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大学生灵敏素质的游戏分析
2016-11-22高帅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及测试法,分析了大学生灵敏素质锻炼中的效果的研究,运用此游戏方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灵敏素质训练成绩,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大学生灵敏素质训练教学以及训练的课程中等以上结论,同时要在运用游戏进行灵敏素质锻炼过程中,注意结合体育游戏的特点合理有效的安排锻炼,真正的为提高大学生的灵敏素质提供帮助。
【关键词】体育游戏 灵敏素质锻炼
1 体育游戏以及学校体育游戏概念
体育游戏主要是指在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上,结合人体的基本生活和劳动技能以及各种项目的体育运动的形式,进行多种多样的形体动作的创编,并且还根据全民健身倡导的需要,学校体育素质教育的需要,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内容和竞技性比较强的比赛规则而创编出来的游戏方法。体育游戏通常可以分为健身性游戏和竞技性游戏两种,健身性游戏是靠自己本身自觉的和创造性的而按照制定好的规则完成,不仅对身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体智能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使游戏的参与者熟悉周围的环境,培养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扩散性思维,不断的提高集体主义的精神。竞技性游戏相对来说就比较复杂,进行游戏的人数和规则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游戏参与者要根据制定的规则进行智能和体能的较量,在游戏参与的过程中,参与者能够表现出愉快积极的情绪,培养人们勇敢,善于克服困难的集体主义精神。学校体育游戏主要是指在校的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为单位的一种体育游戏。创编出来的学校体育游戏可以让大学生在比较愉快的气氛中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同时提高学校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践性。
2 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在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喜爱,主要是具备了以下特点:第一,趣味性,游戏名称,游戏方法,游戏规则以及奖励办法不断的调整,推出更加新颖的游戏。第二,群众性,有个人体育游戏也有集体游戏,还有学校体育游戏,社会体育游戏以及家庭体育游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三,教育性,体育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游戏参与者的身心素质更好的在体育游戏中得到体现发展。第四,竞争性,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根据规则的要求游戏的参与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体能战胜对方,胜利者可以感到成功的喜悦和不容易,同样也可以培养失败者败不馁的精神。第五,公正性,体育游戏使游戏参与者在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游戏。第六,科学性,体育游戏要符合人体的自然生长规律以及各个年龄段人群的身体的生理特点,健康状况等,合理的设定游戏动作以及游戏情节。第七,实用性,体育游戏可以全面的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提高游戏参与者积极向上的品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有着终身的兴趣,还可以调节学习和工作的紧张节奏与气氛。第八,安全性,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游戏的场地设置要合理,游戏的动作要因人而异,运动量的安排要合理,保证游戏参与者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体育游戏的活动。
3 体育游戏的目的
在体育游戏运动到大学生灵敏协调身体素质锻炼中,根据游戏的方法和内容,重点发展某一项的身体素质,或者是其他的提高生活技能,健身康复以及劳动技能的效果。通过体育游戏,指出本次游戏的教育意义,培养游戏参与者较强的竞争意识,道德规范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等方面。
4 游戏在大学生素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在大学生身体灵敏协调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游戏法的设计与应用时符合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需要的,但是同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提示游戏参与的大学生在游戏规则范围内的条件下,应该适当的采取一定的战术与措施,例如游戏之前的准备工作等。进行游戏的方法以及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化,可以根据需要产生出来多个类似的体育游戏;在游戏的组织上方法上要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游戏法本身就具有变化和创新的特点,此方法在大学生灵敏素质的锻炼中会给学生带来轻松愉快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环境中进行灵敏素质的锻炼。
5.1.2创编设计的游戏在大学生灵敏素质的提高中起到了一定性的积极作用,结合游戏法本身具有的特点再合理的安排学生灵敏素质的练习,进而有效的锻炼了大学生迅速,准确,协调的做出了象限双脚跳的动作。
5.2建议
5.2.1在进行创编游戏的实施中,应该更加注重游戏在大学生身体素质中的实用性。
5.2.2大学生在进行灵敏素质的锻炼时,应该学会利用创编的游戏消除自身的紧张心态,从而保证灵敏素质锻炼的顺利进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体育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10
[2]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294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组.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报告[R].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4]苟波,陈佩杰,段子才,等. 9-19岁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下肢爆发力的发育特征研究[J].陕西: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5]孙庆彬,杜云,江滔. 体质测量中柔韧性的测量效度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7]江必纯,陈潮龙,郑月珊.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2(1).
[8]夏成生.城市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追踪调查——以成都市大学生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
[9]罗卫君.试析提高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报,2000(1).
[10]高广庆.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令人忧[N].大众科技报,2006,4.
作者简介:高帅,1987.10,职称是研究实习员,单位:天津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