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画的欣赏

2016-11-23赵先闻

老年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画种欣赏者评判

□ 赵先闻

谈画的欣赏

□ 赵先闻

《雪树寒禽图》 宋· 李迪

面对一幅作品,我们首先要判断的就是这是一幅怎样的画?怎样来看?怎样认识画的作者?说不说得上是一幅好画?这些问题,笔者将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讨论和分析,期望能给广大读者一点启发。

画的分类

面对浩瀚如海的画作,精彩纷呈的流派,首先要明白的是画的分类。画的分类,基本为西画、中国画两大类。这是从民族属性上分的。油画、西画都是指的西方的画,主要画种有油画、水彩、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中国画,也就是用毛笔画的画,按照画法分为工笔画、写意画。工笔画是比较工整、精细的,写意画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形神兼备,用笔墨表现一种意境。还有半工笔半写意、大写意、小写意等。按照内容来分,又有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

绘画是多种多样的,绘画不单单指中国画,还有其他的画种。我们不要用看中国画的眼光来看其他的画种。因为,脱离了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单纯地用一个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评判一幅画作,这是不合适的。就好像,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西装革履去嘲笑原始人的树叶装,当然,也不能在这个不合适的环境中硬要穿上树叶装。过去中国的家具讲究精雕细刻,雕龙画凤,很是繁琐。原来的时候,人们很喜欢。但如今,有些人却不喜欢了,这也是生存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也就是生存决定意识。

我们知道,油画有油画的要求,光、色、影、形象、造型、结构、质感都要表现出来,当然油画也有写实和抽象之分,也有着众多流派。而中国写意画,讲求用笔用墨、重视笔墨的变化,以及心象和意境。每种画有每种画的评判审美要求,这也是为什么在评判一个画种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明确这个画种的特征。什么画就按照什么画的标准来判断。中国画就按中国画标准来评判,西方画就按西方画标准来评判,不能脱离了最基本的标准妄加评判。我们很难用东方人的思维去理解西方人的艺术,同样,西方人也很难用他们的思维来理解我们的艺术。

画的造型

面对一幅绘画作品,我们首先要看的是它的造型。要求它应该有着比较合理的造型。你总需画得某种物体像某种物体,比如,灯笼不能画成棉花,老人不能画成少年等等。因为,美术是造型艺术,绘画也是造型艺术。造型,是美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的一个标志;因为,一切美术创作都是通过一定的造型来寄托你的思想的,没有这个造型,你的思想只好憋在你的脑子里,就像灵魂没有肉体一样。

具体到中国画来说,中国画的造型,古人是比较简约的,他写意的精神在里头,他的“型”比较弱。现代绘画在借鉴古人简约造型的同时,应该把写实的构成式的东西画进去。古人的造型并不十分合理,尤其是人物这一方面,他们没有接触过解剖,对人物的把握靠一种想象力和模仿力。所以,他们回避了自己的弱项,着重于写意。

宋朝大学士苏轼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是说评论画用像与不像来衡量,见解就和儿童相近。元朝四大画家之一的倪云林也说:“吾作画不求形似,只求抒发胸中逸气耳。”是说我画画不追求形象的真实,只求借作画来抒发胸中超凡的气质与境界。近代画家齐白石也曾说“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说画的好处,就在像与不像之间。

画的笔墨

中国画除了造型之外,还得看笔墨。中国人比较讲求笔墨,也就是用笔用墨,笔是造型用的,墨是渲染气氛的,笔是生活,墨是才气。古人为什么对人物的描写有些不够?因为他们很少写生,笔墨讲究趣味性、偶然性。线也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在中国画的形象表现中不是一种形体廓线的描摹,而是一种意态表现,具有符号特征的重构性,不仅可以达到状物的目的,而且是以艺术再造的手段揭示各种物象的性状情态。

中国人看画和西方人是不同的。西方人说,不在你画什么,而在你怎么画,就是在表现画家的造型能力、逻辑能力和表现能力,是一种个性的表现。中国人画山水要求一种故事性和文学性,讲究可游、可居可赏,要考虑画上一些景物之间的关联,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很多画家,为了取悦民众的审美需求,往往把梅兰竹菊品格化、精神化,寄托一种精神状态。玄学化这些物体,如牡丹就是国色天香,竹子就是高风亮节,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梅花和喜鹊就是喜上眉梢,讲的是寓意性,绝对不会出现西方那种一个草垛、一个水果、一个教堂就画上几十年的情况。

为此,我们在欣赏画的时候,不能仅仅限于他的故事性、趣味性,而要着眼于他的学术性。这是提高审美层次的一个问题,要摒弃以往的审美习惯,打破陈旧、盲目的误区,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画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人值得夸耀的审美习惯,它是虚无缥缈的,是要靠一个人去体悟、去把握的。意境,全在欣赏者感受,或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或是一种自我的想象,其获得全在欣赏者自我。意境之说和欣赏者有很大关系。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另外,素材、主题等问题,也是一个欣赏画不能忽视的方面。

以一个现代人的审美观来审视当代的书画作品,打破以往的审美陈习。不要一上来就先看题材,要打破这种固有思维,其实,怎样画比画什么重要得多。

除了欣赏者要提升自我外,画家也需要提高,要做一个有学术品位的画家,不要做一个有经验、熟练工的画匠。现在有好多画家,不断地重复着古人或老师的模式,以经验、熟练见长。作为一个画家,要克服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不断地提升自我,提高艺术品位,不断地创作出具有新意的作品。

《疑是湘妃出水中》 赵先闻

猜你喜欢

画种欣赏者评判
留出想象的空白
林风眠艺术主张刍议
不要用街头小吃来评判北京
基于学习的鲁棒自适应评判控制研究进展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梅青原陶艺雕塑作品
浅析魏晋玄言诗对山水画独立发展的影响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关于农民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