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诗人艾子
2016-11-22李金荣
■李金荣
花样诗人艾子
■李金荣
在我的印象里,诗人艾子真真是一个如花的女子,在人生广袤的原野上,以花的姿态行走着、绽放着、妖娆着;她的诗亦如她的人一样,有着花的芳香、花的气质、花的模样,有时像盛开在高山之巅寂寞了千年的雪绒花,透着东坡式的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孤独;有时像摇曳在辽阔草原上的格桑花,美丽着岁月,地老天荒;有时则像独自开在峡谷的白百合,抱朴守拙,高山流水。我认可这样的印象,并喜欢这样的一个诗人。艾子的诗可以概括为一个字:美。这美是独特之美,卓尔不群,不仅醇厚而且自然,透着灵动之气,仿佛花香,弥久而醉人。
重读艾子的一些诗作,初见时的感动依旧。一首《我想去祖国的西部》,仿佛发自诗人心底的呐喊,不羁、狂野,不改初心地一意孤行。“我最终想去甘肃西部的戈壁滩我想让沙漠见证,这个独自抵达它腹部的女人比它更孤独所经历的岁月比它更荒芜所剩的青春与它的沙粒一样粗糙即便这样,她仍需像坚硬的西部一样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整首诗写得酣畅、昂扬,张力十足,透着古典诗歌的遗风,充盈着塞外大漠、烽火边关的豪迈。同时,由于遣词造句带有明显的艾子式风格,独辟蹊径,新意与意境兼备,可谓平分秋色。
艾子是一位感情丰富的诗人,她内心的细腻使她有了更多的诗意的发现。从她笔下流出的情感,通过种种景物表现出来,新奇得令人称绝。《晨曦中听鸟鸣》“穿过浓浓晨雾唤醒盖着绸缎被子的美舍河给早起运菜的菜贩和扫马路的工人献一首天籁之歌。”简洁而凝练,透出诗人天生的想象力,这种反复揣摩和构思的诗篇,似乎成了艾子的独有和特有。《在番茅村写生》里,寥寥几句,由茅屋、人家、黎族少女、纺纱车、黑狗、火鸡组成的一幅田园美景便跃然纸上,把人带入“一个不让喧嚣透进来的——世外桃园。”《三月梨花》让我莞尔一笑,我眼里的凄美,在艾子笔下化作妩媚与清丽“她们云髻堆翠、素肤凝脂使灯下坐禅的少年胸口温热,意念随春光消融。”而《张哥的诗意生活》写得诙谐幽默,注入了诗人的真实情怀,表现出一种高雅的气度和向往。
艾子笔下的亲情直指人心,令人低回。在《从未在我的作品中出现过的女人》里,通过对外婆的追忆,让读者穿越时空,在时间深处与诗人的外婆相遇。那是怎样的一个女人?从一个大家闺秀、身着旗袍的妙龄少女,到成为国民党少将的新娘,再到靠糊火柴盒、剥瓜子与养蚕养活两个女儿的妇人,其间丈夫远在台湾另娶他人。外婆的坎坷一生,化作诗人看似波澜不惊的诗句,但句句戳心,让我忽的想起张爱玲笔下的姑姑,以及对胡适守望一生的曹佩声。天底下痴情女子的故事大抵雷同,但依然打动人心,这就是情!艾子对诗句的掌控,或者说对情感的掌控非常讲究分寸,整首诗不着一个“泪”字,却让人不禁泪流,这就是艺术的造诣。在那首《2007年我认识了死亡》中,仅仅三句话,对父亲的爱已呈江河之势“那一天我记住了一只手握着我到无奈松开的过程那一天我成了没爹的孩子。”
艾子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短短一句“自从母系氏族公社瓦解,女人从此身份不明。”表达了对女性的思考,以及女性在面对性、婚姻、爱情等方面的困惑、挣扎以及突围。《春色微凉》中的忧伤与决绝;弥漫在《我的生活里没有了形容词》中的沮丧;在《他的呼噜》中发出的诘问与反思;还有《破茧成蝶》和《我与一株植物有着相同的境遇》等等不同心境的诉说。在这里,艾子的诗风骤变,犹如狂风吹过,一切变得赤裸、变得沧桑甚至变得尖锐、暗色,往日的阳光与恬淡不复得见,大概这就是岁月的馈赠吧。
作为一个诗人,艾子最为可贵之处就是有自己的思想,从不人云亦云。在《迟暮之花》中对“剩女”亮出了自己的看法——“惟有你傲慢的女人 漏网之鱼独居在心灵的最深地带闲致的生活让一种叫做风情的东西在你的形态上生长。”“有些花的香气被世人识破有一些却飘回她们的内心漏网之鱼 内心芬芳的女人。”宁缺毋滥,表达了艾子的婚恋观,对我们这个声色犬马、浮躁利益的时代不啻为一记耳光。在诗人的眼里、心中,爱是节制——我要回我的壳里去了我要修炼三百年再来接受你跨越千山万水的爱;爱是圣洁——请用你的轻,来颠覆这个世界的脏;爱是奉献——如果大雪降落我必为你挡剑如果凯旋我将是火 果浆 红酒黄道吉日只等君主莅临……爱是人类的希望与救赎。
纵览艾子的诗,无论是曲折萦回,还是雾遮山隔,都能听见诗人心灵的低语和发自肺腑的呼唤,都能看见那条翻涌着浪花的小溪,时而徐缓,时而澎湃,呈现着诗的色彩与生命的感悟。它不算壮观,然而绵长,犹如花儿朵朵点缀其间,岁月的风雨洗不去它的光艳,相反,时间越久,越加清晰和亮丽。
行文至此,与艾子因诗歌而结缘的温暖记忆涌上心头。在鲁迅文学院,她在台上朗诵诗歌的样子犹在眼前。记得当时看着她那种忘情的神态,我就想,此刻的艾子,作为诗人终于进入化境,用诗歌充分地释放自己的情感,这才是一个真真实实、因诗而名的诗人艾子。
一晃儿一别三年,当年恍如昨日。相信,一路走来,虽然岁月使诗人的年龄成熟,但诗歌也使诗人的心灵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