凳人人有责制》《创绿系列评比制度》《大溪三中食堂管理规定》等,依法治校,为学校“创绿”工作的稳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我校在积极开展创建绿色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同时,十分重视原始数据和文件材料的积累,文件、计划、总结、论文、条约等有关资料、档案齐全,并由档案室兼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为我校的创建绿色学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持续改进

重视养成教育,不断净化学校环境。我校把环境教育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习惯。学校每个学期都有组织创建活动的计划,定期组织自查,并按照计划定期举行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会议,作好会议记录。

二、教育活动

课内渗透,课外实践,突出绿色环保教育。

1.学科教育

校长多次在教师会、学科教研会上强调,用绿色的理念统领一切,也明确规定各科教学都要有有机结合环境教育的设计,要把环保教育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特别是科学、社会学科,科任老师努力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要充分发挥其作用,拓宽、补充或联系实际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再如在语文课教学中,开展征文活动;美术课堂上带领学生将废物做成有创意的作品,音乐课上学生用生活用品做成环保服装并走上舞台。把学科教学与环境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环境意识,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2.课外教育

建立学校、家庭、社区环境教育网络,结合常规工作,进行了创绿系列评比,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社会实践活动。

(1)结合常规工作开展环保活动。学校把环境教育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把环境教育制度化、常规化,将学校环境划分给各个班级,要求各班遵照一日三扫、每周“四个一”大扫,落实卫生打扫工作,将环境卫生包干到人。各班的“绿色小卫士”积极发挥其作用,做好课间环保、卫生的维护与监督工作。班级财产管理情况,要求学生节水、节电、节约能源、纸张,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切实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校内成立环保社团,组织环保科技活动小组和水环境监测小组,利用活动课教育时间,开展活动。

(2)我们开展了“绿色小卫士”“绿色班级”“绿色寝室”“绿色家长”等系列评比。我们在“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中,制订评比细则,增加评比内容,不仅包括养花种草、绿化教室、净化环境,更重要的是以此促使学生达到语言、行为及心灵的净化,倡导学生语言行为也要做到“绿色洁净。

(3)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环保活动,让“绿色”概念深入人心。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和环保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环保热情。

(4)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研讨活动。

3.校外教育

学校定期安排班级进行义务劳动,对学校周边环境及街道、村居进行整理清扫等环保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时间,组织环保志愿者小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经常组织学生到公共场所宣传环保知识、“创文明城市”。还向家长发出“共建绿色家庭”的告家长书,号召家长和孩子一起节约能源、节约原材料、节约用水,反馈给学校,评选绿色家长。

4.绿色宣传

学校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校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环保宣传标语(牌),开展绿色教室评比,鼓励班级开设“植物角”“卫生角”,刊出环保黑板报和手抄报竞赛,学校广播站开办了定期广播师生环保征文或环保政策和环保知识。利用升旗仪式、结合重大纪念日、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学校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中,经常加入环保内容;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无烟日”等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黑板报评比”“手抄报评比”等。

5.教研活动

(1)教师研究如何在课堂教育中渗透“绿色”意识。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新教材,制订各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把教材中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类、罗列成表,从学生所关心的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入手,适当地进行补充和延伸,让绿色教育课堂丰富多彩。运用专业知识教会全体师生怎样科学地节俭、废物回收再利用、提高植物成活率。在各教研组中组织编写环境教学学科渗透的教案,实行资源共享;学校信息交流畅通,组织环境教案观摩、评比。积极开展环境教学教案评比活动,优秀教案在各教研组观摩学习。

(2)学生成立研究小组,环保小课题研究。有教育计划、教案,注意资料积累,结合教学内容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主题研究项目,组织环境类兴趣小组,定期开展有关环境教育的教研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境考察等实践活动和小课题研究

6.自主创新

(1)水泵开启绿色生活

大溪是全国水泵之乡,而集中在我校附近的泵业约占大溪泵业的一半,家家户户(包括民工)都在做水泵有关的工作。因此,在创建绿色学校中,如何应地制宜发挥水泵在绿色节能环保、消除环境污染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是我校的一个新课题。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①水泵本身在治理环境污染出现方面起着不可估量作用,“五水共治”中无论哪方面治理,都离不开污水泵、潜水泵等水泵,如果没有水泵,“五水共治”就难已进行。我校喷水池,将要新建循环利用系统,核心部件就是各类水泵。

②水泵的发展历程就是朝低耗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我们结合拓展性课程建立了水泵展示厅(在实验楼四楼),里面张贴水泵发展的历程,不管是泵的成本、用电都逐渐在降低各种性能(如抽水量,使用寿命等)更强大,这是水泵企业降低成本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需要,也是政府强调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③开设“水泵制作”拓展性课程,为研发“新型”未来绿色环保水泵奠定基础。我校每周开设一节水泵制作拓展性课程,聘请大福泵业技术人员来校上课,让学生了解水泵构造制作。并进行新旧水泵用料、用电、性能等的对比,突出新型水泵在低耗节能减排中的优越性,从小培养学生节能减排意识,让学生自觉投入到引导自家企业走绿色节能环保之路。

④实地考察,实践操作,点燃研发创新火花。我校学生经常性地到校外实践基地——大福泵业进行实地考察,企业绿色环保文化(绿化6S)给学生留下印象。同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拓宽了水泵知识面,学校水泵展示厅也陈列着不同类型水泵,学生课间可进行拆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研发创新奠定基础。每年大福泵业与我校都联合举办一次“水泵创新‘金点子大赛”,去年雷翔宇同学的“活塞倒挂”设想为“QDX小型潜水泵”改造出了点子,受到大福泵业的奖励。

(2)“行”绿行动

学校重视环境教育实践创新,近两年,我们全校范围内一直开展绿色系列评比。各种评比,各有侧重点。除之以外,对每次评为“绿色家长的家庭”由学校组织进行绿色出行活动。今年5月份这一次,主题“小手拉大手,绿色村村行”,一部分家长带小孩骑单车,先到学校集合,读倡议书。然后拿着“绿色村村行”旗,沿设定路线,要途径山市10多个村,每到一个村部,让事先等在那里的本村学生和家长加入我们的骑行队伍,同时也欢迎其他支持环保的村民加入,分发环保小旗,签名合影,再后回到我校,凭环保小旗领取环保纪念品。

(3)“做”绿行动

成立山市河水质监测小组。建立“校污水”监测小组。我们以自身做起,二年前建起的隔油池,同时,由老师带领成立了校污水监测小组,对校食堂排出的污水进行水样监测,为学校整改作参考,并且同样在校门口向社会公布,以环保主人翁的态度,接受社会监督。

将建造中水循环利用系统。上学期暑假工程,我校建成以太阳能、空气能为动力的宿舍温水供热系统。自那起,水的消耗就急速上升,是供热前的三倍多。为此,在全校进行“中水循环利用设计”大赛。汇集各种设计,我们把整合的想法,告诉建筑设计院,让他们给我们设计好一套“宿舍中水循环利用”系统,将在7月份暑假进行。

三、环境友好

1.绿色设计

(1)学校的教学楼、综合楼、行政楼及食堂均有有关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在建筑设计中也充分考虑到了自然采光的设计与运用。近两年,花了近80万进行校园改造,包括全校内外墙体改造,采用新型墙体材料和具有环境标志的装饰材料,整个校园环境做到了绿化、亮化、美化、净化。花坛增设、植树种草近百种,并立牌标识,建成喷水池,设立校园文化石、校园雕塑,铺设花坛小径。(2)将建造中水循环利用系统。

2.资源节约

自创建绿色学校以来,我校师生环境意识明显增强,节约、节能,绿色、生态的习惯与行为已经深入每个人身上,辐射到每个角落。例如:办公经费消耗明显下降,纸张的正反面都有效利用,一些广告纸及废旧办公纸张再投放到学生的手工区利用等;节约粮食、节约水电等各类能源有了明显的成效:形成了随手关灯的良好意识、空调能主动开到合理温度、每月的水费节约近一半等。积极探索书籍的循环使用的有效方法,并使之常规化、规范化、人文化。

3.污染减排

校内生活用品符合环保要求,校园净化、课堂整洁、厕所干净,厨房、餐厅符合卫生标准。环境基础设施良好,学校设有回收垃圾箱12个,垃圾房一间,每日定时让工作人员来校进行垃圾清理、回收,努力做到生活垃圾零废弃。

(1)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利用。每班收集空矿泉水瓶和废纸,一部分卖掉换钱,用于购买校园和班级的绿色植物;一部分用于手工制作,矿泉水瓶改造后用来养花,制作成浇水壶、多余白纸重新装订成美观的记事本给学生做生活垃圾回收利用。

(2)食堂垃圾减排和回收。学校食堂实行配餐制,由学校食堂工作人员统一清洗就餐用具,减少生活污水产生;锅炉房严格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设置,把污染降到最低程度。食堂产生的厨余垃圾,由环保酵素小分队收集,制作环保酵素,用于地面的清扫和墙面清洁等,减少化学用品清洁剂的使用;收集食堂的废油,由手工皂兴趣小组制作成手工皂,置于洗手台,减少了洗手液肥皂的用量。

四、校园环境

1.总体布局

校园布局合理,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安排有序。以“淡黄色”为基调的建筑物和校园绿化和谐相生。近年来在绿化方面投入巨资极大地改变了校园的面貌。校园内可绿化面积增多,有竹林、花坛等,校内四季群芳吐艳,绿树成荫,幽静恬美。

2.校园绿化

在占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布局,认真规划和挑选有益学生身体健康的植物品种上,充分利用一切可种植的空间,种植多种植物,并对所有植物进行标识,环境保护的标示牌随处可见,一方面美化、绿化、净化校园,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更多植物分类知识、种植、养护知识,增强环保意识及参与环保的能力。校园设置了名人字画、行为规范、环保宣传牌;课室整洁,有供学生实验操作的实验室,仪器齐全;食堂符合卫生标准,厕所干净无臭味;垃圾能分类统一处理;沟渠、烟囱等污染源寻环境没有产生污染;教学楼设计新颖、美观,加上教学楼的盆景点缀,显示了校园别具一格的艺术档次。

3.环境卫生

校园窗明几净,学生卫生习惯良好。学校十分重视卫生工作,并把它作为德育和管理工作的抓手。落实一日三扫,每周四进行四个一大扫制度,学校大队部定期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期末文明班级评比挂上钩。

五、教育成果

学校既重视校园“可视的空间绿化”,又重视“可感的心灵绿化”,把教学和环境教育紧密结合,取得了突出的教育教学成果。如今的大溪三中,人人环境意识强,绿色理念为为深。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已成为师生自觉行动。

1.环境意识

学校成立了创建省级“绿色学校”领导小组,学校管理者重视环境教育及管理理念,并通过召开创建绿色学校动员大会,向教师传达创建绿色学校的有关要求,全校师生有良好的环境意识。

2.环保行为

通过创建活动,师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具有维护清洁环境的自觉意识,并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同时师生都能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环境教育宣传活动,达到绿色生活的教育效果。

3.获奖成果

近几年多名学生在各级各类科技小制作、环保征文、环保小论文等比赛中获奖。学校先后被授予“台州市绿色学校”、“台州市花园式学校” 、“省卫生先进”、“市文明单位”等荣誉,师生作品多次在国家、省、市、县比赛中获奖。第四届浙江青少年科普征文大赛温岭选拔赛初中组二等奖;2016年寒假“缤纷假日·文明伴行·健康成长”实践活动评比社会实践先进学校等。

六、加分特色项

1.2016年6月15日《环保酵素推广进学校》温岭电视台报道,市教育网也有相关主题的报道登载。

2.杨卓武校长《创建绿色学校和谐发展》在2016年6月《启迪与智慧》发表,周琴芬老师《一路修行做一个绿色教师》在2016年6月《启迪与智慧》发表。

3.学生在市级及其以上各类环境活动中获奖

2013学年宋沅泊、林梦瑶 、王佳伶都获得了市“蓝色海洋与生态文明”主题征文二等奖 ;十多名学生获温岭市“小手拉大手,共建和平温岭,全家总动员”知识竞赛先进个人。92植绿小队获2014年温岭市中小学生“我的行动让世界精彩”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优秀团队;周雨婷、杨俐被评为社会实践积极分子;2014年李文涛获“温岭实验基地杯”第四届全市中小学生节能小发明小制作比赛二等奖;李桥、柴素娟、周翔翔获 2015年全市中小学生环保创意制作二等奖;谢婧怡、叶琳洁、邓志燕 、黄煜剑分别获2015年全市中小学生环保创意制作二三等奖。赵秀获2015年温岭市“点亮美丽·筑梦未来”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比三等奖。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我校的“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上级领导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深深地知道,创绿工作是一项没有止境的工作,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创建“绿色学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校的环境教育只是刚起步,我们有决心在环保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一步提高环保认识,强化环保教育,自觉行动,共同努力,力争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水泵绿色环境
发电厂水泵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电站汽轮机循环水泵高低速改造可行性分析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追踪绿色的秘密
柴油机冷却系统水泵的检修
再造绿色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