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探究

2016-11-22林天涯蕉岭县广福镇中心卫生院梅州514000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西药西药重度

林天涯(蕉岭县广福镇中心卫生院梅州514000)

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对策探究

林天涯(蕉岭县广福镇中心卫生院梅州514000)

目的:对中西药联用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3月中西药联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提出对策。结果:我院在此期间出现中西药联用引起不良反应100例,不良反应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分别为58例、22例和20例;中药注射液配伍西药注射液,重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P<0.05);其中有30例为年龄小于12岁患者,占比30%;18~50岁28例,占比28%;另42例是大于55岁的患者,占比为42%;55岁以上患者发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比例更高(P<0.05)。结论:中西药联用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不可避免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临床上应当对其加强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医疗条件欠佳的基层医院,对医治对象以及应用方法应当高度警惕,最大限度降低中西药联用造成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西药联用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对策

近年来,中西药联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然而由于在药物联用上的不合理调配、对用药种类以及剂型等的擅自改变都可能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导致临床应用风险增加[1]。为对中西药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防治措施,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3月中西药联用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引起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现将整个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中西药联用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者年龄7~75岁,平均年龄(42.5±3.2)岁。

1.2方法:对100例中西药联用而引起各种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各种不良反应按程度分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然后根据中西药联用运用的药物剂型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类:①中西药注射剂联用;②中西药固体制剂联用;③中药注射剂与西药固体制剂联用;④中药固体制剂与西药注射液联用。

1.3统计学方法:运用Spa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并用百分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具体情况:100例中西药联合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轻度、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分别有58例(58.0%)、22例(22.0%)和20例(20.0%),以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62.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联合西药固体制剂为26.0%,中西药固体制剂联用为8.0%,西药注射液联用为4.0%;中西药注射液联用发生重度不良反应的占比为29.0%,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类型的7.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四种类型药剂联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例(%)]

2.2不良反应情况:在选取的100例不良反应中,男性患者偏多;其中有30例为年龄小于12岁患者,占30%;18~50岁患者有28例,占28%;另42例是大于55岁的患者,占42%;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不同中西药联用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也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幼儿和老龄人群为药物联用不良反应的多发人群,55岁以上患者发生中西药联用不良反应比例最高(P<0.05)。

3 讨论

3.1中西药联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主要是指一些经检验合格的药品在正常使用中引起的各种毫无预见性并且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2]。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对医药的监管力度,不合格药品的运用、用药方法不当以及药物联用禁忌等因素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已经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3]。但药物由于本身特性、患者自身情况以及各种药物联用,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后期的生活质量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3.1.1用药的种类以及剂型改变: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西药联用时,中西药注射液联用时引起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对较高;此外,药物剂型的不同也会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将茵栀黄与维丙肝进行联用可能会引起风团样类型皮疹。再如对急性扁桃体炎患者为加快药物起效而将双黄连口服液改为注射液治疗,加上与阿奇霉素注射液联用,导致过敏反应发生。

3.1.2药物剂量:药物剂量把握不合理同样会引起各种联用时的不良反应,一些医师在进行配药时不能对药物剂量熟练地掌握,或者错误认为中药的药性相对较弱,在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盲目将药物剂量加大,这都可能会引起各种不良反应。例如消化性溃疡患者服用西咪替丁的同时服用白芨、乌贼骨,由于西咪替丁为肝药酶抑制剂,中药用量过大而在体内代谢缓慢,血药浓度增高,对胃酸造成过度抑制造成为胃内酸碱失衡,使患者出现胃痛、厌食等消化症状。

3.1.3配伍和服用的方法:药性的发挥与药物服用的方法存在较大的关联性。例如对干咳无痰伴胸膜炎患者,给予可待因服用同时加服蛇胆川贝液,由于蛇胆川贝液含苦杏仁苷成分,对呼吸具有抑制作用,可待因为中枢性镇咳药物,二者联用将可能造成呼吸衰竭。

3.2防治对策

3.2.1对不良反应的处理:将不良反应按照程度的不同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对轻度反应,患者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不需要采取特殊的治疗,不良反应便会消除;对于中度反应,需要对所用药物的机理进行严格的检测,应当延长患者的康复治疗时间;对于重度反应,患者器官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损害,此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在此期间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监测,然后依据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采取处理措施[4]。

3.2.2监测方法与手段: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可以分为集中监测和自发呈报。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药物类型及剂量等进行监测;在用药期间应当根据中、重度不良反应的损害情况利用化验指标对患者进行及时监测;若中西药联用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应当进行化验监测,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5]。

综上所述,中西药联用在临床的应用非常普遍,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医院应当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用药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加强对基层医院的监管,协同医院的各个科室和部门,纠正不合理的中西药联用,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1]许金荣.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10-211.

[2]张强.门诊药房中西药联合应用中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5):24-25.

[3]罗宝生.中西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0):72-73.

[4]周德胜.中西药联用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14-115.

[5]唐帮胜.西药联合中药应用造成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对策[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7):170-171.

R 969.3

B

1672-8351(2016)11-0100-02

猜你喜欢

中西药西药重度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重度牙周炎牙齿的牙髓治疗时机及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的疗效观察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肉牛口炎的临床特征、诊断、中西药治疗和预防措施
母羊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症状和中西药疗法
肉牛痢疾的临床表现及中西药治疗方案
肉牛前胃弛缓的临床症状、中西药疗法和预防措施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宫斗剧重度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