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
——以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为例

2016-11-22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徐汇区纸质图书

李 杰

(徐汇区图书馆,上海 200030)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
——以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为例

李杰

(徐汇区图书馆,上海200030)

“互联网+”;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

文章在分析当今阅读方式深刻转型的基础上,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公共图书馆上海市徐汇区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的转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

1 “互联网+”给阅读带来的影响

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互联网+”成为当今的流行词汇。“互联网+”阅读,具体来讲就是数字化阅读,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览器阅读、光盘阅读、iPad阅读。2010—2014年,“我国数字化阅读率由32.8%增长到58.1%”[1],在短短5年时间里,电子图书阅读率提高近26个百分点,可谓是方兴未艾。“互联网+”给阅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人们的阅读方式带来了深刻转型。

1.1阅读媒介、对象、内容发生了变化

传统阅读是纸质阅读,媒介是纸张。“互联网+”阅读是在传统纸质阅读之外,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为基础,以PC、手机、iPad、电纸书、客户端等新媒体为媒介的现代阅读。传统阅读对象主要是文字,少部分是图片;“互联网+”阅读对象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形式。传统阅读内容主要是作者或创作者的思想观点、艺术创作等。“互联网+”阅读内容在作者的思想和创作之外,读者自身成了被阅读的对象。如:打开微博、微信,随时可以看到身边朋友的信息,自己也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推送信息,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卷入到被相互阅读的场域中来”[2],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人人又是信息的阅读者,作者与读者之间的界限逐渐被打破。

1.2阅读路径发生了变化

传统纸质阅读是“文本+作者”,比较重视权威和经典,作者的思想观点处于主导地位,读者主要靠想象来构筑自己的阅读世界。而“互联网+”时代的阅读则是“作者+文本+读者”,读者自身的感受和观点日益被重视,“互联网+”的实时互动功能打破了读者与作者之间的隔阂,更强调读者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读者和作者界限的模糊及其之间的互动,成为读者比较关注的焦点”[3],阅读者、观摩者即创造者,阅读更加看重的是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1.3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

传统纸质阅读要到图书馆借书才能实现,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互联网+”阅读推出的数字阅读则实现了随时随地的阅读,阅读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再受时空限制,为读者阅读提供了更多自由和选择。

1.4阅读态度发生了变化

严肃、认真的深阅读转变为碎片式、娱乐化的浅阅读。传统纸质阅读或为了升学考试,或为了学术研究,或为了兴趣爱好。“互联网+”阅读由于互联网和社交平台的即时传递、实时互动功能,读者可以随时查阅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据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以快、精、短为特点,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是主体,微信公众号中,“70%均为趣味性公众号”[4]。

2 徐汇区图书馆积极应对“互联网+”阅读方式的转型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普遍、均等、便利的阅读服务。面对“互联网+”阅读方式的转变,作为上海首家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公共图书馆,徐汇区图书馆积极构建平面与立体、线上与线下、馆外与馆内、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相结合的阅读服务体系,为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积累经验,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引领和示范。

2.1加强硬件建设,完善阅读服务网络

2.1.1居委“自助阅览室”建设。在全区72个居委综合文化活动室进行“自助阅览室”建设,按照“百姓点单,政府买单”、条块联动的原则配置图书和报纸杂志,采用居民“自治”的运行管理方式(居民自己登记借书信息,自觉及时按期还书),并允许部分图书的“流失”,图书每季度更新一次。同时,吸引志愿者进行图书整理和更换,鼓励读书爱好者组成读书小组,定时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自助阅览室”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完善了“上海图书馆—徐汇区图书馆—街镇图书馆—居委自助阅览室”的四级阅读服务体系,也是社区文化自治的有益尝试和大胆创新。

2.1.2馆外服务点建设。针对不同的地点和区域设置具有特色的馆外服务点,如:在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设立徐汇历史风貌专题馆外服务点;在龙华医院特许病房设立健康养身、医疗保健类图书馆外服务点;在龙美术馆设立“汇艺术图书馆”馆外服务点,集中提供与更新中外艺术图书期刊,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类活动,既消除了图书服务的空白点,又针对特殊人群提供了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2.2加强数字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

2.2.1提高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在提供纸质文献的同时不断优化电子资源,实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2015年,徐汇区图书馆新增天方有声、新华E店等3个使用数据库,为读者提供多元、高效、便捷的信息资源服务;继续完善讲座视频库,将历年讲座视频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后予以上传,供读者访问浏览;深入挖掘本区优秀历史建筑等人文资源,建立主题馆数据库,并加强移动应用端开发,形成集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多媒体视音频资源库,为“互联网+”阅读方式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电子资源。

2.2.2提升数字远程服务能力。在顺应PC、手机、iPad、电纸书、客户端等多屏跨界阅读的发展,做好图书馆门户网站建设的同时,徐汇区图书馆推出了微博、微信平台,进行活动预告、活动组织、新书推荐等阅读推广活动。在机关单位、商圈企业、医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区域内企事业单位设置市民数字阅读自助机,市民扫描二维码安装APP后,可以进行数字阅读、图书续借、图书检索,还可以看到上海图书馆的讲座展览信息。徐汇区图书馆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拓展公共文化传播途径,“提高数字资源供给能力和远程服务能力,依靠数字化打通‘最后一公里’,解决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5],大大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2.3推出传统与数字统一的服务平台“约束吧”。2015年全国全民阅读调查显示,2010—2014年,“我国数字化阅读率由32.8%增长到58.1%,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由4.25本增长到4.56本”[6],这说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书的需求快速增长,但纸质图书的需求依然存在。为了满足纸质书和电子书两种需求,徐汇区图书馆推出了微信公众号“约书吧”,整合线上和线下两种资源,既提供传统纸质图书借阅,又提供现代电子图书下载。读者通过市民数字阅读自助机或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扫描“约书吧”二维码即可实现纸质图书的预约,并根据自身需求,在徐汇区全区范围内就近、就便选择服务点取书。整个流程简便快捷,“检索—预约—借阅—递送”一站式完成,实现了“线上借阅、线下投递”,让借书像下楼取报纸一样简单方便。同时,通过“约书吧”之“市民数字阅读”接口,输入上海图书馆读者证卡号和身份证号码,读者可以轻松获取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等数字资源,可以下载、离线阅读。“约书吧”不仅通过网络化服务延伸了徐汇区图书馆的物理服务空间,缓解了硬件不足的问题,更因地制宜地增加了读者了解图书信息的渠道。“约书吧”项目打破了围墙的限制,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在规定时间、地点完成图书借阅的限制,营造了无所不在的图书馆,实现了阅读的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2.4设置馆内数字体验空间“文化驿站”。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是集“阅读与交流”为一体、“传统与数字”相结合的多元化的新型文化服务体系。徐汇区图书馆“文化驿站”便是一种新颖的尝试,分为两层:①一层是24小时无人自助外借区。通过RFID技术,实现了办证、查询、借还书、续借等一体化自助服务,让读者自行对图书进行外借。图书定位是“畅销”“潮流”“精品”,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②二层是功能性文化驿站。功能性文化驿站分品读空间、休闲空间、众创空间三部分,具有个人学习、小组讨论、读书活动、数字阅读、平面展览展示等多种功能,实现了学习与休闲、读书与交流的有机统一。

2.3打造特色读书品牌,深度引导全民阅读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针对当前碎片化、娱乐化的浅阅读倾向,公共图书馆更应该加强对阅读的指导和引领。徐汇区图书馆把全民阅读活动当作重要战略任务,打造具有时代感和影响力的“书香徐汇”读书品牌,深度引导全民阅读。

2.3.1汇悦读。“汇悦读”徐汇全民阅读活动,包括“新知、成长、分享、未来”四大板块系列活动:①新知板块包括“汇讲坛”公益讲座和中华经典诵读。②成长板块包括“汇成长”青少年阅读和“悦读越精彩”故事妈妈亲子阅读。③分享板块包括“乐悦读”社区阅读和“悦读圆梦”残疾人阅读。④未来板块包括“互联网+”数字阅读推广和“书香企业”阅读。

2.3.2汇讲坛。作为公益文化讲座品牌,“汇讲坛”下设公益文化、健康新知、数字资源、艺术收藏等系列,秉承高水准、高质量、高规格原则,主讲嘉宾均为市民熟知的老艺术家及知名学者、作家、艺术家,已连续举办10年,近500场次,服务逾2万人次,为市民提供了海量文化资讯,已成为市民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升品位的“城市教室”。目前,“汇讲坛”被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列入讲座资源征集范围,还把讲座资源刻成光盘,并开发数据库和客户端,拓展文化资源的传播途径,促进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2.3.3汇影院。其包括三部分:①读书观影。以阅读经典名著、赏析经典电影为主题,将文学的静态美与电影的动态美巧妙结合,为市民读者带来文学、电影上的鉴赏与分享。②专题视频。针对社会热点和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进行选题,主题新颖,贴近生活和时代,活动之前由专人对视频发生的时代背景、人物性格、社会影响等进行深入的解读,以便读者有更直观的了解。③佳片有约。通过选取不同国家、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电影作品,介绍世界优秀的电影文化,传播正能量。

3 公共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对策

3.1公共图书馆要树立文化枢纽意识

面对“互联网+”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要拓展职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建立特色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阅读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将在未来不远的时间内转型为区域公共文化枢纽,其主要功能不再是藏书,而是成为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多元化的在线阅读、智慧体验、文化交流、情感沟通服务的平台”。

3.2公共图书馆要做到阅读服务标准化与个性化的统一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时,要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阅读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进一步丰富阅读服务的内涵和种类,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即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阅读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同时满足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3.3公共图书馆要积极推动阅读服务的社会化发展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从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动力的高度来阐述和部署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与书店、咖啡馆、电信营业厅、银行网点、商场、文化企业、学校、医院等社会企事业单位广泛融合,实现阅读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

[1][6]蒋肖斌.10年全民阅读打造“书香中国”[N].中国青年报,2015-11-26(03).

[2][3]杨卫民.读者的大阅读:新媒体时代的大众新阅读观[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14-15.

[4]路艳霞.人均每天读微信超40分钟[N].北京日报,2015-04-21(09).

[5]李国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公共图书馆发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解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10):10.

(编校:周雪芹)

2016-07-14

李杰(1977—),徐汇区图书馆馆员。

G258.2

A

1003-1588(2016)10-0034-03

猜你喜欢

徐汇区纸质图书
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做好“加减乘除”法持续开展文明提升巩固行动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第四小学四(2)海燕中队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在客厅享受史诗级大片 上海徐汇区高档住宅的客厅影院
班里有个图书角
徐汇区凌云社区举办科学育儿亲子活动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