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明代徽州的阳明学——以《徽州府志》为中心

2016-11-23刘念

资治文摘 2016年7期
关键词:王阳明

【摘要】南宋以降,徽州被称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程朱理学在有宋一朝占据主流思想的地位,尤其在朱子故里,显然徽州是程朱理学的重要阵地。然而,随着朝代的更替,与宋相比。明朝的时势已发生了诸多变化。儒者们对程朱理学有着不断的疑惑,“心学”逐渐发展起来。从相关史料可以知道,白沙心学和阳明心学,在徽州曾经兴盛一时,形成了晚明徽州心学思潮。本文以徽州地方志为中心,主要探讨《徽州府志》中记载的有关王阳明及阳明学的情况。

【关键词】徽州府志;王阳明;阳明弟子;阳明学

对地方志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仓修良在《方论学通论》中列出了世人对地方志的诸多定义,不管把地方志看做地理书、史书,兼有史地两性;抑或地方百科全书,作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地方志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徽州府志》亦不例外,无论是序言、建置、艺文、人物等等篇章,行文不离程朱。是志行文到宋代时,关于程朱理学内容的大量记载,毫无疑问的佐证了程朱理学占据当时主流思想的地位。行文到明代人物志,虽然有不少徽州士人视理学为宗,但于其中亦能看到阳明学的踪影。也有不少仰慕阳明学而访学从师的儒士。

王守仁(1472—1529),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本文主要以三个时期的《徽州府志》为研究对象,探讨王阳明弟子在徽州的分布,阳明学在徽州的传播,以及王阳明与徽州士人的交游等几个问题。

一、阳明弟子在徽州的分布

在《徽州府志》中直书是王阳明弟子的记载并不多,原因不言而喻,王阳明祖籍浙江余姚,除了在外省就职外,其多数时间是在江西任上度过。此外,他所讲学的地方主要是江右、浙中和粤闽等地。解光宇在《朱子学与徽学》中提到,王阳明曾想到徽州讲学,但是由于在“朱陆异同”方面与徽州硕儒汪循有分歧,汪循不希望王学势力进入新安地区,因此两人由曾经交好转向矛盾不可调和。这或许也是王阳明未能在徽州讲学的原因之一。

《明儒学案》中将阳明弟子按人文地理分为七派:浙中、江右、南中、楚中、北方、粤闽、泰州。正是这些阳明高足通过讲学或游历,使得阳明学传播开来。欧阳修说:“其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为门生”。所谓弟子,是指老师亲自授业的人,门生的范围要广一些,再传弟子可算作门生,依附名势者亦可称为门生。本文探讨的阳明弟子主要是其亲授业弟子以及再传弟子。

1.阳明亲传弟子。《徽州府志》中直接记载从师于王阳明的有舒栢、程铎等人。《徽州府志》人物志中有为他们立传,下文简单介绍:

舒栢,字国用,江西人,邑举人。嘉靖初,任歙训导,尝师事阳明先生,学有本原,神思闲适,矩度庄严。一同官者善谑,与栢坐,即肃襟敛容。

程铎,字子本,歙城人。少颖敏,有奇气,通经诸家,尤精于礼,闻王阳明名,负笈师之……

《明史》并没有为他们列传,除了地方志有记载外,《阳明先生年谱》中亦曾多次记载有关他们的事迹。

有关王阳明在徽州的亲传弟子,《徽州府志》中的记载并不多,《明儒学案》以及徽州六县志的记载较为详细。王阳明赠诗云:“紫阳山下多豪俊,应有吟风弄月人”,归乡后,毕珊“读书穷理训子弟,率之以身,至老不怠”;又《明儒学案》载:“程默,字子木,休宁人。广州府同知。负笈千里,从学阳明”。《徽州府志》中只是在选举志中提及程默,并未记载他曾师事王阳明。

2.阳明再传弟子。明中后期,心学学者纷纷前往徽州讲学。其中有湛甘泉、王阳明高足等人。阳明高足在徽州讲学传道的主要有:王龙溪先生畿,邹东郭先生守益,耿天台先生定向,邹南皋先生元标,聂双江先生豹等。

从《徽州府志》人物志卷中可以看到,明中后期士人从师于阳明高足者为数不少,下面简要列举:

陈履祥,字文台,祁门文堂人。万历中贡,少喜负笈访道,闻罗汝芳开讲南都,往从之,与南海杨起元称罗门高足。已复事耿定向于金陵,定向见其性地莹澈曰:此吾老友也。授徒金陵宛水间,从者如云,口授经义,皆笔于书,有《四书翼易会通》等书。

《明史·儒林传》载:“王艮传林春、徐樾,樾传颜钧,钧传罗汝芳、梁汝元,汝芳传杨起元、周汝登、蔡悉”。陈履祥是王阳明高足王艮的再传弟子,也称得上是阳明再传弟子。

徽州士人,多数人师从邹守益、耿定向。阳明学在徽州得以迅速传播,两人功不可没。以下简单列出几位:

余时英,字景淳,婺源沱川人。年少孝养父母,稍长,笃志读书,不设枕席,慕邹守益之学,往师之。

余纯似,字孝甫,婺源人。从邹东郭游,复受历学于吕中石,受知督学耿定向,领袖紫阳诸生。其言行一本中庸,居乡不为名高,惟务发明正学,远近学者宗之,称宏斋先生。

以上几位儒士,多是少年好学,秉性善良。《徽州府志》中记载了一位“弃恶从善”者,此人名叫汪宗訉,字君畴,黟县人,“性嗜血”,后“结庐复山之岩,涉猎经史,贯穿古今,闻邹南皋倡学江右,负笈问业,叹曰:道学正传,其在是乎?

二、王阳明与徽州诸儒的交游

王阳明交友不拘小节,与其交游者有儒士、武夫、平民甚至罪犯等等。史载,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叛乱,王守仁闻变,举兵勤王,会齐各地军兵(主要是民兵与农民),于一个月后平定宁王。在此次平定中,王阳明展示了其非凡的军事才能,他的功劳可谓是拯救了大明王朝。与闻者皆服膺其谋其勇,徽州士人亦不例外。祁门人汪溱“赞画王守仁军有功”。除了阳明心学影响着徽州人,王阳明与徽州人也有交游。

1.政事。上文已经谈到,阳明高足在徽州传播阳明学。诸多徽州士人从师阳明高足门下,潜究阳明学要旨。王阳明虽不曾在徽州讲会,但与徽州士人有交游。《徽州府志》中有诸多记载,其中着墨最多的就是平定宁王叛乱。清康熙《徽州府志》卷三十八官业志记载:

余罃,字宗器,婺源沱川人......宸濠叛,王守仁移檄伐之,振旅战于馘五百余级,迄谢事归,民持金为不受。后守仁征思田疏,请罃从行,罃已疾革。

在平定此次叛乱后,王阳明极为欣赏余罃的才能,后有意与其共赴国事,只可惜余罃病逝未能从行。除余罃外,《徽州府志》中亦记载另一位王阳明惜其才干,欲共事,然而未能如愿者。

平定宁王之乱,离不开主将的军事才能,当然,也有军民的功劳。祁门人谢溥,就是其中一位。《徽州府志》中载:“王守仁剿武平掛坑象洞檄,溥给饷有功”。

明代阉臣祸乱朝政,多次引发“党锢之祸”。《徽州府志》记载明代的人物志中,尽言阉宦用事,当时士人多受牵连,王阳明亦曾卷入其中。此事与婺源人戴铣相关,此人为人刚正,知无不言。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政,戴铣上书言事,得罪刘瑾,戴铣等二十余人入狱。“余姚王守仁力救之”,王阳明上疏论救,因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

王阳明曾担任庐陵知县,“为政不事威刑,惟以开导人心为本”。《徽州府志》载:“俞一贯,字原心,婺源人嘉靖乙丑进士,知庐陵县,日咨王守仁遗政,酌时宜而损益之,邑民谣曰:前伯安,后新安,称二难,以治行第一”。

2.学旨。阳明学传入徽州,对受“程朱理学”思想束缚的徽州士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股清泉。《徽州府志》中记载:歙人方国焕,“于王阳明、周海门之学,多所辨发”。除了潜究阳明学,士人们也多向王阳明交流求教,如婺源人余棐,“生而颖异,弱冠魁天下,选庶吉士”,“棐有进道之资,苦不得关钥,及谒王阳明,遂大开悟”。

休宁人汪尚和,“孝友笃至,不干禄仕,有志理学,尝游阳明、甘泉、泾野诸公之门”,学行见推乡人”,他创柳溪书院,讲学著述。王阳明曾题诗赠他:

《题岁寒亭赠汪尚和》

一觉红尘梦欲残,江城六月滞风湍。人间炎暑无逃遁,归向山中卧岁寒。

毕翰也是传播阳明心学的功臣之一,他曾与王阳明有交往,只可惜未曾谋当面探讨学旨。《徽州府志》中记载:

毕翰,字伯羽,休宁人。颖悟力学,得王守仁传习录,即走书问喜怒哀乐未发之中,守仁约与面质,疾,不果。后从毛伯温、罗钦顺,证悟宗旨。

徽州的独特文化底蕴,使得徽州士人在思想文化上颇有造诣。从府志中可以明显看到,徽州人多精究四书五经。婺源人方琚,通读天文、律吕、礼乐著书,善工古文词,“曾与唐心菴同掌紫阳书院,唐犹愧,弗及”,“新建伯王阳明亦嘉其才学,赠句推重贡入督举”,嘉靖乙酉顺天乡试,官兴化通判。

三、明代徽州诸儒对阳明学的看法

从阳明学传播可知,阳明学一经传入徽州,便引起了徽州士人的诸多关注。正所谓见仁见智,有褒扬者,亦有排斥者。

1.嘉赏。上文已经提到,“文成之教”和“新建之说”在徽州影响极大,势压“闽洛之学”。从《徽州府志》以下这条内容亦可得知。

吴文光,字有明,婺源荷花桥人。嘉靖丙午举于乡,除应山知县......有妇姑讼者,文光闭阁思过。时王守仁之学盛行,文光曰:我不敢为考亭罪人,尤愿为阳明忠臣也。所著有《尚书審》十卷,《感兴诗解》一卷。

考亭位于建阳市西郊,是朱熹晚年著述讲学的地方,考亭书院是南宋时全国最有影响的书院之一。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考亭意指朱熹,吴文光虽是婺源人,但阳明学盛极一时,因此他才说出这番话来。

2.排斥。王阳明早年受到朱熹的影响,对朱子是推崇追随的,他曾在官署中“遍求考亭遗书读之”。曾经为了研究“格物致知”而“格竹”数天直至病倒。在“龙场悟道”后,阳明逐步确立了心学思想的发展方向。其后,阳明学在徽州传播迅速,但是也遭到了当时徽州士人的排斥。

休宁人程曈,潜心于“涵养致知之学”,以“求真是之归”。他宗朱子为宗,排斥陆王心学。《江南通志》评价程氏《新安学系录》一书:“与朱子合者存,背者去”,是一部维护朱子的力作。

王阳明在晚年撰写《朱子晚年定论》时称“朱陆早异晚同”,这引起了宗朱子学者的不满。汪循曾与其“数相论辩”捍卫朱子之学的地位。“朱王异同”也渐渐引起士人的关注,例如:明代人汪世育(婺源旃坑人)著有朱王异同辑四卷。

结语

从《徽州府志》的记载可知,阳明学在徽州的传播与发展确实盛极一时。时人深受阳明学影响,远游从师者不少。阳明学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其弟子,所以王阳明的再传弟子比较多。王阳明在事功方面卓越,与徽州士人多有交游,亦受到徽州士人的嘉赏。当然,亦有排斥者。

阳明学影响深远,除了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地也皆有发展,详细可参考顾鸿安的《阳明学及其传播》。尤其是日本的阳明心学,孙琬姝在《日本阳明学的特点及其影响》一文中有详细研究。关于阳明学的研究,学术界已有诸多成果,然而学界对徽州地区的王阳明与阳明学关注不多,有待后来者做更深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徽州府志》分别是:明嘉靖四十五年刊本之影印本,清康熙三十八年刊本之影印本,以及清道光七年刊本之影印本。

[2]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休宁、祁门、黟县、绩溪、婺源(今属江西省,为朱熹祖籍所在)。

[3](明)黄宗羲原著,沈芝盈点校:《明儒学案》卷二十五《南中王门学案一》,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点校本,页580.

[4]解光宇:《朱子与徽学》,长沙:岳麓书社,2010,页225。

作者简介:刘念(1992-5),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淮滨县,学历:硕士研究生,单位:暨南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

猜你喜欢

王阳明
悲悯照亮前行路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赞《百家讲坛》讲述的王阳明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千年第一人”的说与做
王阳明被逼射箭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王阳明: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
霍思燕与王阳明拍亲密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