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度和深度:拓展与开拓并举
—感受《李志亮散文精选》
2016-11-22石英
石 英
散文诗研究
广度和深度:拓展与开拓并举
—感受《李志亮散文精选》
石 英
我关注志亮同志的散文不下二十年之久,并曾对他的散文作品发表过读后感(亦可以说是评论文字吧)。但当我最近获读他新出版的《李志亮散文精选》之后,便发现近些年来他的散文创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新的起色,很有必要仔细地品读,并重新写一篇读后感。
我之所以说“仔细地品读”,并非是一种客气话,而是长时期以来对志亮散文的由衷而独特的感受。也就是说,读他的散文,绝不可走马观花,掠其大概因为他的散文不争张扬,却内有厚味,佥深读佥解其佳处。正所谓文如其人,人之品格亦即文之本也。
那么,他的散文近作较之过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了哪此值得注意的进展呢?我觉得:在涉猎的生活面亦即作者视野所及有了较大的扩展,今日的志亮散文,举凡山川风物,人文胜迹,历史人物,革命杰才,亲情乡风乃生世故哲思,艺海拾贝等等无所不及,独特光点时有闪现。这充分说明,这些年来作者不甘原地踏步,而力求有新的拓展,新的突破,不仅限于一般地“有感而发”,提笔即来,而更重于广采深掘,从难探进,以求超越过去,超越自己,绝不因散文“好写”而率意为之,而反向“不易写”的境界努力。总之,他的进步不是由于“无意识”,而是有强烈意识所达到的结果。
当然,不仅是题材更广,还有掘进之深,他绝不满足于自己的笔能在表面上滑行。风景也好,人物也好,历史如此,现实亦如此,无不渗透着作者的深层思考,力图写出表现对象的本质与独特之处,这一点是尤其重要的。今日的散文作者风起云涌,散文作品铺天盖地,然而少特色,欠深度之弊已逐渐为识者所见,读者常生“审美疲劳”之感,多与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散文好写”有关。而志亮恰恰秉持“散文写好非易”而走艰辛跋涉之路,乃其作家之为也。
一个是“广”,一个是“深”;一个是跨越,一个是开掘,当然就使人产生非同过往的耳目一新之感。我觉得这样的发展变化不是任何人都能够取得的,如上所进,皆因是志亮有励志进取之意,方能获得难中突进之功。另外,他善于发现,发现那是自己拥有的较丰厚的“资源”,那方面是自身的主要突进方向,如此找对了,做对了,笔触也便更活,更自如了。他的发现是什么,突进的重点又是什么?我认为首先,是珍重前辈革命者留给他的精神财富,其中也包括作者自己的父母亲(革命老干部),他们对志亮的影响,耳濡目染,在“这一个”作家所产生的良性效应是不可低估的。另一方面,他为接受方,本集作者也非常乐意将这些宝贵的营养化为无尽的精神财富,视为散文创作首选的资源。于是,我们就在本集中读到了一批浸润着红色汗液的好散文。如杰出英烈、前辈革命家彭雪枫、邓子恢、吴芝圃等的斗争生活片断,特别是他们的音容笑貌如映眼前,还有雪枫将军的夫人林颖同志与本集作者父母是战友情谊则更加感人。一件黑色上衣的故事具体、鲜明、实在,是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战友情的生死见证,其凝结的感情是以传导数代而不泯。这一切可以称之为直接的具有贯穿意义的精神纽带。
还有间接的,却同样具有贯穿性的意义,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志士仁人,民族脊梁,可谓不死的英烈人物。他们的事迹对作者而言可以是来自书本和长辈们的淳淳讲述,但其精神的感染力也不可低估,志亮同样是这种力量的感受者和传播者。出现在他散文陈列中的有岳飞、文天祥、于谦、戚继光以及群体的爱国英烈,其精神力量写得无不充分饱满,光彩照人。他们与近现代的革命先烈同属于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使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光辉而不暗淡、丰厚坚实而不苍白贫血的强大支撑!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秉持的人间正气柱警天地的精神支柱,志亮自始至终就是这种正气的竭诚推崇者和坚定的维护者,在他的散文中,也清楚无误地体现了这种浩然正气。也是他的散文根本灵魂所在。
那么,是不是可以认为:在当下铺天盖地的散文作品中,其中还夹杂着无灵魂的部分呢?这只有让各种作品自己来说话了。
对于历史,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剖析,作者一直是情有独钟,除了上述而外,还如诸葛亮、袁崇焕、关羽等人,亦有文章涉猎,作者以辩证分析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地进行分解,也甚具启示意义。如对诸葛亮,他首先肯定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信念与精神,对汉朝末鼎足三分的形成尤其是对蜀汉的治理等方面所做的贡献,都是勿庸置疑的,但对其北伐和用人上认为存在某些失误,对于古人,哪管总体上应予肯定者,亦可指出其值得商榷之处,对于后世也是有益的,作为今天的散文家,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商讨,这就是很可贵的。作为今人尊重先贤,但不必绝对地迷信,亦属正常而合理。
本集中尚有一些篇章是作者对他尊敬和认可的前辈著名作家和诗人的采访与交流性文字,这样的散文历来也很受读者的欢迎。志亮以诚挚谦恭的态度向前辈们请教,所获无疑也启示和滋养了自身。但在我看来,交流与切磋既然是相互的,那么便不存在绝对的单面的老师,也不存在绝对的、单面的学生。可贵的是志亮同志总是以学生自居,前辈作家也相待以诚,这不仅非常利于“学生”的进步,使广大读者也深受启迪。
在集中的后一部分,有不少灵秀活泼的生活小品,它们或简洁或轻灵或意趣盎然或文字喜人。事无巨细,文亦大小由之;人生的情趣亦应是多方面的,整集文章也不可能是单一路数,作者有意无意间谐调交糅,正可适应读者多方面的阅读兴趣,此举本身即为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