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2016-11-22包家明陈莹洁陈倩倩陈双双

护理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出院医护人员病人

韩 帆,包家明,陈莹洁,陈倩倩,陈双双,冯 鑫



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与研究

韩 帆,包家明,陈莹洁,陈倩倩,陈双双,冯 鑫

[目的]分析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浙江省45所医院554名医护人员和557例病人进行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结果]58.9%的病人愿意接受上门服务,16.7%的病人不愿意接受上门服务,主要原因是服务费用医保不报销、服务可信度不高;61.7%的医护人员愿意提供上门服务,55.1%的医护人员意识到上门服务的必要性,63.5%的医护人员认为由于工作太疲劳不愿意提供上门服务。[结论]采用互联网手段提供出院后的延续护理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延续护理;需求;互联网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慢性病病人的就诊率及住院率不断增加[1]。据2014年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年诊疗人次达78亿人次,年住院人数达20 500万人,其中慢性病病人达2.6亿人[2]。长期以来,病人在住院期间能获得比较好的“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服务,但是出院后却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护理与康复服务,从而造成再住院率及医疗费用的增加[3],“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特别是我国快速步入老龄化国家行列,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12亿人,空巢老人、高龄化老人日益增多,421、821“倒金字塔”式家庭结构现象逐渐呈现[4]。因此,各类出院后病人及居家老人的护理已经成为个人、家庭、社会的负担,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5]。在大数据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的医疗现状,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应运而生。本研究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进行调查,为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发展提供实证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研究调查对象来自浙江省45所不同级别医院中的557例病人和554名医护人员,其中三级医院占52.9%,二级医院占28.3%,社区医院占14.6%,其他占4.2%。主要涉及外科(32.1%)、内科(26.9%)、妇产科(5.6%)、儿科(4.3%)及其他科室(31.1%)。女病人284例,男病人273例;病人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40岁~60岁171例(30.7%)、>60岁141例(25.3%);病人中以员工及务农者较多,分别为185例(33.2%)、132例(23.7%)。医护人员中女420人,男134人;多为20岁~40岁的青壮年,其中20岁~30岁252人(45.5%)、30岁~40岁217人(39.2%);护士398人(71.8%),医生156人(28.2%)。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参考戴明辉等[6]“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张传坤等[7]“医护人员延续性护理知信行的调查分析”并咨询有关专家,研制包括病人和医护人员两个版本,分别有18项和17项条目的“基于互联网出院后上门医疗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邀请专家对问卷进行内容效度(CVI)检验;通过预试验进行问卷内部一致性检验;后经重复测量,结果均提示测评工具结构合理,所得数据可靠。

1.2.2 调查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调查前由研究者对调查者进行培训,使用统一指导语向调查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等,在征得同意后发放问卷,调查对象以独立不记名方式填写后当场收回整理。问卷共发放1 111份,回收有效问卷1 111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病人版557份,医护人员版554份。

1.2.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及Mann-whitney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对病人的调查结果

2.1.1 影响病人接受上门服务的原因(见表1、表2)

表1 病人接受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的出发点(n=557)

表2 病人不愿意接受上门服务原因(n=557)

2.1.2 病人对上门服务必要性的认识与接受程度 调查发现:58.9%的病人愿意接受上门服务,24.4%无所谓,仅有16.7%不愿意。同时,50.0%的病人意识到出院后需要医生、护士的帮助,上门服务有必要。

2.1.3 病人对医护人员资质及服务内容要求 371例(66.6%)病人希望前来服务的医护人员是专职的,107例(19.2%)病人接受在医院兼职的医护人员。在服务内容方面,接近一半的病人最想得到上门服务的是以诊疗为主,详见表3。

表3 病人最想得到的上门服务内容(n=557)

2.1.4 病人能接受的每次自费价格 357例(64.1%)病人能接受的单次服务费用为100元以内,172例(30.9%)能接受单次费用为100元~300元,仅28例(5.0%)能接受单次300元以上的费用。

2.2 对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

2.2.1 上门服务必要性 305名(55.1%)医护人员认为有提供上门医护服务的必要性,164人(29.6%)持无所谓态度,仅有85人(15.3%)认为没有必要。

2.2.2 提供上门服务的原因 376名(67.9%)医护人员愿意提供上门服务的首要出发点是为病人提供方便,254名(45.8%)医护人员认为可获得额外酬劳。而不愿意提供上门服务的主要原因见表4。

表4 医护人员不愿意提供上门医护服务的原因分布(n=554)

2.2.3 医护人员提供上门服务的其他条件 单次服务报酬:306人(55.2%)可接受100元~300元,134人(24.2%)能接受单次报酬为300元以上,仅114人(20.6%)能接受单次报酬在100元以内。利用休息时间提供上门服务情况见表5。

表5 愿意接受上门服务离家距离和利用休息时间提供服务情况(n=554)

3 讨论与建议

3.1 病人及医护人员对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程度高 有研究显示,虽然病人在住院期间大部分的健康问题都得到解决,但很多病人在回家后仍然出现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因此出院后的病人仍然有很高的健康照护需求[8]。本研究结果显示:50.0%的病人认为出院后需要医护人员上门服务;55.1%的医护人员认为有提供上门医护服务的必要性。说明无论病人还是医护人员都认识到了上门服务的重要性。因此,实行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不仅可以给予病人更方便的服务、防微杜渐,更是解决当前医疗资源不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

3.2 着重个体化医疗服务关键内容的设置 人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护理服务才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内涵[9]。本研究结果显示:236例(42.4%)病人比较偏向诊疗,186例(33.4%)青睐于护理,而204例(36.6%)病人接受上门入户服务的出发点就是能提供个性化健康服务。因此,建议在提供诊疗方案时,为病人量身定制康复食谱,开展康复训练课程,积极进行疾病知识教育和用药指导,提供安全有效的医疗检测等一对一的诊疗与护理,进一步制定适合每位病人的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服务的针对性[10],是开展上门服务的关键。

3.3 多种医疗保障制度支持,统一服务费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283例(50.8%)病人不愿意接受互联网上门服务的主要因是其服务费用还不能计入医保,财力缺乏保障。同时,357例(64.1%)病人能接受的单次服务费用为100元以内;而306名(55.2%)医护人员可接受的单次服务报酬为100元~300元,医患双方之间存在收费标准的差异。基于互联网+医疗护理服务仍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11],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的支持。因此,建立覆盖各人群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政府和社会力量共济医疗费用负担风险[12],制定统一合理的收费标准,科学收费,最大限度地满足医患双方的利益,从而促进互联网延续护理的推广,真正便捷,普惠大众。

3.4 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互联网上门医疗服务 本研究结果显示:342名(61.7%)医护人员愿意利用休息时间有偿为病人提供上门服务,但在愿意接受上门服务的距离上有218名(39.4%)希望距离<2 km,226名(40.8%)则希望有专门的交通工具。虽然医护人员参与互联网上门服务的意愿程度较高,但是由于时间、路程、工作压力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互联网上门医疗服务发展缓慢。因此,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节约就诊路程上的时间损耗,提高效率迫在眉睫。借鉴美国Heal应用软件,统一配备专车,先进工具箱,配备高级系统定位[13],提高医护人员碎片化时间的利用率。

[1] 田艳妮,石贞仙.国内居家与养老护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护理,2015,13(4):304-3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4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R/OL].[2016-04-02].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

[3] 陈璐,陈湘玉,沈小芳,等.居家与养老护理服务模式的构建[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2):195-197.

[4] 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15( 3):119-121.

[5] 陈璐,陈湘玉.国内外居家与养老护理概况及对我国居家与养老护理发展方向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7):94-96.

[6] 戴明辉,么莉,万巧琴,等.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0):27-30.

[7] 张传坤,朱曼晨.医护人员延续性护理知信行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87-88.

[8] 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0.

[9] 陆皓,袁张华,李娟,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16(6):1206-1207.

[10] Ginsburg GS,Willard HF.Genomic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J].Translational Research,2009,154(6):277-287.

[11] 孙国强,由丽孪,陈思,等.互联网+医疗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数字医学,2015,10(6):15-18.

[12] 于德志.健全医疗保障制度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2):73-76.

[13] 李伟.Uber模式闯进医疗:请医生上门就像网上打车一样简便[N].健康人生,2015-08-07.

(本文编辑范秋霞)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demand of continuity of care based on Internet

Han fan,Bao Jiaming,Chen Yingjie,et al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Zhejiang 310015 China)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项目,编号:2016C33G2600031;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大学生科研计划项目重点课题,编号:XZ2016556112。

韩帆,本科在读,单位:310015,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包家明(通讯作者)、陈莹洁、陈倩倩、陈双双、冯鑫单位:310015,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R492

B

10.3969/j.issn.1009-6493.2016.32.023

1009-6493(2016)11B-4044-03

2016-05-09;

2016-10-13)

引用信息 韩帆,包家明,陈莹洁,等.基于互联网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与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1B):4044-4046.

猜你喜欢

出院医护人员病人
谁是病人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快速出院回家对于符合医保出院条件的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是安全的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病人膏育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