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踪法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016-11-22浦菊娣甘晓燕归亚峰徐春蕾张静珠

护理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检查法方法学病人

浦菊娣,张 英,甘晓燕,归亚峰,徐春蕾,张静珠



追踪法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浦菊娣,张 英,甘晓燕,归亚峰,徐春蕾,张静珠

[目的]探索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增加病人追踪环节后对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2015年上半年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18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质量管理后进行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及病人满意度测评;随机选择2015年下半年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18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传统质量管理基础上增加病人追踪环节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结果]两组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8.30%高于对照组95.56%(P<0.01)。[结论]将追踪法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质量管理;追踪方法学;不良事件;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病人满意度

2011年9月卫生部发布《医院评审暂行办法》(卫医管发〔2011〕75号),在评审工作中尝试引入追踪方法学(tracer methodology,TM)作为评价方法之一[1]。追踪方法学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病人实际感受诊疗服务的经历,了解与评价医院整体的服务品质[2]。追踪方法学主要方式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3]。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将追踪法运用于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现将该方法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2015年1月1日—6月30日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的18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2015年7月1日—12月31日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的18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入组标准: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满5 d且意识清楚能对答的病人,用随机数字表法每月随机抽查病人30例,其中内科10例、外科10例、妇产科10例,全年合计360例,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0例,两组年龄、性别、护理级别、疾病危重程度、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1.1 对照组干预方法 采用传统质量管理: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依据护理质量标准,对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的30例病人进行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及满意度测评。每月将质量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后反馈至科室落实整改。

1.2.1.2 观察组干预方法 在传统质量管理基础上增加病人追踪环节:在传统质量管理基础上成立追踪组,统一对追踪人员进行追踪方法学知识和方法培训,确定追踪对象、步骤和内容。①护士站:随机选择病人,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科室、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入院诊断、护理级别及疾病危重程度等。②病房:访谈病人,了解病人入院方式、就医体验、住院环境、对流程和制度的满意程度、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技能,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查看分级护理落实情况。③工作场所:根据病人反映的情况实地查看工作现场、护理记录、台账资料、仪器设备、设施、访谈医护人员等。④办公室:对追踪的问题进行归类,整理需整改的事项,填写整改通知单反馈至科室落实整改,科室通过PDCA进行质量持续改进,隔月追踪组人员针对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再进行复查。

1.2.2 评价标准 ①护理质量检查表单采用上海市护理质量控制中心下发的《分级护理质量标准》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分级护理质量标准》检查内容包括:床单位、病人卫生、导管护理、压疮预防、安全护理和掌握病情,满分为100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标准》检查内容包括:体温单、医嘱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单、评估单、转运交接单,满分为100分。②满意度调查表采用医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表单,包含17个项目,评价结果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统计时将满意、较满意视为“满意项”,其余为“非满意项”,调查表的内容效度由5位护理管理专家进行评定,CVI值为0.941;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59。③收集实施科室2015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包括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差错事故、烫伤、窒息等。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分级护理质量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分级护理质量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分比较±s) 分

2.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次(%)

2.3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满意度比较 项(%)

3 讨论

3.1 将病人追踪环节融入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者一直采用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对护理质量进行督查和质量控制,通过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对医院各护理单元的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落实整改,每季度进行质量讲评,分析改进和提高质量。追踪方法学是以“病人”的视角来评价医院[2],是医院评审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工具[3],新一轮医院评审的重点是注重质量的持续改进。传统护理质量管理检查法不是以“病人为中心”,而是以每个科室每个项目的得分来衡量科室的总体质量,缺乏针对性。结果显示,将追踪检查法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的分级护理质量和护理文件书写质量(P<0.01),追踪检查法更加注重过程管理、细节管理,针对性强,实现了动态管理。这种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过程管理方法改变了以往质量检查的终末式评价方法,有效避免了在质量评价中存在的流于形式和应对检查等弊病[4],有利于护理品质的提升和病人安全的保障[5],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2 将病人追踪环节融入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追踪检查法以病人为中心,约定服务标准,将系统整体的标准及过程合而为一,以达到质量改进的目的。结果显示,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追踪法是横向跨部门的检查,所反映的是医院整体的质量,常作为对医院评价的工具,对质量改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实施护理质量追踪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过程预控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6]。专家研究表明:运用追踪方法学可以防范老年病人跌倒、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7-9]。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使医院护理工作能够紧紧围绕“质量与安全”的核心,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和流程能随着病人的需要而不断修改和完善,使护理服务流程更加优化,病人护理更加安全,可及时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4]。

3.3 将病人追踪环节融入护理质量管理中能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结果显示,通过对两组病人满意度得分比较,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为98.30%,高于对照组95.56%。新一轮医院评审强调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注重安全、优质护理的效果,特别是病人的体验,在评审中采用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法对护理管理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10]。本研究将追踪检查法运用于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通过及时发现问题进行PDCA改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为了防范病人跌倒发生,将病房卫生间台阶改为滑坡,防病人进出绊倒,每间病房张贴“入院宣教单”和“防跌倒宣教单”;轮椅车上安装输液架装置,方便输液病人使用;张贴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如特殊药物使用、糖尿病慎用糖水、检查告知禁食水、需隔离防护标志等;通过自制视频、PPT、图片等进行健康宣教,使健康宣教形式多样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病人的需求,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3.4 将病人追踪环节融入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建立护理质量长效管理机制 引入追踪方法学等创新性的评价方法对医院进行评审评价,有利于建立护理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和管理体系[11]。追踪方法学是2004年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全新设计的现场调查方法之一,2006年开始用于JCI评价,2010年美国JCI第4版标准中,追踪方法学应用的比例从原来的30%提升到70%,已成为JCI医院评价中最主要的评价方法[12]。目前我国运用追踪方法学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尚处于初始阶段[13],有学者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将追踪检查法和传统检查法进行比较研究[14-16],将追踪方法学用于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控制及持续改进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研究将病人追踪环节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针对重复发生的重点的共性问题通过PDCA进行质量专项改进,如老年病人跌倒发生率较高、责任护士对病人病情的知晓度不够、护理记录未能真正做到客观实时、病人的健康宣教效果不明显等项目,从制度更新、流程改进和完善考核等方面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对于构建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具有深远的意义[4]。

4 小结

追踪方法学是医院评审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工具[3],通过病人追踪,从病人的原话了解其就医体验和质量安全问题,探索与实践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新方法,促进护理管理创新及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有利于护理品质的提升和病人安全的保障[5]。追踪检查法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强调病人的安全及质量持续改进[17],在传统质量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融入追踪方法学能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能更好地预测系统的漏洞与风险,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18],能有效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提高护理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是一种较为全面、系统的护理质量评价、控制和管理方法。

[1] 刘庭芳,刘勇,陈虎,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医院,2012,16(3):2-6.

[2] 邓宏军,宁文锋,汤永红,等.医院评审追踪方法学的基本原理[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0):42-43.

[3] 张子平,杨屹,林太杰.追踪方法学是医院评审和自我评价的重要工具[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14(1):24-27.

[4] 王苹.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68-69.

[5] 金丽萍,王宁,宁永金,等.追踪方法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2,16(5):47-49.

[6] 王瑛琳,姜忠强.护理质量追踪管理思路与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2):50-52.

[7] 赵丽丽,李海霞,姚辉.追踪方法学在老年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298-1302.

[8] 丁艳玲,吕守英,刘爱玲.系统追踪在安全输血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7):515-517.

[9] 段霞,施雁.追踪管理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2,27(5):1-3.

[10] 陈艳平,黄金,陈晋东,等.医院评审对护理管理改革的促进作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116-118.

[11] 吕娜,戴晓娜,黄晓花.医院评审应用追踪方法学在护理管理中的启示[J].护理与康复,2013,12(10):975-976.

[12]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hospital survey process guide[M].4th ed.Oakbrook Terrace: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10:25-27.

[13] 张积慧,郭小云,刘洁珍,等.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7):69-71.

[14] 赵燕,韩雪,王雪霞.追踪方法学在临床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14):61-63.

[15] 杨衬,史少凤,邓雪萍,等.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质量管理评价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82-84.

[16] 蒋秋焕,张红梅,杨巧芳.个案追踪检查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6):3383-3385.

[17] Wilkinson D,Mcdougall R.Primary trauma care[J].Anaesthesia,2007(Suppl 1):61-64.

[18] 杨海燕.追踪方法学在加强内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3):1573-1575.

(本文编辑范秋霞)

Application of tracer methodology in daily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Pu Judi,Zhang Ying,Gan Xiaoyan,et al

(Nanxiang Hospital of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Shanghai 201802 China)

上海市嘉定区卫计委科研项目,编号:2014-KY-02。

浦菊娣,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01802,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张英(通讯作者)、甘晓燕、归亚峰、徐春蕾、张静珠单位:201802,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

R197.323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2.035

1009-6493(2016)11B-4073-03

2016-04-09;

2016-10-13)

引用信息 浦菊娣,张英,甘晓燕,等.追踪法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11B):4073-4075.

猜你喜欢

检查法方法学病人
谁是病人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5种同名异型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建立与结果分析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的研究进展
病人膏育
追踪方法学在院前急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周围型肺癌X线片检测法和CT检查法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人降钙素原定量检测方法学评价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