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人”社会角色分类方法的启示*——基于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
2016-11-23陈君贤
陈君贤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教学中心,浙江杭州 310030)
“知识人”社会角色分类方法的启示*——基于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视角
陈君贤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中心,浙江杭州310030)
开放大学教师是谁”、“怎么分类”、“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职责是什么”等问题,是我国的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知识人”社会角色分类方法包括:“社会圈子”的界定、依赖什么知识系统和参与知识的方式等。按照“知识人”社会角色分类方法对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基本问题进行探析,发现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是教师知识;相比于传统的教师知识,开放大学教师知识是从学科教学法知识向整合技术学科教学法知识转变,是从传统的知识社区逐渐向开放知识社区转换;开放大学教师以课程为载体来传播知识,以课程团队为“社会圈子”,通过课程开发和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协调和管理等途径来参与知识。“知识人”社会角色分类方法,把教师角色与知识联系在一起,为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开放大学;教师;知识社会学;知识人;专业发展
从赫舍尔的“人是谁”,到德尔斐神庙上的“认识你自己”,都在孜孜以求追问人的始源、归属等生命哲学的意义。“教师是谁?”也是众多学者永恒追求的哲学命题之一。教师的始源本意是学生的监护人、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引者。[1]在社会学领域,把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地位、身份以及他们相应的行为规范模式称之为角色,[2]我国学者有认为教师的角色是支配阶层代言人、公共知识分子以及悖论性的社会角色等。[3]波兰知识社会学家弗·兹纳涅茨基在其《知识人的社会角色》一书中,把教师归列为“知识人”,所谓“知识人”是某些个体,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或长或短地致力于知识的耕耘。[4]
随着开放大学建设在我国的不断推进,对开放大学教师的研究显现出重要性。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开放大学,相比于其它高等院校,其教师的培训或专业发展有其共性,但无疑也具有其特殊的一面,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近年来,相关的研究已经不少,但从“知识人”视角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据“中国知网”查阅,截止2016年8月31日,还没有从“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分类方法这一角度来研究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文献。所以,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新意。
一、“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分类方法
(一)“知识人”的角色类型
弗·兹纳涅茨基把“知识人”可能扮演的角色类型按照知识的谱系分为技术顾问、圣者、学者、新知识探索者(创造者)四大类型,并在这四大类型下分成十五种亚类型,如表1所示。[5]
表1 “知识人”角色谱系表
按照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角色谱系表的分类,教师在“知识人”谱系中处于学者类型中的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其中,包括普及推广者和教育者两种角色。作为普及推广者,其功能则是在成年人中间激发其对学习的各种兴趣,教育者主要是面向学生传播知识。
(二)“知识人”的社会角色分类方法
弗·兹纳涅茨基指出,“知识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取决于其依赖的知识系统和参与知识的方式。[6]为此,通过判断教师所处的知识系统,可以回答“教师是谁?”这一问题。
弗·兹纳涅茨基认为,“知识人”参与社会系统由四个相互作用的要素,其核心要素是“社会圈子”,即把“知识人”放置于“社会圈子”中考察其“行动者自我”、“行动者社会地位”和“行动者社会功能”。[7]所谓“社会圈子”就是参与社会角色执行的一群人,他们遵循着共同的价值观和理念所组成的共同体,通过分析“‘社会圈子’里的这群人有哪些人组成”问题,可以对“教师是怎么分类的”问题进行回答;“行动者的自我”就是如果想做“社会圈子”里的人,它需要按照该圈子的要求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其中就包含了“教师需要哪些知识?”这一问题;“行动者的社会地位”就是如果被接纳为“社会圈子”里的人,该“社会圈子”会赋予它一定的社会地位;“行动者的社会功能”就是获得了该“社会圈子”的“社会地位”之后,它需要执行什么样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其职责是什么?”
根据上述分析,构建了弗·兹纳涅茨基的“知识人”社会角色四个相互作用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知识人”四个相互作用的要素逻辑关系
笔者认为,探讨“知识人”社会角色相互作用的四个要素的逻辑关系,也正是回答了教师专业发展中必须要回答的四个基本问题:即“教师是谁?”“怎么分类?”“需要哪些知识?”“履行的职责是什么?”为此,本文遵从弗·兹纳涅茨基分析“知识人”社会角色类型的方法论,分析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是什么,以及参与知识的方式是怎么样的逻辑路线,对其“知识人”社会角色中的“社会圈子”、“行动者自我”、“行动者社会功能”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期进一步厘清开放大学教师角色定位,也为开放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角。
二、“知识人”社会角色分类方法对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属性和功能也随着知识形态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角色谱系表的分类,显然不能跟上高等教育教师分类的发展步伐,比如,从高等院校的职能来分,有研究型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其科研成果能发现并解决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事实,承担参与知识的方式除了传播知识之外还应该是知识的创造和发现。所以,研究型高等院校教师角色也是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已经超出了弗·兹纳涅茨基把教师归类为学者的范畴之外。
开放大学的使命和任务定位于服务终身教育体系的建设,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在这种使命和任务下,对开放大学教师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变革。
(一)开放大学教师是谁?
教师以知识为工作对象,其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知识的传承、传播等,为此,许多学者认为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是教师知识。这个论点明确了教师是知识传播者。但按照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角色分类,“知识人”依赖在同一知识系统下,由于其参与知识的方式不同,其角色类型也就不同。基础教育的教师、普通高等院校教师、开放大学教师都依赖教师知识这一知识系统,但其参与知识不同,其知识人角色也就不同。
开放大学作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高等院校,其区别于中小学教师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承担着成人高等教育学科和专业的教学、课程开发等职责,而其又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是它主要的任务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是终身学习知识的普及推广者和教育者。其主要任务是把人类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有意愿接受学习的一切学习者,尤其是定位于成人学习兴趣激发、普及和推广,所以,它满足了兹纳涅茨基“知识人”谱系中的知识传播者中的教育者和普及推广者的角色。
从开放大学的具体任务来看,学历教育的开展和实施是通过若干个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来完成,在学历教育的教学中,开放大学教师通过课程的管理、教学、评价来实施学科和专业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培训包括老年教育、新型农民教育、休闲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培训课程和教学,都需要教师承担着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职责。作为开放大学的另一主要任务,即学分银行的建设和实施,也是着力进行学历课程和非学历课程的认可、替换等工作。所以,笔者认为,开放大学教师是以课程为载体的普及推广者和教育者。
(二)开放大学教师怎么分类?
“社会圈子”是“知识人”角色的核心。探析“开放大学教师所处的‘社会圈子’里有哪些人组成”这一命题,也正是回答了“开放大学教师怎么分类”这一教师专业发展领域里长期讨论的命题。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目前的分类法,即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等教师分类法,主要是基于开放教育学历教育的教学需求而进行的一种分类,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是开放大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非学历教育的教师按照开放教育学历教育的分类法,显然不妥。
问题的核心在于怎么样把非学历教育的教师职能与学历教育的教师职能进行比较,区分其不同点,然后在学历教育教师分类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从而对开放大学的教师进行客观的分类。从目前开放大学非学历教育的教学操作实践来看,开放大学不仅仅是由自己的力量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其另外一个功能是整合先进的教育资源开展符合不同人群的终身学习需求的各类培训,它以项目为单位,与学历教育共享师资,并根据项目需求拓展社会师资,对于整合其他优质教育资源而言,开放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能就是扮演协调的角色。
按照专兼职的分类法可以涵盖全面但比较笼统,难以精细化地区分教师分类。比如,同样是兼职教师,一个是承担主编教师的角色,而另一个是承担辅导教师的角色,其职责是大不一样;如按照开放大学教学模式的工作流程来梳理,结果发现,教学资源设计、课程管理、课程建设存在着很多交集;开放教育的学历教育主要是进行学科和专业的建设和教学,而学科和专业是若干个课程组成的有机集合体,其落脚点在于课程。开放大学的非学历教育,包括农民工教育、老年教育、社区教育等各类培训,其主要的内容是为各类培训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课程,包括面对面的辅导、线上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当然,此时的课程可以按照“课程即经验”的定义法。所以,可以把开放大学教师的分类法建立在以课程为核心的分类法基础之上。
我国学者单从凯、翁朱华、杨婷婷等人都对远程教育教师进行了分类,[8]如,杨婷婷就把远程教育教师分成专业计划设置及课程资源建设、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等角色。笔者认为,远程教育是开放大学的主要手段,包括学历和非学历两种教育形式,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师分类法,包括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课程的实施(教学和教学交往、学习支持服务)、课程的评价和监督以及如前所述的课程协调和管理。
知识人强调的“社会圈子”实际上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路径,是一种社会建构,而不是教师个体的单兵作战。教师的合作和团队作业,可以促进知识分享,相互激励,让教师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高和成长。依托团队的力量来建设和管理课程是开放大学教学管理和发展的趋势,英国开放大学把以课程为中心的团队分成十多个人到二十个人,有课程组主席、课程管理者或者课程经理、课程编写人员、课程教师、媒体设计师、教育技术人员、教材编辑人员、外部评审员、图书资料服务人员等,[9]我国学者有把“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师分类为:课程规划团队、课程推广团队、课程制作团队、课程运行团队、质量保障团队、课程管理与支持团队、课程研究员。[10]
我国广播电视大学在向开放大学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日益注重团队的培养和发展。开放大学建设是在原有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整合和深化,所以,开放大学的教师分类不宜推倒重来,而是在总部、分部(学院)、学习中心的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在原有主编教师、主讲教师、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的分类基础上,结合“以课程为中心”团队建设和管理的思路,采用建设、开发和运行、管理和协调、质量监督和保障分离的原则,摆脱原先的建设、管理和监督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从即是“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色中走向课程质量监督、评价的制约和反馈机制,从而保证课程运行的规范,并不断发现课程建设和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
基于此,可以“以课程为中心”把开放大学教师分为三个团队,如图2所示:
图2 开放大学课程团队构成示意图
(三)开放大学教师需要哪些知识?
“知识人”背后的哲学基础是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的主要观点是知识和思想与社会中其他文化因素存在着关联。知识不仅受逻辑法则、构成要素等内部条件的影响,还受社会文化等外部条件的影响。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是教师知识,学者对教师知识的研究包括两条路线,一条是从知识客观实在论的观点,即学科教学法知识,认为教师知识是已经得到普遍证实和接纳的信念;还有一条是从知识的主体建构论的观点,即实践性知识,认为教师知识的生成是教师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生成的,强调教师知识生成的主体性。
笔者认为,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不仅从学科知识视角论述教师知识有哪些知识构成,还包括与教师知识相关联的情境因素,即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视角论述教师知识的构成,再结合开放大学教学特点来进行论述。实际上,从两条研究路线探析开放大学教师依赖什么样的知识系统,开放大学教师又是怎么进行“行动者的自我”这两个问题,已经回答了“开放大学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这一教师专业发展中经常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开放大学是一所强调超越时空限制,强调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理念的新型大学,而实现开放大学的理念,必须着力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创造条件。在《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中,提出了开放大学的具体任务之一是 “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在线教育水平和强化线下支持能力”等。[11]
正是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任务的指引下,开放大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开展课程管理和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支持服务、面授辅导、教学评价、教学实践环节的组织和落实等内容。即开放大学教师知识的构成不能缺少技术的影响因素,体现在二个转变。
1.从学科教学法知识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转变
通过分析和查阅有关教师知识的现有文献,众多学者对教师知识有哪些知识构成都作了许多研究。见表2所示[12]:
表2 艾尔伯兹等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研究一览表
但是,这些学者关于教师知识的分类并没有明确提到技术对教师知识分类的影响。美国密歇根州里大学的Matthew J Koehler和Punya Mishra在舒尔曼提出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基础上提出了TPACK,即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13]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是开放大学办学的具体任务之一。以浙江开放大学为例,未来将统一打造全省远程开放教育云计算中心,实现多网融合、互联互通,统一构建全省远程开放教育大数据基础框架,并构建和完善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和管理信息基础数据库,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一体化的平台服务和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在数字化环境下,技术改变了学科教学法知识的构成,开放大学教师没有具备学科内容知识,怎么能保证给参与学习的开放大学学生传授正确的学科内容知识,达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而承担非学历培训和教学任务的教师,把岗位技能、生活技能等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相应的学科内容知识,也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而这些学科内容知识是以什么方式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就需要教学法知识,当然,有效学科教学的发生,教学法知识与学科内容知识是紧密相连的,学科内容知识的传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学习情境,并将学科知识重新加工和组织以适合学生的形式传输与呈现。
在终身学习时代,知识是不断学习、更新和补充的,学科内容知识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技术可能会影响或改变学科内容知识,开放大学教师要懂得根据内容选择、设计恰当的技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如,结合智能教学软件等,也要学会利用技术拓展学科内容知识,如,结合百度等搜索软件。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寻求多种途径来表征学科知识,以及改编和裁剪教学资料以适应不同的概念和学生的先前知识”,[14]而新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强化原有的教学方法,也可以产生新的教学方法。如,开展仿真模式实验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模拟真实生活,可以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效果,增强学习的实效感和趣味性。而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也会产生通过论坛、QQ等社会性软件而形成的虚拟实践共同体,而这种共同体也会提高教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共同成长。所以,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正从学科教学法知识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转变。如前所述,开放大学教师是以课程为载体进行知识普及和推广。所以,课程知识对开放大学教师而言尤为重要。这一点,也验证了艾尔伯兹(F ELbaz)、舒尔曼(L Shulman)等提到的课程知识对学科教学法知识的重要性,也是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与整合技术的教师知识框架(TPACK)具有明显不同的地方。
2.从传统知识社区向开放知识社区的转变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微观世界进行重构和实践的产物,我们不能否认教师在知识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知识除了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等知识之外,还来源于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学习资源之间的知识分享和交换。在开放学习社区中,知识的呈现是社会化的、分布式的、非线性的、流动的,是一种复杂态的表现。[15]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不仅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知识还存在于不同场所,存在于个体、工具、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之中,并且以社会性的方式存在。个体的知识不仅包括内部的认知网络,它还应包括个体与所处环境以及与其他学习者构成的情境之中。知识存在于“人”这个管道,学习者可以通过知识论坛中确定的讨论主题,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的方式获得知识,成员间以内容为中心,通过观点分享、提炼、连接获取知识,随着成员间的互动和交流的深入,成员间会逐渐形成一种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并逐渐发展成知识社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以Blog、Wiki等为代表社会性学习,学习者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贡献知识并形成知识社区。在这个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知识互动和交流,知识在社交过程中会发生系列的“化学反应”,比如,通过与他人的知识互动,进一步获取了资源、兴趣等复杂的关联;多个知识点与各点之间的连线组成了一个社交网络,知识与人之间发生关联,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不再是单纯的话题引导,以知识为媒介的标签和以社群为链条的多维关系,构成了虚拟的知识社区。
在这个社区中,强调用户和关系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好友聚合和朋友圈进行社会化学习。以知识论坛为代表的知识获取方式是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以虚拟学生社区为代表的知识获取方式是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关联。实际上,知识的获取方式并不是简单地单向度联结,它可以在知识与知识、知识与人、人与人之间进行多向联结,“人”与“内容”既是知识的网络节点,也是联结其它知识节点的管道和媒介。
基于开放大学系统办学、分级管理的教学特点,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不仅依赖于与各学习资源的网络节点,教师(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导学教师)之间通过协商和协作,对知识社区内的知识进行编辑和整合,也可以把各个节点的知识进行扩散和分享,学习者、资源、教师群体形成一个流动的知识网络,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各个网络节点的互联互通,参与者不断地加工知识、贡献知识,知识在关系网络中发生推送和流动。
此外,开放大学教师知识置身于境脉之中,所谓境脉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这个意义系统包括开放大学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历史使命,以及教师群体、教师与学习者、教师与学习资源之间形成的理念和价值观。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实践性知识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社区向开放知识社区的转换。这里,把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和需要哪些知识进行构图和列表,见图3和表3所示。
图3 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
表3 开放大学教师需要的知识一览表
(四)开放大学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以课程团队为“社会圈子”的开放大学教师,其参与知识的方式是怎么样的?又应该执行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参与知识的方式和执行什么样的“社会功能”,就是它对需要传播的知识做什么?这些问题实际上是回答了“教师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这一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另一基本问题。
从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教师参与知识的方式从拥有广博知识的文士、古儒设坛讲学,到班级授课制的集中教学,其参与知识是不断变化的。现代的教师,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教,促使教师不断地进行学,而学又能促进教师更好的教。对所学和所教的知识进行研究,则更能促进教与学的品质,教是输出知识,学是输入知识,研是生成知识,教、学、研同期互动,教师的知识则处于不断生成的状态,教师的专业化就不断地发展。教、学、研同期互动,是教师这一群体参与知识方式总的特征。从具体的教师类别来看,基础教育的教师,其参与知识的方式主要是传播基础科学文化知识;普通高等院校教师,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年轻人,他们还要在学科领域深度钻研,创造知识。开放大学教师以课程团队为“社会圈子”,以课程为载体,通过课程的设计、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监督、课程协调与管理来参与知识。
目前,在我国的开放大学系统内存在着三级管理体系的课程,即国家开放大学课程、省级开放大学课程、基层开放大学课程。非学历教育的课程也按照这三级管理的原则进行,主编教师、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的职责在国家开放大学质量标准(1.0测试版)已经作了规定。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教师的职责除了满足国家开放大学质量标准(1.0测试版)规定之外,还应满足课程设计和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监督、课程协调与管理过程的职责需求,并与其他人员共同参与开放大学传播知识的任务。课程团队中参与三级课程管理教师、人员分布见表4所示。
表4 开放大学课程团队中参与三级课程管理教师、人员分布表
课程的设计、开发是传播知识的前提。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包括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等,所以,需要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共同参与。开放大学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两种办学形式,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深度的融合的具体任务,决定了课程设计、开发团队还要结合职业技能培训的内容进行非学历教育课程设计,以及负责混合式或完全在线课程的设计和课程教学活动,进行相关媒体资源与环境的设计与制作等,这就需要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所以,学科专家(主编和主讲教师)、行业专家、课程专家、技术人员是三级课程所共有的参与人员。其中主编教师和行业专家参与起草、研讨和审定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方案、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组织撰写文字教材,对文字教材编写的质量和进度负责,为开放大学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发展计划;主讲教师根据一体化方案中视听教材的定位和要求,完成视听教材讲稿的编写;承担视听教材的授课任务;支持与促进有关资源的制作与环境的搭建;课程专家负责论证课程设置的价值、可行性,提供课程标准的建议;技术人员负责课程技术的呈现方案等。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设计,而是要结合学生基础、课程实施的背景、环境等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而做好这个调研其力量来自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和导学教师,但他们并不是全部都参加课程设计和开发,而是因课程的设计和开发的需要选择和组织,他们在课程设计和开发中扮演着课程调研的重要角色。
课程实施是传播知识的中心环节。课程实施团队负责对课程实施教学,以及提供良好地学习支持服务,确保课程内容、资料、活动能够顺利被学习者接受。主要由辅导教师、导学教师、课程技术人员等实施。其中,辅导教师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实施方案进行导学和助学;为学生提供教学、教学管理信息及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持服务;课程技术人员负责学生课程学习的技术支持,包括保证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以及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
课程开发、制作、运行效果和质量如何,需要课程的评价来对各环节进行监督和评估,并把质量保障的结果反馈给课程主管,促进课程的修改和完善。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取向强调课程设计的各个阶段,需要收集信息,以便在实施前修正信息,也可以在课程实施阶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有效地掌握课程内容。国家开放大学建设和开发的学历教育课程,其课程实施主要是通过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来进行,因为,责任教师和辅导教师更能了解课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也更能掌握课程实施的真实的情况,所以,由他们来评价和监督课程的质量比较合适。
但是按照系统办学以及意见集中的原则,建议统一由责任教师负责对国家开放大学设计和开发的课程进行评价和监督,即责任教师负责收集辅导教师的评价和监督意见,这样,即能了解一线的课程实施真实状况,也不至于出现辅导教师和责任教师监督和评价的职责不清而出现意见分散和不集中的现象。
课程责任教师是贯彻实施课程教学细则的主要负责人,掌握了课程实施情况的一线资料,由课程责任教师负责课程评价和监督可以在国家开放大学教师系统的内部对课程开发、管理等进行过程评价,从而对各类教师角色执行课程的权力形成一种制约,也能及时提供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效果等一线的材料。同理,省级开放大学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也是由责任教师来负责评价和监督。此外,非学历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如果在系统内运行,也是由责任教师负责评价和监督,如果只针对本部或本区域内的课程(如,校本课程),则评价和监督由自己负责组建评估专家组进行评价和监督。
课程建设、管理和监督,各个团队之间需要进行协调并能保证课程正常运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以项目配置的非学历培训更需要开放大学教师与项目其他成员的协调和沟通。否则,会出现团队之间的不协调而出现“管理真空”的现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课程运行的诸多事宜都是由主持教师进行协调并对课程的正常运行进行管理。当然,责任教师、辅导教师也承担着当地学历和非学历运行过程中的协调角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知识人”角色的区分,不在于他拥有多少知识,而取决于他所依赖的知识系统和参与知识的方式。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是教师知识,它需要的知识是从传统的学科教学法知识向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转变,由传统的知识社区向开放知识社区的转换。所以,开放大学教师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它是以课程为载体,并整合技术的普及推广者和教育者。它通过课程开发和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协调与管理的途径来传播知识,传播的手段必须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卫星、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等主要载体,并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来完成,传播的对象则是有终身学习需求的各类人群。
“知识人”社会角色分类法,把教师角色与知识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教师所处的知识系统和参与知识方式的分析,判断“知识人”属于何种社会角色。其实,开放大学教师属于“知识人”什么角色不是本文的终极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开放大学教师依赖的知识系统,回答“开放大学教师是谁”和“需要哪些知识”的问题;通过对开放大学教师所处的“社会圈子”的界定,回答“开放大学教师是怎么分类”的问题;通过对其参与知识方式的分析,回答“开放大学教师职责是什么”的问题。但实际上,对这四个基本问题的正确回答还需实践和实证层面的进一步验证,后续研究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为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参考。
[1]曹永国,母小勇.什么是教师?——一个始源上的疏证[J].教师教育研究,2012(3):38-42,86.
[2]马利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程天君.教师社会角色:三种研究视角的比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1):58-62.
[4][5][7]弗·兹纳涅茨基.知识人的社会角色[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乐先莲.教师与知识——教师角色的知识社会学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6(8):60-63,59.
[8]翁朱华.我国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专业发展[J].开放教育研究,2012(1):98-105.
[9][10]柳永权,武丽娜等.我国开放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基于教师分类与角色定位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5(2):45-55.
[11]教职成[2016]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Z]. 2016.
[12]王俊.教师知识结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3][14]詹艺,任有群.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内涵及其研究现状简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4):78-85.
[15]段金菊,余胜泉,吴鹏飞.社会化学习的研究视角及其演化趋势[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1-62.
陈君贤,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教学中心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Enlightenment on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Social Roles of the Knowledge Men:Perspectives on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hen Junxian
(Teaching Center,Zhejiang Radio and TV University,Hangzhou Zhejiang 310030)
“Who are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how to classify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what kind of knowledge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require,and what duties the teachers should have”are the questions which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social roles of the men of knowledge include the definition of a social circle,the knowledge system teachers depend on and the way of participating in knowledge development.With the application of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social roles of the men of knowledge into four basic questions mentioned above,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ers knowledge,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knowledge,a knowledge system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 depend on,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into 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TPACK),the way to acquiring which is shifted from traditional knowledge community to open knowledge community;(2)Open University teachers,imparting knowledge based on course and setting up a social circle based on a course team,participate in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sharing activities by means of course development and design,course implementation,course evaluation,course coordination and course management methods.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f social roles of the men of knowledge,combining teachers’roles with knowledge,provides enlightenment on Open University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en university;Teachers;Sociology of knowledge;The knowledge men;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G728
A
1672—0008(2016)06—0078—08
本文系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高校)研究课题“高校新教师教育信念与教学行为的质性研究—以浙江电大为例”(SCC366);2015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课题“MOOC运用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路径探索”(M15JC052)阶段性成果。
2016年9月3日
责任编辑:陶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