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治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2016-11-22张继勤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5期
关键词:激发高中政治学习兴趣

张继勤

【摘要】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学必将失去吸引力,就会失去来自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努力增加吸引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 激发 学习兴趣 方法

一、让课堂多一点笑声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政治教师要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而产生共鸣。一个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欢迎,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幽默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是美感的外在表现,也是道德感的自然流露,教师人格的示范。一个幽默绝妙的语言,一个幽默夸张的动作,一个幽默丰富的表情,会对你的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适当介入幽默的成分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提高记忆力和增强学习政治兴趣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的幽默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与感染,使学生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可以鼓舞学生勇气,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表情、动作,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宽度,以自身的“范例”倡导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政治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充分发挥幽默语言的作用,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蔼、微笑、幽默的教师能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的精神获得自由,在高峰体验中绽放绚丽的智慧花朵,教学变得轻松有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二、让学生感受到一点“生活味”

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较抽象,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受知识结构和社会阅历的限制,认识事物比较感性。因此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基础,同时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只有化抽象的理论为朴素的生活知识,才能使他们喜闻乐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历的实际情况,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学生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教学活动。在课程内容中引入生活案例,用形象直观的手段实施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与感受,开拓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思想政治,用思想政治的有关内容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有“生活味”,还要联系时事热点进行教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时代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时事的课堂,必然导致缺乏生气。中学生尽管对枯燥的政治理论不太感兴趣,但对风云变幻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情有独钟,我们要将这些重大事件与政治课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三、巧设疑问激发学生兴趣

“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徘排”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及时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实践证明,疑点、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在思想政治课“沃土”中生长出来的诸多疑点,又具有丰实的“营养成分”,是对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的重要载体。

四、组织学生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以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形式可不拘一格,教师可组织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上网等方式学会查阅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资料,学会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学会积累知识和拓展能力。如在《经济生活》第六课第二框题《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在搜集有关股票、债券和保险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知识竞赛活动,不但可增长学生对股票、债券、保险等金融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他们参与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

五、分析历史事件和国际政治形势等时政专题,展开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根据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的心理特点,而且随着知识结构的扩展、认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增强,他们不但学习书本知识,而且关心国家大事和国际政治形势。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历史事件和国际形势引导学生理解知识,以激发学习兴趣。

六、营造和谐课堂氛围,以激发学习兴趣

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的影响和改变学习质量。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着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这样就使学生不敢自由发表见解,影响了正常发展。 而新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流变状态之中,师生是平等的。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倡导和实践"尊重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彼此交流情感,彼此感染,把教学变成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让对话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充满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课堂充满着平等、和谐与温馨,师生之间充满激情。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通过"生活化、活动性、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了,教师的手脚放开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合作的机会增多了,学生的天地更广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多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增加了,政治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黄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兴趣[J].成才之路,2011(19)

[2]马靖雯.浅论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J].新课程学习,2013(11)

猜你喜欢

激发高中政治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