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2016-11-22蒋越星
蒋越星
摘 要: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快速实现现代化的佼佼者,其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内容包括:儒家文化的积淀,创新精神的重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等。韩国文化与国家经济战略形成现代化发展的合力,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韩国;现代化;文化因素
实现工业化,对于欧美国家来讲已经成为过去,然而对于亚洲国家而言却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马克思韦伯认为社会的精神气质对于任何一项事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曾经断言,现代化在亚洲难以实现。然而,韩国在亚洲国家中,凭借自身独特的“社会的精神气质”率先实现了现代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30年时间,韩国从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一跃成为仅次于日本的东亚第二个新兴工业国家,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据韩国统计厅的报告,2012年韩国GDP为1103.46万亿韩元,目前GDP总量排名世界第15位;韩国国家造船业占世界订单量的35%,排名世界第一;韩国电子企业产值一千多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二;韩国汽车产量占世界全部汽车产量的5.4%,排名世界第八。[1]
韩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现代化发展的成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学者们从政治体制、经济战略、历史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结论。本文拟着重探讨文化因素在韩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与影响。
一、韩国的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是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地理环境和历史经历,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模式。西方学者把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称为第一种现代化模式,把前苏联东欧的现代化道路称为第二种现代化模式,把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称为第三种现代化模式。[2]
第一种模式的西方现代化道路,是以发展近代工业为核心的经济革命,从轻工业开始,积累资金后再发展重工业,最后由工业化带动农业、科技、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现代化。以前苏联东欧工业化模式为代表的第二种现代化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质上仍是西方“工业强国”的老路。然而属于第三种现代化模式的韩国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却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以东方的文化为起点,从而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前两种现代化模式的有东方特色的现代化模式。韩国现代化模式的特点,从根本上说,与前两者最大的不同是现代化的“动力源”,即作为现代化发展的文化动力的不同,由此形成与前两种模式的根本不同。
由此可见,韩国的现代化模式文化特征鲜明,它是东方传统儒家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传统的儒家文化倡导皇权之上,强调政府的主体地位与垄断。因此,韩国在现代化的模式中选择了一条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政府凭借国家力量制定计划,确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集中各种有效资源,有效的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国家通过颁布产业政策的方式,对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进行及时调控。对国家战略产业,给予大力扶持。例如,20世纪60年代韩国政府制定了“出口导向”型的经济战略,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并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70至80年代,韩国政府调整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把电子、汽车制造、造船列为国家重点支持产业,加速了韩国的重工业化进程;90年代韩国政府又将经济发展重心调整到高科技IT产业,韩国的三星电子等企业迅速在国际IT市场中拔得头筹。其次,西方文化中的“自由主义”精神,也对韩国的现代化进程构成了重要影响。韩国在经济管理体制上,既有对造船、电子等战略行业的严格管制,又主张对贸易、金融等行业的自由化管理,经济政策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例如,20世纪80年代韩国取消进口限制,大幅度的提高了进口自由化率,目前进口自由化率已经高达90%以上。在吸引国际投资方面,韩国对国内一千多个行业“松绑”,仅有67的行业有投资限制。[3]不仅如此,在金融自由化方面,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全部实现了商业银行的私有化,政府不干预贷款利率的浮动。
综上所述:韩国的现代化模式,由于其自身的文化因素,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起着主导地位,并按照市场规律主导经济;在运用政府力量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的同时,积极培养市场,从而使得经济充满活力。
二、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
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因素可谓是“文化强国”的典型,它的现代化发展是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人文精神相得益彰的结果,具体说来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儒家文化的积淀
韩国受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儒家文化作为韩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韩国社会中长达千年的历史积淀,构成了韩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人文背景。韩国不仅是最早传入儒家文化的国家,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讲,它是比儒学诞生的中国更加遵从儒家文化的国家。[4]
首先,儒家文化的积淀影响着韩国社会的教育观,即高度重视教育,尊重知识与人才。儒家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着韩国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韩国家庭大部分以子女的教育为中心,不惜一切代价为自己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为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广泛的人才基础。不仅如此,政府本着“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吸收知识分子参加行政管理工作,为不拘一格降人才,大量启用年轻知识分子提供了合法性支撑。朴正熙执政后期,出身文职的官员比例大大增加,他们大都来自大学、新闻界、科研部门和教会,由于政府官员素质的提高,政府注重教育与科技的投入,为现代化的起动和拓展提供了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准备。[5]其次,儒家文化中“忠君”思想与“家天下”的集体主义情怀,使得韩国人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普遍具有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韩国的儒家文化形成了伦理体系,经过长期的教化,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号召机制,它不仅使得韩国政府在二战后的高度集权式的统治得以实施,也为家族经营财阀集团的生长提供了肥沃土壤。这种财阀集权式的经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为韩国的工业化做出了贡献。再次,儒家文化在韩国的企业发展中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企业精神,即“以德服人”的管理模式,高度崇尚企业家的个人修养与表率作用。管理者依靠自身的完美形象,来影响或改变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使之在被管理者的心中产生一种魅力,从而使被管理者产生一种敬爱感、敬佩感、信赖感和亲切感,迸发出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极大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管理者的人格形象越是高大,对于被管理者的感召越是强烈。
(二)创新精神的重视
韩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韩国经验。首先,韩国的经验就是从上到下,在全国形成科技创新的高度共识。政府起引导作用,主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和体制支持,而企业则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韩国民众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本国的品牌,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保障。韩国政府通过必要的政府鼓励和科技创新资金的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了独具韩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韩国对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都在不断增加。截至2012年,韩国科技研发投入已占全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5%。韩国政府通过对创新的高度重视,使得其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庞大的技术储备,有重点地选择科技突破项目,并且形成了高科技规模化产业链。其次,韩国依法建立了透明高效的科技投入、管理和推广机制,确保科技创新的有效发展。为了促进科技创新,韩国先后颁布了科技振兴法、技术开发促进法、技术开发投资促进法。2001年韩国还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明确规定总统任国家科技委员会委员长,科技委员会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的最高负责部门,承担着国家重大科技政策的制定、科技产业优先发展项目的决策、科技发展的统筹协调等工作。最后,在技术推广上,企业在获得国家资助的时候,必须保证科研成果无偿转让。从1993年开始,韩国政府规定,凡是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一般应当进行无偿转让。企业自主研发的科研项目成果,成果的受让方需要支付成果开发费用的50%,另外50%由政府支付。
(三)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绵延有着其独特的规律,它受到历史环境、社会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从韩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来看,它汲取了日本统治时期的文化遗产与美国占领期间的文化财富。首先,日本通过战争,打开了朝鲜半岛的国门,将先进的近代科技技术带入韩国,并对朝鲜半岛的基础设施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使得朝鲜半岛旧有的封建制度得以打碎,并使得传统的文化意外的得以发展与更新。传统韩国文化中的糟粕得以驱除,而精华则保留了下来。与此同时,日本的占领也唤起了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砥砺了韩国人的民族性。这使得韩国文化中迸发出了强烈的进取精神与不屈的斗志,并逐步演变成了韩国人的“国民性”。这种“国民性”一直激励着韩国国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地奋发图强,创造了民族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其次,朝鲜战争后美国文化对韩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韩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之一,其现代化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于西方文化的“吸收”。具体表现为,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政治文化,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政府。韩国在政府的公共管理方面,全面施行“西化”,使其能够迅速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不仅如此,韩国还吸收了西方的企业经营文化,即资本主义的公司制度。并严格按照西方的公司制度操作,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平等竞争,企业产权明晰,资本流通顺畅。
三、韩国经验对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启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韩国文化与中国文化上的共性,使得韩国现代化中的成功因素值得我们借鉴与吸收。
(一)善于借鉴,趋利避害
韩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经验在于,积极吸收外国文化的同时,有效保留本国传统优秀文化。虽然文化本身并非决定民族命运的第一位要素,但是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国家可能走上不同的道路,是选择走经济高速发展的快速工业化道路,还是走落后封闭的农业化道路,文化在国家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韩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一方面在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另一方面在于儒家文化的内在潜力与西方文化的外部张力的共同作用,使得韩国经济得以井喷式的发展。与韩国相比,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博大精深,也有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中华精神。如何利用好我国的历史文化财富,既不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又不妄自菲薄、停滞不前,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学习韩国的成功经验,对待文化的发展要“善于借鉴,趋利避害”,大力弘扬本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待西方文化方面,按照“拿来主义”的原则,积极吸收当代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兼收并蓄,趋利避害,让文化因素作为我国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动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动力。
(二)固本培源,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与发展的根本,是现代化发展之魂。任何一种文化价值都存在两面性,它既有历史发展的惯性,更有合着时代节拍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部分,这一先进部分的精髓就是创新精神。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些优秀的文化不仅历史底蕴丰富,更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我们应该站在时代的桥头,立足传统,面向现代,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仅如此,我们应该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落实创新发展的根本来抓。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僵化,启发性学习较少,教育还停留在应试学习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还显得不足。因此,我们在注重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应将劳动者的创新能力作为关注的重点,让创新型人才作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增强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可持续性。
(三)培育文化软实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国实现现代化,从根本上说是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作为综合实力的一部分,是“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韩国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表明了文化与经济发展的紧密关系。文化不仅与经济相互依存,它更能直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当前,文化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与生产的方方面面,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因此,我国应高度重视培育文化软实力,努力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对于文化产业的重视尚存在许多不足,在知识产权等智慧财产的保护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国家对于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还不是很强。我们应该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培育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大力启动文化资本,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为全面实现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2012年韩国人均GDP为2.27万美元基本与去年持平[N].中国日报,2012-12-31.
[2] 李世军,吴娴.韩国文化的崛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界,2005.
[3] 孙西辉,韩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动因探析[J].理论学刊,2007-01.
[4] 魏维贤.面向21世纪的东南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经济日报出版社,2010.
[5] 刘红艳,洛丽.浅析韩国现代化模式中的人文因素[J].湖北社会科学,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