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为何变成“宗教百货店”
2016-11-22葛小辉
葛小辉
从亲信崔顺实涉嫌腐败和干政,到韩国检方认定“共谋作案”,朴槿惠深陷“闺蜜门”已经一个多月,示威、弹劾、调查……这些几乎成为近期韩国媒体报道的“主旋律”。而“主旋律”之外,“分支”话题同样引人关注。随着崔顺实家族的宗教背景被曝光,“韩国人的创教热情”迅速登上国际热点热搜,许多人十分好奇,这个国家宗教的真实情况究竟是什么样。韩国素来有“世界宗教的百货店”“宗教展览馆”之称,除了传统的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据称还有数百种小型宗教(派)。根据上次人口普查结果,韩国信教人数占总人口的53.1%,宗教在韩国社会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从纳税问题看传统宗教影响力
韩国宪法中关于宗教信仰的主要原则是“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根据韩国2005年的人口普查,该国信教人数为2497万,占总人口(4704万)的53.1%,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佛教、基督新教和天主教分别占22.8%、18.3%和10.9%,其他宗教信徒合起来约占1%。
韩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2015年的初步结果今年9月已经公布,而与信教人口有关的统计数据和分析结果预计将在12月之后公布。目前韩国宗教界和政界都在翘首盼望这一统计结果,因为不同宗教的信徒数量和地区分布情况将影响到2017年底总统选举的战况。韩国《文化日报》社论称,宗教势力在韩国往往被等同于政治影响力,这也是大选前夕宗教人口统计被密切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项数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传统宗教在韩国的存在感。根据韩国佛教媒体《佛教新闻》2012年做的电话调查,同年当选的300名第19届国会议员中,大致是101人为基督新教信仰,58人是天主教信仰,34人为佛教,共占国会议员总数的2/3。
韩国《文化日报》曾援引一项舆论调查称,在韩国人的意识中,韩国社会上影响力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新教,对韩国社会发展贡献最大的宗教是佛教,最值得信赖的宗教则是天主教。该调查由韩国佛教曹溪宗所属之佛教社会研究所委托专业民调机构“韩国调研”实施。
传统宗教的政治影响力鲜明地反映在宗教教职人员的纳税问题上,这一问题被认为是韩国社会的一大悬案。根据大韩律师协会2012年的统计,韩国共有36.5万名宗教教职人员,每年收到信徒捐赠约6万亿韩元(170韩元约合1元人民币)。韩联社报道说,在发达国家里,韩国算是“稀有国家”——美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都以不同形式向宗教教职人员征税,但韩国自1948年建国以来,政府从未对宗教教职人员征过税,虽然宪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离”和“每个公民都有纳税的义务”。根据这两个原则,赞成征税者认为,宗教教职人员不纳税不是文明社会应有的现象,还有人反问说:“难道他们不是韩国公民?”而反对者认为,征税会妨害宗教事业和宗教自由。
1968年,韩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对宗教教职人员征税,后因宗教界强烈反对不了了之。2013年,韩国国会在《所得税法修正案实施条例》中把宗教教职人员所得列入“其他所得”中,宣布将从2015年开始对这一群体征税,不过在宗教团体的反对下,先是将开征时间推迟至2016年,后又推至2018年。韩国舆论认为,这是国会和政府在看宗教人士的脸色,因为2016年和2017年分别有国会选举和总统选举,需要争取他们的选票。就在一个月前,韩国基督新教总联合会宣布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旨在推进废除有关宗教教职人员征税的法案。
在“现代人的危机意识”中发展的新兴宗教
对于传统宗教以外的数百种规模不等的小型宗教团体,韩国学者一般使用“新兴宗教”一词委婉地指称。该称呼的由来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宗教团体鱼龙混杂,难以对它们进行单一定性,只能用相对于传统宗教的“新兴”比较合适。另一方面是从出现时间来看,“新兴宗教”指1860年后出现的宗教,这年,朝鲜哲学家崔济愚创立了被称为韩国民族宗教的东学(后改称为天道教)。
对于新兴宗教的数量以及信徒数量,韩国政府并没有确切的统计数据。1976年《东亚日报》的文章援引时任韩国新兴宗教问题研究所所长卓明焕的调查说,该国当时共有302种新兴宗教,约181.5万信徒。这些宗教团体里,两成左右教义是健全的,剩下的大部分都在滥用宪法上保障的信仰自由原则,把各种教义咒术化,具有反社会、反道德倾向。按年代来看,1945年后出现了245种新兴宗教,占总数的82%。
1986年,由韩国宗教学会主导的《韩国新兴宗教实际情况调查报告》显示,韩国当时存在155个新兴宗教。受城市化影响,那时新兴宗教也出现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现象,其中75%左右集中在城市地区。与此同时,在崇尚科学的潮流下,大部分这类宗教团体挂着“研究院”(比如心灵科学研究院)、“协会”(比如祈祷会)等牌子。报告称,许多新兴宗教利用城市平民阶层精神上的紧张、压力和不安,作为其扩大规模的基础。
《东亚日报》文章总结说,并不是所有的新兴宗教团体都是伪宗教,比如圆佛教和天道教等都有较深的社会根基。而伪宗教通常具有以下特征:强调只有本教信徒能够被救赎;散布世界末日论,制造恐怖氛围以诱导或强迫信徒捐献钱财;肆意歪曲《圣经》或其他宗教经典;以教主为首的核心干部们多有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这些伪宗教最开始都会把上帝或其他神作为信仰对象,但随后就会转向对教主本人的神化运动,把教主作为崇拜对象。曾有首尔大学宗教学系教授认为,韩国的伪宗教数量看上去在增加,但其特性决定它们生灭很快,再加上不少信徒会被传统宗教抢走,因此实际数量应该不是很多。
韩国对伪宗教的态度相对来说较宽容。由于这些宗教团体的封闭性和保密性,它们平时不为外界所知,只有出现问题被曝光时才会受到关注。而政府也或多或少看重这些团体信徒手中的选票,在问题浮出水面之前尽可能不插手。
大部分伪宗教的教义是对传统宗教和各种本土及外来思想的排列组合式的提取、混合和杂糅,教义往往逻辑混乱、前后矛盾,为什么会有人陷入其中呢?“现代人的危机意识”,《东亚日报》援引专家的观点这样说。具体来看,原因是无法消解工业社会内在的病理现象,即无法消除被忽视的感觉、价值观上的混乱、被剥夺感和高度的紧张感等,所以有人渴望“救世主”来消除自己的不安感。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柳英权2012年在《韩国基督新教咨询学会报》上发表的论文说,新兴宗教大概有200多种,信徒人数约两三百万。根据专家调查和韩媒报道来看,其中20%左右的团体具有健全的教义,60%-70%虽然在教义上比较混乱,也容易引发非议,但不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剩下的10%-20%则被韩国宗教研究专家视为有潜在的犯罪可能性。
宗教组织企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至今仍没有一部对各种宗教团体和组织进行规范管理的正式法律。1988年韩国曾讨论引入像日本那样的《宗教法人法》,但因担心侵害宗教自由而不了了之。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发生了宗教研究家卓明焕被狂热信徒杀害的骇人事件,是时,韩国社会再次强烈呼吁引入《宗教法人法》,以对宗教组织进行认证、颁发许可并实施监督,但最终仍然无果。
针对为何出现大量新兴宗教的问题,不少韩国宗教问题专家还会提及传统宗教的责任。他们认为,伪宗教的大部分信徒是社会上被忽视的群体,而规模日益扩大的传统宗教未能很好地接纳他们,并照顾到他们的需求。韩国宗教研究会前会长尹承容曾有这样的观点:“一部分传统宗教团体日益企业化,忽视了社会上的弱势群体,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伪宗教的发展势头。”
根据韩国学者分析,确实有部分传统宗教团体在追求数量型增长,有时单个教会拥有上万信徒。这些团体追求扩大规模,或和自身宗教热情有关,或与各宗教之间的竞争有关,也有可能和信徒增加便意味着财物捐赠增加有关。有意思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现各大宗教上报信徒数量相加超过韩国总人口的现象。比如《韩民族新闻》1993年的一篇社论指出,根据当年7月韩国统计厅的结果,韩国宗教人口有6629万,而当时的总人口是4450万左右。
根据2015年人口普查的初步结果,韩国单人家庭多达520.3万,此后韩国基督新教界呼吁,要开展相应的研究并对传教策略做出调整,以吸引这些新形态的单人家庭成员。乍听之下,这有些像商家在吸引顾客。
当然,正如韩国《每日经济》的专栏文章所说,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宗教整体而言为韩国社会的稳定做出很大贡献,对此要给予积极的评价。▲
(作者是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