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翻译应该避免的“十误”

2016-11-22郑红华

高中生·高考指导 2016年7期
关键词:臣子原句皇帝

郑红华

1.误译多义词

例1 (2015年高考广东卷)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异。

【误译】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重视卢象昇。

【分析】句中“多”作动词用,是“赞美、赞赏”的意思,不能理解为“重视”。该句可译为:老百姓因此为侯弘文的遭遇感到遗憾而赞赏卢象昇的义举。

例2(2012年高考江西卷)吾意汝岂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

【误译】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善良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分析】句中“良”不是“善良”的意思,应理解为“确实”。该句可译为:我猜想你们怎么会是造反的人呢,确实是由于官吏的卑污暴虐造成的。

2.误译通假字

例3 (2015年高考四川卷)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

【误译】然而集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土匪立志,土匪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分析】“匪”是通假字,通“非”,不。考生在《诗经·氓》中学过“匪我愆期”,“匪”也通“非”,意思是“不是”。该句可译为:然而集聚一勺勺水而成为江河,堆集细微的尘土而使极高的山更高,不立志,不勤奋,按道理没有办法成功。

例4 (2008年高考天津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误译】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告诉他们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分析】“说”通“悦”,应理解为“喜欢”。该旬可译为: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子能这样做。

3.误译古今异义词

例5 (2010年高考湖南卷)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

【误译】寄身于偏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分析】“偏方”属于古今异义词,在这里不是“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学著作的中药方”的意思,而是指“偏远的地方”。句子应译为:寄身于偏远的地方,只不过是称霸的人的臣子罢了。

4.误译活用词

例6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误译】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是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分析】“帝中国”,两个名词连用,“帝”,名词活用为动词,“做皇帝、称帝”的意思。把“帝”理解为“皇帝”,不符合语法规范,是不准确的。句子可译为:我只知道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立即死去。

例7 (2012年高考湖南卷)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误译】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是法令制度。

【分析】“法度”,名词作动词,符合法度。句子可译为:有品行的人,纲常法纪严明,一举一动都符合法令制度。

例8 (2015年高考福建卷)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误译】在山岩上居住,远观河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分析】“川”,名词作状语,在河岸边。句子可译为: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例9 (2010年高考山东卷)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误译】(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老师侍奉他。

【分析】“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师长一样。句子可译为:(申甫)进入嵩山,又遇到了过去小孩子时见到的道人,向他请求学习那本领,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例10 (2011年高考安徽卷)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误译】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吓唬他,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

【分析】“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伯兄骤闻而骇之”可译为: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

5.误译虚词

例11 (2015年高考安徽卷)出知西安之成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误译】(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拿一文钱来玷污自己。

【分析】“以”,不能理解为“拿”,是“因为”的意思。该句可译为:(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了自己。

6.误译特殊句式

例12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一)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误译】金人即使没有我,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请求拜见两位敌军将领酋长并当面斥责,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

【分析】这个句子中有一个宾语前置句“不吾索”,要翻译成“不索吾”“不索求我”。该句可译为:金人即使不索求我(这个人),我也应当与太子一起前往,请求拜见两位首领并当面指责他们,也许万一可以实现成功。

7.误用现代词语

例13 (2005年高考江苏卷)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误译】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工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分析】“俸”即俸禄,指封建时代官员的薪水。“工资”,按期付给劳动者的报酬。不可用“工资”代替“俸禄”。句子可译为:有个叫陈苌的人,探知阳城领到了俸禄,常常前去称赞金钱美好,每月总有所得。

8.误译原句语气

例14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误译】楚王送别知罃时说:“你怨恨我吗?”

【分析】原句中的“其”表示委婉推测语气,译文没有体现出来,只是译成一般的是非问句,所以应改为:“你大概怨恨我了吧?”

9.误解原句感情色彩

例15 遂不仕,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晋书·皇甫谧传》)

【误译】于是他不做官,沉湎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分析】“耽玩”,深深地爱好玩味,有褒扬色彩,“沉湎”是贬义词,两者感情色彩不同。句子可译为:于是他不做官,沉醉于书籍之中,以至废寝忘食。

10.误解原句修辞手段

例16 天下已定,金革已平。(《资治通鉴》)

【误译】天下已经安定,金属皮革已经放平。

【分析】原句中的“金革”是借代战争,翻译时应把它译成所借代的对象:“战争已经平息。”

(责任编校/曾向宇)

猜你喜欢

臣子原句皇帝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浅谈中唐诗歌中屈原的“臣子”形象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夜空幻想
托福阅读句子简化题解题策略
强调结构面面观
臣子与飞蛾
臣子与飞蛾
单元知识中考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