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朗读教学方法
2016-11-23陶海虹
陶海虹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其文化底蕴,陶冶情操,培养美好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生刚接触古诗词,文字生疏,缺乏语感和停顿断句常识。教师应加强古诗词诵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及审美情趣,丰富文化底蕴。
[关键词] 古诗词;朗读教学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应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并推荐部分篇目,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充分说明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而大部分教师在诗词教学中直接填鸭式讲解词义、诗意,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然后让学生背诵,有意无意地忽略朗读的形式。
(一)学生有畏惧学习古诗文的心理
古诗词距当今学生的时代太遥远了,很多常识都和现实存在差异,学生在刚接触古诗词时,对古诗词的字音、节奏和深奥的表达产生畏惧,学习就提不起兴趣。
(二)教师缺乏古诗词朗读训练的观念
不少教师教古诗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紧扣字词句含义,字字落实,反复抓全文的背诵和默写,考试完全是为了得分。所以,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只注重全堂讲解,完全忽略了朗读。
二、古诗词教学的朗读方法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读、写、听、说四项实践中,“读”是基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积累语料,形成语感,悟得语言规律,发展语言能力,同时,又能接受文本语言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的熏陶感染。教师用“以读促教”来解决古诗词教学的难题,可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朗读教学。
(一)示范朗读
叶圣陶主张的古诗词最好用美读,美读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读。而要学生进行古诗词美读前,教师需进行朗读示范。
示范性的朗读可以是教师美读,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学生才能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仿读;假如教师缺乏美读能力,还可以让朗读特别好的同学事先练习,课堂上进行范读,教师总结朗读要点,学生领会。例如:李清照的《武陵春》,示范朗诵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把“许多愁”再重读,拖长用“许—多—愁”表现出来,通过绵延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李清照思念丈夫,有家难回的惆怅,自然而然体会到李清照痛苦之大,哀愁之深,又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的情感;深情朗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学生在叠词重复的节奏中感受到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极富音乐美。好的泛读能在学生耳边绕梁三日,并作为自己朗读水平提高的目标,受益一生。
(二)情景朗读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合理创设和运用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真正做到情感自然流入,声由心生。
1.巧妙引读
教师在学生朗读前可介绍诗词背景、作者简介或与古诗词相符合的前言。学生根据情境的不同进行朗读。例如:人在激动时常常借助眼泪来宣泄内心痛苦。教师引读李清照的《武陵春》,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而李清照经历了至亲至爱的丈夫离去,家乡沦陷,文物被毁。寻寻觅觅,景物依旧,人事却变了,周围冷冷清清,顿觉凄凄惨惨戚戚,怎能不让李清照感叹。学生深情接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教师巧妙的引读往往能触发学生内心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声由心生,深情朗读。
2.配乐朗读
把音乐元素引入到古诗词诵读当中,可以营造诗意氛围,更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词传达的意蕴。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与李清照的《武陵春》一样都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愁苦的心境。这首词被编曲为《菩萨蛮》。用歌曲《菩萨蛮》伴奏来作为朗诵李清照《武陵春》的配乐,学生在音乐伴奏中就更能体会诗人的心情,诵读的效果会比较好。
3.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分角色朗读多用于情节性较强的古诗词。例如:唐琬的《钗头凤》和陆游的《钗头凤》诵读教学,让男生尝试扮演陆游,深情朗诵:“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让女生扮演唐琬,悲情朗诵:“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认真体会两人被迫离异、思念对方的悲痛及对封建礼教的愤恨。
分角色朗读应在充分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生才会读得入情入境,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和内在的思想感情,才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相应的表情,伴之以相应的动作。
4.调动感官
诵读不仅要运用嘴形,更是要全面调动耳、眼等感官。正是如此,教师在诵读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多种调动感官的方式,让学生能对古诗词熟读成诵。例如:教师在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词中,讲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时,配上呼啸的风声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大雪纷飞,银装素裹的美景,口由心生诵读出来。耳听、心想、口诵,再自然而然地配上肢体动作。
三、拓展性诵读
古诗词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产生困惑,与其教师生硬的解释,硬塞给学生固定的答案,有时不如拓展引入相关的古诗词资料,启发学生较为个性而深入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李清照的《武陵春》讲到“物是人非”对丈夫的思念,可以引出李清照另一首对丈夫思念的词《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加深对李清照内心“愁”的理解;讲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时,可以拓展到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通过对比领悟出李清照写“愁”的精妙。
四、鼓励自主诵读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的感情、描写的意境都是个人意会的产物,读者因生活学习环境和知识层面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学生能够谈出对文本的理解,又能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对古诗词的理解,更能将自己的理解转化为自主朗读并极具个性地表达出来,就达到了学习效果。
例如:温庭筠的《菩萨蛮》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鹧鸪双双”的反衬手法,感受人物的孤独;通过容貌服饰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的孤寂,从而把朗读的情感定位为“苦闷”。课堂中女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首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精心化妆、挑选华丽的衣服神情,我反而想读出像我们现代女子晚睡晚起,起床后的慵懒但又一定要把自己装扮得美美的随心所欲的闲适美好。”一语激起千层浪,女生们都在悄悄地附和:“是啊,是啊,这首词读出闲适美好多好……”教师:“好,你们女同学好好准备准备,明天读给我们听听。”第二天,学生们朗读时还配上轻缓、舒适的音乐,确实读出来了现代女子的特点,教师在给予同学们充分地肯定后,可以将实际生活与古诗词充分结合,让学生自主朗读。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缺少了诵读,古诗词教学就没有了生机活力。教师在强调古诗词朗诵的同时,还要合理设计古诗词朗诵环节,使课堂的朗诵声变得有节奏,读出古诗词的意境,让古诗词朗诵映辉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沈首梅.“读”领风骚——浅谈初中古诗文朗读教学创新[J].语文学刊,2015,(24).
责任编辑 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