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卷有益

2016-11-23

永善文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柳青路遥乡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尤其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这个问题常谈常新。

毫无疑问,人民的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征程是文艺创作最广阔也最深厚的时代舞台。忠实记录、深刻反映、艺术再现这个恢宏时代的巨大变迁,为人民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既是文艺工作的中心任务,也是创作优秀作品的根本条件。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我们永远绕不开的主题。人民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要记在心中,父老乡亲就在我们的身边,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命运起伏,都会让我们牵挂和动情。学习柳青深入生活的经验,学习路遥对人民深厚的情感。柳青熟悉并热爱农民生活,柳青说过,我的生活方式不是唯一正确的方式,作家生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读《创业史》感受到他深入生活的方式是有效的,我们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农民与贫穷抗争,在创业中的艰难,农民生活故事和命运的生动性和魅力,对立志抒写农民生活的作家具有长久的启迪。说到路遥的创作,他认为作家的劳动不仅仅是取悦于当代,更重要的是给历史一个厚重的交代。他为自己的劳动在人民中间得到某种回报而感到人生的温馨和生命的高贵。

我们要真正走进时代生活中,走进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中。故事可以编织,情感是不能编造的。创作中,能不能超越事实和问题本身,以及怎样寻找新的艺术形式,所有这些思考,还是离不开人民。我们笔下的人物、故事,人民是不是喜爱,是不是能够接受,这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在创作的时候,要心中装着人民,选择艺术表现形式也应该让人民喜闻乐见。

怎样认知今天的时代,除了思想能力,还离不开“深扎”。比如今天的农村,非常复杂,怎样认知它,怎样概括它?这是一个严峻而复杂的问题。廉价讴歌乡土吗?展示贫苦困境吗?整合破碎的记忆吗?每一个单项都是片面的,应该理性看待今天乡土的复杂性。这些流动的、新鲜的、不确定的因素,给我带来创作的激情,以我们对农民和土地的深爱和忧思,进而去描述这一历史进程中艰难、奇妙和复杂的时代生活。

一切都源于爱,作家热爱人民,热爱生活,坚信有爱,有温暖,有光明。现实生活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艰苦地认知、体验和思考。摈弃旧有的创作模式,摆脱对历史的虚无和狭隘的功利原则,以开放的眼光和胸怀,饱览和容纳历史全部的丰富、芜杂、曲折和发展,改变我们对生活简单和肤浅的认知。有了新的认知能力,才有审视,以及宏观的把握能力,才能在创作中有所超越,才能让新作品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有高度。

——摘自中国作家网

猜你喜欢

柳青路遥乡土
言论
点·线·面·体:初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路遥的激动与平静
乡土分外妖娆
贾平凹义助路遥
柳青:呈现真实的自己
柳青“找骂”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