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风险综合管理研究
2016-11-22刘汉斌
摘要:渔业风险管理是渔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科学厘定渔业风险综合管理范畴的基础上,指出我国渔业高风险及风险管理低效率的困境在于割裂了渔业风险间的联系及渔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管理方式单一性和风险作用的复杂性,并从渔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环境管理、致险因子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明确渔业风险综合管理的新思路,提出从组织机构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风险基金设立及渔业风险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推进渔业风险综合管理,提高我国渔业抵御风险和降低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渔业风险;综合管理;环境管理;风险信息系统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产业,它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渔民增收及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得到快速发展,水产品总量持续增加,市场运作平稳,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4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20 858.95亿元,其中,渔业产值为10 861.39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4 875.30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5 122.26亿元,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52∶23∶25。渔业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很高的风险,具体表现为在渔业生态领域方面,水域环境污染严重,水体富营养化现象频繁;在渔业生产方面,近海捕捞量超过渔业承载力,渔业资源衰退严重,近海部分海域甚至出现荒漠化的现象,水产养殖以粗放型增长为主,渔业保险覆盖范围较窄,水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尚未完善;在渔业市场上,水产品价格不稳定,易受外界因子影响。加之台风、风暴潮、寒潮及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渔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因此,建立科学、系统的渔业风险管理体系成为我国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1渔业风险综合管理范畴的厘定
目前,学界对渔业风险管理的范畴和定义尚未有定论,学者主要从渔业风险及渔业风险的管理两大方面论述。
关于渔业风险定义,徐小怡(2012)认为渔业风险是在渔业生产和流通中,因为无法预测各种因素的影响,造成经营者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相互背离的可能性[1];吴江(2011)则认为在渔业生产、加工过程中,由于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导致渔业生产者及经营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2]。范之安(2007)认为渔业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及他人强制性输入风险[3];许朝霞(2007)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出发,认为由于渔业生产的多样性及多面性,渔业风险应该囊括社会风险[4]。
关于渔业风险管理的论述,董方勇、徐磊(2003)指出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建议采用渔业保险和政府救济相结合防范自然风险,采用价格补贴、期货市场应对市场风险[5];杨子江(2004)则认为应通过大力推进渔业保险立法的进程,提高渔业保险队伍的综合素质等手段来加强渔业风险的管理[6];钟争光(2009)认为通过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水产品市场风险补偿机制等手段降低水产品价格波动的风险[7];谢榭(2009)建议通过多样化的投资,开展多样化的渔业类型,建立渔业风险基金,建立渔保协会和完善市场预警系统等途径管控远洋渔业项目的风险[8]。庹国柱(2012)从渔业互保视角提出发展渔业保险对渔业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应该在法律的层面上认可渔业互保的法律地位,并将其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的范畴[9]。
而对于渔业风险综合管理内涵的把握,必须从风险综合管理普遍性和渔业风险的独特性着手,把握渔业对水域环境的高度依赖性、渔业生产的时季性和渔产品的易腐性[10],综合考量渔业系统的内部风险和渔业外部风险,突出风险综合管理的跨区域性、跨学科性,注重渔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性。它不仅表现为对渔业各类风险的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还表现为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资源对某种渔业风险如自然风险进行管理[11]。鉴于此,笔者认为渔业风险综合管理是指对渔业育种、生产、加工、销售及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而导致从事渔业工作者遭受的损失进行跨区域、跨学科、跨部门的综合管理。
鉴于此,本文突破传统的风险管理的单一考虑,剖析我国渔业高风险及风险管理低效率的困境。从渔业发展环境、致险因子和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着手,明确我国渔业风险综合管理的新思路,以期降低渔业风险,保障渔业经济持续健康运行。
2渔业风险管理低效率的原因分析
渔业风险源于渔业本身的不确定性,受到传统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渔业资源的衰退更是加剧了风险发生的频率。而现实中相应的风险管理却表现相对滞后或者疲惫。究其原因,主要是割裂了渔业风险间的联系及渔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2.1风险影响的关联性
不同风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它们之间发生的作用是相互的[12]。按照范之安的分类,将渔业的风险分为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及管理风险共四类。自然风险如台风、赤潮,直接导致渔业产量下降;从短期来看,产量的下降则影响市场的供需平衡,水产品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引发市场的风险;从长期来看,上一轮的高的市场价格,会促使渔民产生高的预期,导致下一轮捕捞、养殖的增加,过度的捕捞和高密度的养殖则会对水域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抑或为了提高产量,使用大量的药物,降低水产品质量;而过量和低品质的水产品又给市场造成很大的威胁。不同类型的风险相互发生作用,周而复始,循环发生。
2.2管理手段的单一性
目前,我国对渔业风险管理的手段一般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评估、风险反馈几大步骤[13],且只是简单地针对某一类的风险,割裂了风险管理间的关联性。仅仅针对某一类渔业风险,在短期内会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可能为给下一轮更大风险的爆发奠定基础。如当渔业养殖发生自然灾害,政府采取的救济措施会减缓渔民的风险水平,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等方面的影响也有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改变渔民的行为,引致风险上升。同时,渔民错误的响应会造成市场价格的波动,引发市场风险。
2.3产业之间波动影响引致的风险
有些风险的发生不是因为渔业内部系统而引发的,而是由于其关联产业的风险而波及影响[14]。如物流行业的人力资本上涨,导致运输价格的波动。而渔业的发展与物流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物流行业的风险必然会祸及渔业,引起渔业的风险。
总而言之,渔业风险的关联性与管理手段的单一性是导致我国渔业风险管理低效率的主要原因。如何突破管理的单一性,构建渔业风险综合管理成为现代渔业管理的新思路。
3渔业风险综合管理基本思路
渔业风险管理主要是由管理组织及其运作方式构成。鉴于不同渔业风险的相互作用、影响的复杂性,我们很难辨别其作用的具体过程,无法寻求一种具体有效的管理方式应对。而风险作用的具体表征体现在渔业的育苗育种、养殖捕捞、保鲜加工和流通贸易的产业链上,并通过产业链进行传导。围绕渔业产业链和价值量的管理,结合不同风险的相关性和叠合性,协调各类资源,笔者试图从渔业基本环境稳定性管理、致险因子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构筑渔业风险综合管理新思路,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1基本环境稳定性管理
基本环境管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管理,自然环境管理包括合理安排渔业生态与生产水域空间,划定重要的渔业生态功能、生态敏感区和生态脆弱区;加强对水产种质资源的保护,控制污染,保护生态的多样性[15];积极实施“美丽海湾”“南红北柳”“海洋牧场”等重点生态工程,提高渔业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渔业生态大数据系统,建设生态监测网络。人文环境管理包括建立健全渔业风险的法制体系,如建立《渔业灾害补偿法》《渔船损害补偿法》《水产品价格保护条例》等系列针对性法律法规;规范水产品市场流通,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渔业生产经营者风险意识的宣传教育,建立风险防范传播机制[16],以提高风险防范和抵抗能力。
3.2致险因子管理
对引发渔业风险的因子进行监测、跟踪、识别、预报和预警以有效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发生是渔业风险综合管理的关键。渔业的风险因子可大致分为可控风险因子和不可控风险因子。不可控风险因子主要指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海啸等。可控风险因子主要包括价格波动、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对于不可控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建立综合监测体系、渔业灾害风险识别和仿真系统;建设渔业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建立区域间的渔业灾害应急响应系统、发展渔业保险和再保险等管理手段降低风险和减少损失。对于可控的风险的管理主要是构建渔业大数据信息平台、建立渔业风险补偿机制、协同发展现代冷链物流及“物联网+”平台的建设,开展“订单+公司”渔业模式;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价体系等管理手段规避渔业风险。
3.3体制机制管理
渔业风险管理需以科学的体制机制为依托,保障管理方式的有效性。渔业风险体制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风险管理的目标,建立渔业风险应对的科学程序,建立风险管理的协调机构等方面,而渔业风险机制管理主要有建立渔业风险预防机制、渔业风险转嫁机制和渔业风险分散机制。
4推进渔业风险综合管理的保障措施
4.1完善渔业风险管理组织
以政府为引导,渔业中介组织为载体,从事渔业生产经营者为主体,进一步完善渔业风险管理组织。渔业风险管理组织应该囊括渔业技术推广、渔业灾害事故的救助、渔况气象的发布、渔需物资补贴的申报、低息渔业贷款的协助及渔业保险的开展等内容。同时,通过中介组织的协调,连接渔业生产经营利益共同体,促进渔业捕养加、产供销、贸工渔一体化发展,实现渔业的产业化经营,从而增加渔业的比较利益,分散风险。
4.2建立健全渔业风险管理法律、法规
渔业风险管理隶属农业风险管理,而目前我国的国家法律、行业法规对农业风险管理都没有明确化、具体化,且针对性不强,不适用渔业风险防范管理。为此,需建立健全渔业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规范渔业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划分政府、中介组织、企业、渔民等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明确渔业风险发生后各级单位的责任[17]。此外,对渔业生产经营者风险的防范意识的培训、风险的识别、衡量和评估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法律支持。
4.3设立渔业风险基金
资金是抵御渔业风险的主要因素。针对渔业风险的特点,设立渔业风险基金,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建立一系列的渔业经济补偿机制,在渔业的生产阶段,可实行生产资料的补贴或者通过政府提供优惠贷款,稳定渔民的购买能力,增加各种渔用投入品,缓解市场的价格波动的冲击;在渔业的深加工阶段,设立技术风险基金,大力推进水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通过产学研的结合积极寻求科技成果的转化;在渔业流通贸易阶段,发展渔业产品的期货期权市场,转移渔业的市场风险。
4.4渔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等多种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建设“智慧渔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减低渔业信息的不完全性及不对称性。渔业风险系统的建设应该包括养殖病害的防治、天气的预报、远程海洋渔业通讯、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价格的波动与预测、渔民的培训等内容,构建立体多层次的渔业信息网络体系。为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及时、全面、科学的技术及市场信息,促使其可以趋利避害,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 徐小怡.渔业保险参加者行为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53-54
[2] 吴江. 湖北渔业风险与保险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3-4
[3] 范之安.中国海洋渔业风险管理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17-23
[4] 许朝霞. 渔业风险的可保性分析[J].渔业经济研究,2007(4):24-26
[5] 董方勇,徐磊.渔业风险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3(5):31-33
[6] 杨子江.中国渔业保险历史积累风险初探[J].中国渔业经济,2004(2):24-26
[7] 钟争光. 浅谈我国水产品价格风险管理[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34-36
[8] 谢榭. 远洋渔业项目开发中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228-7230
[9] 庹国柱. 论我国渔业互保制度及其完善和发展[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26(1):5-7
[10] 刘汉斌. 广东省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业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12-14
[11] 黄崇福. 综合风险管理的梯形架构[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8-11
[12] 栾敬东.基于产业链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2007(3):86-88
[13] 卢秀茄,杨伟冲,赵蒙,等. 日本农业风险管理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1(2):38-42
[14] 朱坚真,刘汉斌.我国海洋经济安全监测指标体系研究[J].太平洋学报,2013(1):86-88
[15] 乔瑞琪,刘汉斌.影响我国海洋生态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河北渔业,2015(1):40-44
[16] 叶涛,郭卫平,史培军. 1990年以来中国海洋灾害系统风险特征分析及其综合风险管理[J].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65-68
[17] 周健.对中国综合风险管理机构体系建设的建议[J].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