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

2016-11-22刘静

中文信息 2016年8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思考

刘静

摘 要: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广大农民的全面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2016年是十三五开篇之年,为实现十三五全员脱贫的终极目标,针对伽师县实际情况,农业工作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三农 社会主义新农村 思考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332-02

2016年是十三五开篇之年,为实现十三五全员脱贫的终极目标,针对伽师县实际情况,农业工作是重中之重。

一、什么是新农村建设

我们要建设的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設、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农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事关全局,完成建设新农村的总规划,就要真正解决好“三农”问题,二者是相承关系。“三农”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基础。

二、什么是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问题。所谓“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20世纪90年代末被 明确概括,作为一个重要的整体问题展现于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同样需要展示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受益的前景。从我国现代化进程来说,“三农”问题作为基本国情的主要反映,是中国现代人的重要参数,或许贯穿于现代化的全过程。我国的现代化也可以说是“三农”问题的胸闷,即农业产业化、大量农民的非农化或人口城市化,以及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三农问题的核心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依法维护农民的权益,保护农民的利益,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我国城乡差距继续拉大,“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1.1三农问题的现状。“三农”问题是关系新世纪新阶段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三农”问题中尤为重要的是农民问题,它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极其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严重过剩;城乡居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上两极分化严重,形成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基本权利和根本利益上的巨大差别;农村教育水平十分低下,社会保障制度没有建立,干群关系紧张,影响农村社会稳定。

1.2“三农”问题的原因。?“三农”问题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需要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其产生的根源。?一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相互分割、相互对立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了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单位面积上的劳动力过多,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十分低下,经营规模化难以实现,农民的小农思想意识浓厚,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二是?我国城乡财税政策的二元性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一,国家支农财政的年增长率徘徊不前,并具有下降趋势,违背了我国1993年《农业法》的规定,即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必须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第二,农村人均财产性、转移性收入无论在绝对量的增加上,还是在速度的增长上都远远落后于城镇,仅占城镇的13%左右。第三,农村地区的水利、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社保等得不到国家财力的支持,而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大部分用于城市建设与发展。三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成绩卓著,但在农村却没有得到切实执行,超生现象比比皆是,无法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我国实行按人均分配的土地制度,其结果之一就是农民对计划生育产生抵触情绪。四是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外生化特征,过多地依赖政策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以农村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政府对农民的反哺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五是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乡镇企业的幼稚性和盲目性,以及国际现代化农业对我国小农经济的挤压,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六是中国粮棉肉蛋等农副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其中大部分仍是采用分散的小规模家庭作业生产的,成本高、效率低,农业体系极其脆弱。一方面,我国许多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大大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我国农副产品价格提高的空间已经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政府无法与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进行交易,也难以有效管理这种袖珍式的家庭作业。

2.明确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要求

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家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校大改观,逐步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是加强村镇建设规划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二是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积极作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增加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力争经过几年努力明显改变农村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要把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義务教育,切实落实好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要结合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作,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努力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要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在巩固人畜饮水成果基础上,进一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及其他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燃料和能源。要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行侍郎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改水、改厕、改圈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三是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一方面,乡村建设规划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尊重家民的意愿和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搞乡村建设,必须坚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高耕地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

四是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这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内容,也是最为的要求。

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做好“三农”工作,解决“三农”问题是完成这个神圣使命的基础,光荣而艰巨,任重而道远。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求真务实的作风,锐意创新的精神,缜密细致的工作,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农思考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