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乐在新疆”华人女作曲家原创作品音乐会、研讨会侧记*
2016-11-22杨帆
杨帆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一带一路·乐在新疆”华人女作曲家原创作品音乐会、研讨会侧记*
杨帆
(新疆艺术学院音乐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2015年11月27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新疆艺术剧院的支持下,由新疆爱乐乐团、华人女作曲家协会承办的“一带一路·乐在新疆”华人女作曲家原创作品音乐会在新疆艺术剧院音乐厅奏响。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乐团演奏了来自北京、广东、香港、台湾、比利时等八位华人女作曲家及两名新疆作曲家创作的新疆风格交响音乐作品。音乐会后,女作曲家们还与新疆本土作曲家、理论家共同参加了“新疆交响乐作品创作研讨会”,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并从多个角度探讨新疆风格交响乐作品的创作现状与发展道路。
[关键词]新疆风格;交响乐;创作研讨会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4BD037)、文化部科技创新项目(2015KJCXXM1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原创作品音乐会
华人女作曲家协会于2002年创办。2015年1月,新疆爱乐乐团与华人女作曲家协会签订了创作及演出书面协议,委约该协会创作以新疆不同民族音乐及多元文化为元素的交响乐曲目。经过一年多的筹划,最终从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几十首原创曲目中评选了八首作品。本次音乐会邀请了青年指挥家金刚执棒,由新疆爱乐乐团演奏。
音乐会第一首演奏曲目为华人女作曲家协会主席王强女士(香港)的管弦乐曲《新疆,你好》。乐曲富含新疆维吾尔族大型器乐套曲木卡姆的音乐元素,风格宏大,音乐创作手法独特新颖,音乐风趣活泼。
管弦乐曲《楼兰情诉》由高原女士(北京)创作。乐曲的主题素材取自于新疆民歌《阿瓦尔古丽》,除保留原有的抒情情绪外,又融入了现代创作技法,音乐充满张力,富于激情。
管弦乐曲《西域传奇》由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副主席、国立新竹教育大学音乐系教授苏凡凌女士(台湾)创作。乐曲以维吾尔族民歌《思恋》、《一杯美酒》为基础,全曲融古典与现代元素为一体,营造出充满西域风情的意境与氛围。
管弦乐曲《想象的风景》由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副主席张宁女士(北京)创作,这首乐曲完成于2015年上半年,选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作为主题材料。作品充满着理想与憧憬,时而轻松、时而惆怅,乐曲饱含着多种情绪变化。
《旖旎音舞图——葡萄架下》由华人女作曲家协会理事、中国广东歌舞剧院作曲与指挥朱婕女士(广州)创作。乐曲特别选用了维吾尔族常用弓弦乐器艾捷克为主奏乐器,表达了新疆人民载歌载舞、享受丰收的喜悦心情。
现居美国的比利时籍华人钢琴家、作曲家陆伟莉女士创作了管弦乐曲《回忆一首新疆民歌》。作者以童年时代即由父辈教唱的民歌《青春舞曲》为创作素材,通过加入维吾尔打击乐器手鼓,使乐曲在不失新疆风格的同时又具有时代气息,表达出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管弦乐曲《乐在新疆》由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副主席林迅女士(香港)创作。作品特别采用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的第十首《纳瓦木卡姆》中“第三达斯坦”的旋律及节奏,辅以改编后的新疆民乐《农民赞歌》创作而成。
钢琴协奏曲《雅丹颂》由郭品文女士(香港)创作并亲自演奏。作品创作于2014年。描绘了作者在中国西北地区看到雅丹地貌时,对长年受风化侵蚀、形成多种形态沙岩特征的描绘和感受。
管弦乐曲《木卡姆主题序曲》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疆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努斯勒提·瓦吉丁先生创作。乐曲选用了维吾尔《纳瓦木卡姆》音乐为主题素材,采用“复三部”音乐结构,表现了热情洒脱的欢乐场面。
管弦乐曲《丝路序曲》由新疆艺术剧院爱乐乐团副团长、国家一级作曲肖克来提·克力木先生创作。该曲创作于2015年,展现了古丝绸之路上壮阔的自然风景及这片土地上的风云变迁。
作曲家们匠心独具的优秀作品、新疆爱乐乐团的精彩演绎,使在场听众获得了极大的艺术享受,音乐会得到了听众们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新疆交响乐作品创作研讨会
音乐会结束后,华人女作曲家们与新疆本土作曲家、理论家共同参加了“新疆交响乐作品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从多方位的开阔视角对新疆风格交响乐作品的创作、新疆交响乐创作事业的快速发展献言献策。
(一)“新疆元素”的选择问题
新疆音乐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不同民族各异的音乐元素丰富多彩,作品是否具有新疆风格,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华人女作曲家协会名誉主席郭珊曾在新疆工作过,对新疆音乐风格有较为深入的了解。2015年11月,郭女士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金湘作品音乐会”,对歌剧《热瓦普恋歌》和单乐章钢琴协奏曲《雪莲——木卡姆的春天》的印象非常深刻。她认为这两首作品没有使用任何耳熟能详的维吾尔民歌素材,在配器手法、曲式结构上也有创新,但是新疆风格却非常明显。金湘先生正是从对维吾尔音乐的深刻理解出发,创造出既富含维吾尔音乐元素、又属于个人的音乐语汇。
本次音乐会八位外地女音乐家与两位新疆本土维吾尔族作曲家的作品分别从局内与局外两个角度表达了个人对于新疆的感受。由于所处的视角不同,作品风格也呈现出差异。两位本土作曲家的作品非常新疆化,而八位女音乐家的作品则表现出更多的探索与创新。新疆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国家一级作曲刘钢认为,在评价作品是否具有新疆元素时,只从“像”与“不像”去评判好坏过于肤浅。他认为深入基层、体验生活、田野采风是作曲家获得音乐素材的方式之一。而另一种方式,作曲家未必一定要下到田野,完全可以使用诸如一个节奏型、一个动机等少数民族音乐语汇,表达个人对新疆、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理解等主观感受,这次音乐会就是一次成果显赫的尝试。这种创作思路,对新疆本土的作曲家也是个启示。他还提到,新疆各民族音乐中的节奏素材极其丰富。今后在创作素材的选择上,除了关注旋律表现外,还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节奏素材的搜集与变化上。这样乐曲风格就会更加贴近一些,音乐的变化也会更加丰富一些。
新疆艺术学院王宝龙教授也赞同刘钢的看法。他认为,以前创作的新疆风格交响音乐大多都是由在新疆生活过的作曲家或是作曲家在新疆创作的作品。但本次女作曲家们基本没有新疆生活经验,她们的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时尚性,很有新意。这些作品的创作思路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直接引用民歌,如《回忆一首新疆民歌》,这首作品在素材的选择上和乐队的编配上结合得非常好。二是不直接引用民歌,但作品是作曲家感受民族音乐并将之内化后完成创作的。
在新疆民族音乐的交响化进程中,交响乐形式与本地音乐内容的有机融合非常重要,只重视音乐的旋律表现,就会忽视对交响音乐其他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本次原创音乐会,有些作品旋律是较为熟悉的,配器和交响感也是均衡的,整体非常完整,充分发挥了交响音乐的表现特点。武警兵团指挥部政治部文工团作曲家石明认为,在个别曲目中,对旋律表现的依赖过于突出,而对交响音乐其他表现手法的综合应用稍显欠缺。
(二)新疆风格的创作技法问题
新疆是四大文明的交汇地,音乐现象异常多样,各民族的音乐文化有明显区别。对于这些民族的音调、调式、和声问题,包括金湘、邵光琛等多位作曲家一直在潜心研究,他们对新疆音乐的交响化探索也进行了多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疆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努斯来提·瓦吉丁说,本次音乐会的作品在技法、表现力方面都令人眼界大开,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被解决。如:对于木卡姆来说,旋法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决定音乐特性的要素没有足够的认识。调式的不确定,又在和声使用方面带来问题。但是,如果按照西方大小调体系进行编配,木卡姆音乐风格又会完全丢失。今后,作曲家们完全可以就这些问题做深入、细致的探讨。
西方交响乐团的律制为十二平均律,但是木卡姆音乐不是十二平均律,当它拟采用交响乐形式表现时,除了旋律、节奏等因素需要考虑外,最基本的还有律制方面的调和问题。刘钢认为,对于新疆民族弓弦乐器而言,在与乐队合作时,由于律制不同引起的整体融合度总是不够,音响难以形成共鸣。如果强调独奏乐器的个性风格,就无法和乐队融在一起;如果迁就乐队,要求演奏员有意识的去调整律制,那么音乐风格又会受损失。因此,使用民族弹拨乐器与乐队的协奏曲目多些。但本次音乐会中,艾捷克与交响乐队作品《旖旎音舞图——葡萄架下》作了大胆、有意义的尝试,这首作品的创作思路、乐曲结构、音乐色彩都很好。仅就这一个作品而言,其中对民族音乐素材的交响处理手法就值得深入分析。
民族音乐交响化中,技法的运用要考虑旋律及风格本身,不能为了技法而技法,特别是现代技法在民族音乐中的使用必须要有针对性。否则,很容易造成作品音响的不协调,音乐语言的不流畅。蒙古族作曲家希·其米德谈道,本次音乐会为新疆风格交响音乐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很多作品采用传统旋律素材以现代技法进行了创作,有运用非常合理的,也有运用不到位的。如在大型作品中,只在某段使用现代技法来表现特定的情节或思绪,而在其他多数部分运用其他更益于融合的方式是比较合适的。他认为钢琴协奏曲《雅丹颂》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创作风格,所采用的技法与风格表现是一致的。
王宝龙教授认为,新疆的民族音乐素材中对抗性、戏剧性因素相对较弱,不适用于表现矛盾、冲突过于激烈的音乐体裁。因此,在选择管弦乐创作体载时,交响诗或管弦乐组曲就比较合适。
三、结语
此次音乐会和研讨会的成功举办,除展示了新疆题材交响乐创作的阶段成果,也翻开了新疆交响乐作品创作的新篇章。通过这些原创作品,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新疆音乐在国内外的文化地位,展现从“他者”语境中新疆音乐的风貌。本次音乐会和研讨会所取得的经验,必将促进新疆风格交响乐创作事业的快速发展,产生更多交响乐形式的音乐作品。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6)12-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