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临床研究

2016-11-23张海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肺系煎药麻杏石

张海霞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800)

麻杏石甘汤加减方煮散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临床研究

张海霞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广东 广州 510800)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散剂煎服与饮片煎服治疗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8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1例给予常规剂量的麻杏石甘汤加减煎剂治疗,观察组92例采用与对照组相同方药但剂量为50%的煮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57%、中医证候积分(3.34±1.15)分,对照组总有效率94.31%、中医证候积分(3.27±1.0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费用少、煎药时间短和满意度高(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煮散剂量是传统饮片剂量的50%时疗效基本相同。但可以减少治疗费用,缩短煎药时间。

小儿肺系疾病风热证;麻杏石甘汤加减;煮散;对照治疗观察

肺系疾病是儿科常见病[1]。麻杏石甘汤辛凉解表清肺平喘之效,用于治疗风热之邪壅遏于肺,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嗽、喘息。笔者用麻杏石甘汤加减煮散治疗风热型小儿肺系疾病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83例,均为我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1例,男57例,女34例;年龄1.1~14.3岁,平均(5.3±0.8)岁;病程1.4~11.3天,平均(7.1±1.3)天;中医证候积分(14.26±3.34)分。观察组92例,男59例,女33例;年龄1.0~14.6岁,平均(5.5±0.9)岁;病程1.2~12.0天,平均(7.3±1.4)天;中医证候积分(14.51±3.37)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儿科学》[2]中风热证的诊断标准(包括风热咳嗽和风热闭肺型肺炎喘嗽)。初起证候稍轻,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稠黏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重证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间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纳入标准:①具有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黏稠色黄、色红、苔黄、脉浮数等症状。②年龄1~15周岁。③经家长同意接受观察者。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风热证的其它证型。②合并其它严重疾病。③年龄不足1岁或超过15周岁。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麻黄9g,杏仁12g,石膏18g,金银花6g,连翘6g,桔梗9g,前胡9g,板蓝根12g,甘草6g。每日1剂, 1天内1~3岁分6次服用,3岁以上分3次服。

观察组给予与对照组同样方药物,剂量为对照组的50%,研成粗粒。加药物剂量16倍的清水煎煮至300mL药液,1天内1~3岁分6次服,3岁以上分3次服。

两组治疗7天比较疗效。

3 观察指标

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将咳嗽、痰液性质、鼻涕性质、咽喉肿痛等临床主要症状按照严重程度的不同分别记为0、2、4、6分。记录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

调查治疗费用、煎药时间以及家长对治疗的满意度。

4 疗效标准[3]

痊愈: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肺部听诊正常,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0%以上。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听诊啰音明显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60%~90%。有效:主要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59%。无效:症状和肺部啰音均无好转甚至加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低于30%。

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 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对照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14.26±3.34)分,治疗后为(3.34±1.15)分;观察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为(14.51±3.37)分,治疗后为(3.27±1.08)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费用、煎药时间、满意度等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各项指标比较

6 讨 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所以极易受到外邪侵袭。“肺为华盖”、“肺叶娇嫩”,所以儿科常见病中以肺系疾病为最多见肺系风热证是指风热外邪侵犯肺系,卫气受病所表现的证候,主要表现有咳嗽、痰质黄稠、发热、口干咽痛、苔薄黄、脉浮数等。麻杏石甘汤由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组成,根据辨证加入金银花、连翘、桔梗、前胡、板蓝根,有辛凉解表、清热化痰、清肺平喘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热之邪、邪热壅肺甚至痰热闭肺证。

中药煮散不仅可使药物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加,还可以破坏药材细胞的完整性,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充分更快的析出[4]。与传统饮片煎煮相比,中药煮散只需要50%左右的药物剂量,同时煎煮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药物有效成分随水蒸气挥发。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使治疗费用减少50%以上,还节省药材。麻杏石甘汤加减煮散中麻黄、杏仁用最粗粉,生石膏用粗粉,甘草和其它药物用40目左右大小的颗粒。只需煎煮1次。

麻杏石甘汤煮散剂量是传统饮片剂量的50%时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但是,煮散治疗可以减少治疗费用,缩短煎药时间。

[1] 王永兰,易燕.桔贝合剂辅助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8):2153-2155.

[2]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64-67.

[3] 李红星,刘克丽,陆银燕.经皮中药外治辅助治疗风热闭肺型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医外治杂志,2015,24(6):6-8.

[4] 刘起华,文谨,孙玉雯.中药煮散的研究应用及开发前景[J].2014,9(1):8-10.

R271.917.5

B

1004-2814(2016)10-0948-02

2016-07-22

猜你喜欢

肺系煎药麻杏石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three decoctions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o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related tolllike receptors-mediated inflammations
小柴胡汤加减论治常见肺系疾患举隅
麻杏石甘口服液防治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应用试验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痰热体质过敏性咳嗽体会
丹栀射郁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乳蛾伴发热验案
为老父煎药(外三首)
如何计算煎药的时间
中医院中药煎药室医院感染源的识别及应对措施
“肺系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的体会
黄吉赓应用膏方治疗肺系病经验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