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与疆域》中的反讽与犬儒主义色彩
2016-11-23吴水燕
摘 要:法国 “龚古尔文学奖”的2010年度获奖小说《地图与疆域》描述了主人公杰德的工作和情感生活。通过对现实与虚幻,死亡与衰老,孤独与麻木的相关描写,该作品为读者呈现了西方消费社会中的人情冷漠和利己主义。而这种清醒的无动于衷,消极的不作为正是当代犬儒主义的重要表现。通过现实和荒诞相互交织,一种强烈的反讽跃然纸上。
关键词:《地图与疆域》;米歇尔·维勒贝克;现代犬儒主义;法国文学
作者简介:吴水燕(1991-),女,浙江江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维勒贝克在他的小说《地图与疆域》中深刻描绘了西方消费社会当前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衰老、死亡、孤独、麻木等悲观主义因素构成了这个社会中人颓废的心理状态,成为当代犬儒主义的重要表现。小说中多次出现真实生活中的人物,甚至连作者本人也出现在其中成为小说的人物之一,这种真实和虚构的混淆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充满嘲讽意味的荒诞。
一、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
现代犬儒主义区别与追求个体德行,摆脱物质束缚的古代犬儒主义,而今已然变成了一种玩世不恭,金钱至上的利己生活态度。古代犬儒主义所追求的道德伦理,在当代社会全部化成了虚无。“犬儒主义的讽刺和批判已经被中立化为明哲保身的工具,或金钱和权力游戏的合法化观念”[1]。小说中杰德作为艺术家,从“三百幅五金用具照片”、“米其林地图”的拍摄,到“简单职业系列”的绘画事业,每一次的转型都非常成功。通过一系列的新闻公关和宣传手段,他的作品在网上也是大卖,一幅画甚至能够拍卖到上千万。这一方面体现了消费社会的炒作趋势,艺术已经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沦为了吸金的主要手段之一。另一方面也透露出作者对消费社会中这种风气的嘲讽。
而小说最后的结尾,作家维勒贝克之死,则是将这一金钱至上的利己主义推向了高潮。小偷觊觎杰德为维勒贝克画的那副已经涨到千万的自画像,闯入作者家中偷画并且残忍杀害了作家。由于死亡现场十分血腥残暴,警察以为这是一次恶性的案件。却没想到作案动机却还是金钱。“一开始,这案子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可怕却又十分奇特的面貌。人名会想象是碰上了一桩狂妄第罪行,一个宗教狂的恶性发作,总之,是一些不同的原因。也够让人沮丧的,归根结底还是碰上了最常见的、最普通的犯罪动机:金钱。”[2]而这一荒诞的结局本身便是作者对这种利己主义无声的嘲讽和批判。
二、清醒的悲观主义
现代犬儒主义由于对现实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而很容易就会转向一种道德缺失的悲观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看穿、看透,同时却无所作为和不相信有任何可以作为的希望。斯洛特戴克则是称之为“虚假的启蒙意识”[3]。维勒贝克把叔本华奉为自己的精神导师,因而在他的作品中悲观主义占有很大的比重。这种悲观主义首先表现为一种希望幻灭的颓废。整个小说都弥漫着这样的基调。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淡漠的关系,甚至是杰德与他的父亲,我们都看不到有太多的互动。“所谓联系,在他们之间,从来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过。”[4]另一方面是失去了激情和雄心壮志,麻木成了生活常态。我们可以从对作家维勒贝克的生活状态描写中感受到这一点:“忧郁的神情”[5]、“他的嗓音微弱,几乎死气沉沉的”[6]等。
因为这样一种颓废,人选择生活在孤单和冷漠中,甚至主动切断自己与外界的联系。而颓废背后其实是隐藏着一种深刻的清醒。正是因为对这样的现实无能为力,充满绝望,所以也就失去了寻找真理的激情和决心,而选择得过且过。比如主人公杰德,我们可以在书中找到很多类似的描述:“大约有六个月时间,他很少走出家门,除了每天规定的一次散步,把他一直带到梵桑-奥里约尔林荫大道的卡西诺超级市场。他跟美术学院其他学生的接触,在学生时代就已很少了,现在则越来越罕有,直至彻底没有。”[7]作家维勒贝克也说他对人类只感受到一种浅薄的认同,他的归属感每天都在减弱。
衰老和死亡也是构成这部作品悲观主义的重要内容。衰老和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话题,也是维勒贝克的小说中不可忽略的主题之一。在《地图与疆域》中,无论是杰德父亲的在养老院中的衰老,之后的自杀;还是作家维勒贝克最后的惨死家中,无一不体现的这个主题。浓重的悲哀之后是发人深省的清醒。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个消费社会道德体系的崩塌以及作者对于这样一种犬儒麻木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
注释:
[1]汪行福,《理性的病变——对作为“启蒙的虚假意识”的犬儒主义的批判》,现代哲学,2012年4期,第1页。
[2]米歇尔·维勒贝克,《地图与疆域》,余中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第279页。
[3]Peter Sloterdijk, Critique of Cynic raison, translated by Michael Eldre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 p. 5.
[4]米歇尔·维勒贝克,《地图与疆域》,余中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第26页。
[5]同上,第97页。
[6]同上,第116页。
[7]同上,第38页。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维勒贝克,《地图与疆域》,余中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汪行福,《理性的病变——对作为“启蒙的虚假意识”的犬儒主义的批判》,现代哲学,2012年4期.
[3]Peter Sloterdijk, Critique of Cynic raison, translated by Michael Eldred,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