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的力量,伴我成长

2016-11-23曾正翼

永善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永善香火家规

曾正翼

说起家风、家规、家教,总感觉有那么一丝严肃。在眼里:白纸黑字;在心里:是做人做事的准绳。然而,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永善人,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中,我儿时的记忆并不深刻。因为在我中学毕业之前,由于某些原因,我家一直债台高筑,父母为了养活我们和早日还清债务,总是早出晚归,种庄稼,喂猪,打工苦钱就成了十多年如一日的生活景象。

那时的“家风”,就是以讨债人的时常穿梭为背景;那时的“家规”:就是欠债还钱,对讨债人有礼有节,给他们说清楚还债计划,并且实现承诺;那是时的“家教”,就是好好学习,诚实勇敢。

这些好像与“传承好家风,构建和谐家庭”扯不上半点关系,其实不然!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中,更能明白,总是给别人添麻烦是不好的,言而有信很重要、遇到困难要通过努力去解决、礼貌待人不能少、积极向上不能缺的优良品格,并且家庭的凝聚力由此增强,也很和谐。

当然,这些算不上什么值得宣扬和传承的家风啦!因为它根本就不是家风,而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给予我对家风、家规、家教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追逐。我家祖上是有“家规”的,爸爸跟我说,我家的家规是“和为贵,孝为先,德为首,才为善”。但是我们家族里没有哪一家有一张完整规牌,我唯一亲眼所见的,是在我伯父家里有一块祖传下来的扁---残缺的扁,上面用金粉染刻着“以德为首,恩情难忘”等一些字样,据说是一位老祖帮助了一家人度过了饥寒后送来的,我堂哥讲起那块扁的来历的时候,我们都感觉非常自豪。我想,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也许是以前的一段时期,没有粮食,没有衣物的年代,除了为吃穿发愁之外,还是在为吃穿发愁;我也在想,这么好的文化牌子,怎么就没有家家都把它供在香火旁边?这样就能随时看着它,记着它,悟着它,让整个生活环境都充满着爱与和谐。我们永善人家喜欢供香火,每姓人家香火上都有几个同样的字:天地君亲师位!您可别小瞧这几个字,听前辈说啊,它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旁边不同的字样又蕴含着,每姓人家不同的家族文化,这足以说明我们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根深蒂固。

树立良好家风,推进家庭道德文明建设。这个话题,让我砰然心动,触动着我内心那一颗对好的家风、和睦的家庭、和谐的社会、美好的生活环境的渴望。

现在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缺吃,不缺穿,那缺什么?我觉得,缺的是精神粮食,缺的是一些故事,一些像我奶奶那样的人的故事!我奶奶是出了名的孝子,一生几乎不出远门,有一次从团结背公粮去桧溪,回家途中的大毛滩有一家面馆,只有粮票才可以吃到一二两面,大家都吃得很有劲,只有她,小心翼翼的在路边扯上一张芭蕉叶,洗干净对老板说:“老板,我的面不下锅,请帮我装在叶子里我要拿回家。”老板瞥了一眼,说:“这么点面,娃儿多,不抢得打架呀?还不如自己吃了。”“呃,不!不!老板,我是带回家给我婆婆娘吃。”“什么?带回家给婆婆娘?我卖了半辈子的面,说给幺儿带回去的有,还从来没听说过给婆婆娘带的。”那一次给奶奶包的二两面特别的多,拿回家后煮了一大锅,祖婆没吃完,我奶奶还吃上了面,两婆媳笑得合不上嘴,由此在我们老家成为了一段婆媳关系的佳话流传至今。这样的故事在她的身上不是偶然,比如,客人从前门进屋,她从后门出去借粮食借肉招待客人;我家在大路边,怕路人口渴,家里从来不会缺烧好的茶水,甚至听见有人要路过,早就倒好茶,等路人进屋就能喝上。很多人都说呀,路过那里就会有一种幸福感,等等等等。最为重要的,是她做的一切都发自内心,让人那么的舒服,那颗虔诚的心,被身边的人一辈子恭维。

其实呀,我认为好的家风,并不是都能让人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感觉,而是它让我们拥有和睦的家庭,和谐的社会,让生活充满爱与阳光。而建立这样的一个环境,需要我们所有人方方面面的努力并且坚持不懈,提高全民素质需要从我做起,循序渐进,即使今天建不成一堵完整的墙,也需要为明天砌一块完美的砖。只要我们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永善将指日可待!让我们背起行囊,迈开步伐,构建和谐家庭,你我同行!为美好的明天---喝彩!

猜你喜欢

永善香火家规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新语
清明
根深才会叶茂源远方能流长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烧香发财
永善,美的抒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