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奥斯卡的追求者
2016-11-22马莹倩
文/马莹倩
他们,奥斯卡的追求者
文/马莹倩
就中国电影而言,1月最值得电影人兴奋的事情,是我们的年度总票房终于突破了400亿元人民币大关。而放眼全球,这个时候最牵动人心的莫过于一纸新鲜出炉的奥斯卡提名名单。此时,各类前哨颁奖典礼已经纷纷收官,就连最具分量的金球奖也将在1月初落下帷幕。虽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早已摸透奥斯卡评委心思的好莱坞大拿们如今面对“小金人到底会花落谁家”这事儿,其实各自心里都有了盘算,更何况有不少人还是奥斯卡提名名单上的“常客”。经过一年的蓄势待发,他们已经准备好,摩拳擦掌,迎接这最后的丰收季。第88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影后影帝纷纷回归,一场为小金人量体裁衣的“定制”盛宴即将华丽开席。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冲奥作品:《荒野猎人》
两年前,倾注了所有癫狂的《华尔街之狼》的最终失利,让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再次梦断奥斯卡,但影迷却自那时起读懂了他内心对小金人的执著。即使之后几年他再无作品推出,每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人们总会适时地关心一下他。今年,他或许可以终结自己“陪跑”的命运了,一部《荒野猎人》终于让他在银幕上甩开了“公子哥”的帅气形象,满脸的络腮胡、故意增肥的脸庞,还有打着结的邋遢长发。如果奥斯卡偏爱为角色“牺牲”形象的男演员,那他干脆就牺牲得彻底一点,弥补2007年因《血钻》留下的遗憾。
电影《荒野猎人》根据迈克尔•庞克创作于2002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名皮草猎人在荒野中被熊所伤,一名船长在将他救下后,雇佣了两名手下来照顾他。没想到这两人见钱眼开,没过多久就把猎人的财物抢走,并把他抛弃在荒野之中。猎人最终奇迹生还,为了复仇,他在艰苦的生存条件下苦苦挣扎。莱昂纳多在影片中所扮演的就是这位靠复仇信念支撑下来的猎人。为了追求荒野的真实感,这部长达151分钟的影片中几乎所有场景都是在自然光线下拍摄的,拍摄条件不仅非常艰苦,而且非常具有挑战性,有时候甚至要在零下30°的环境中拍摄。虽然曾经挑战过各种类型的角色,体验过各种拍摄环境,但日前在采访中,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却表示,这是他目前觉得最难拍的一部电影,“以前我们任何人恐怕都没有这么干过”。
去年凭借《鸟人》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和最佳摄影奖的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和艾曼努尔•卢贝兹基在这部影片中二度合作,此次携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共同进军奥斯卡,最终能否成功把“小李子”送上影帝的宝座,就影片目前的口碑而言,可能性很大。
埃迪·雷德梅尼
Eddie Redmayne
冲奥作品:《丹麦女孩》
首次提名最佳男主角便揽下了奥斯卡影帝的小金人奖杯,33岁的埃迪•雷德梅尼凭借在《万物理论》中对物理学家霍金的传神演绎,于去年击败迈克尔•基顿、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等众多实力健将,成为奥斯卡影史上首位“80后奥斯卡影帝”,众望所归。今年,他又因在电影《丹麦女孩》中完美出演变性艺术家戈尔达•魏格纳,再度成为颁奖季影帝的热门候选人。这部与《万物理论》题材类似的传记电影,未映先热,不仅在题材上赚足观众眼球,而且埃迪•雷德梅尼挑选的这个世界上首位变性人角色,也非常符合奥斯卡评委们的口味。对比《荒野猎人》中“迪卡普里奥+伊纳里多”的组合,《丹麦女孩》的阵容也堪称豪华。此番为埃迪•雷德梅尼掌镜的是在2011年凭借《国王的演讲》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汤姆•霍伯,论实力与伊纳里多不相伯仲。有如此强大的后盾为自己助力,看来,“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欲蝉联奥斯卡影帝的“野心”不容小觑。
《丹麦女孩》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埃迪•雷德梅尼扮演的艺术家戈尔达•魏格纳原本是男儿身,在画家妻子格蕾塔•维金娜的怂恿下,换上女装充当起了她的模特。没想到由此激发了戈尔达内心潜在的“女性意识”。纤纤手指拂过绸缎衣物时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小心翼翼地将妻子乱扔在地上的内衣仔细地叠放整齐。剥离了徒有其表的变装环节,埃迪•雷德梅尼的表演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如今他携《丹麦女孩》再度归来,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他将继斯宾塞•屈塞、汤姆•汉克斯之后,成为第三位蝉联奥斯卡影帝的男演员。
迈克尔·法斯宾德
Michael Fassbender
冲奥作品:《史蒂夫·乔布斯》《麦克白》
虽然迈克尔•法斯宾德并不是传记电影《史蒂夫•乔布斯》开拍之初饰演“乔帮主”的第一候选人,就容貌而言,他也的确不及克里斯蒂安•贝尔来得相似。但有时候,即使“看着像”也不一定能“演对味”,已经失败的阿什顿•库彻便是最好的前车之鉴。去年10月中旬,电影《史蒂夫•乔布斯》率先在奥斯卡“前哨站”特柳赖德电影节举行北美首映,就连“苹果”创始人之一的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观影后都盛赞,“我在看电影时就像看到史蒂夫•乔布斯本人”,不俗的口碑证明了丹尼•鲍尔最终的选择没错。
不同于常规传记电影的拍摄方式,电影《史蒂夫•乔布斯》另辟新径,全片聚焦乔布斯生前三场关键性产品的发布会—1984年第一台Mac电脑的问世、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创立的NeXT电脑公司和2001年苹果首次推出iPod播放器,以此呈现乔布斯的职业生涯与个人形象。奥斯卡最佳编剧获得者阿伦•索尔金根据官方传记改编的剧本胆色十足,志在揭开乔布斯这位科技巨匠不为人知的阴暗面,而情绪化的人物设定也符合迈克尔•法斯宾德一贯在银幕上展现的外放演技,给了他足够的发挥空间。
去年,迈克尔•法斯宾德一共交出了两份不错的成绩单,除了与丹尼•鲍尔合作的《史蒂夫•乔布斯》,他与玛丽昂·歌迪亚主演的《麦克白》也将最终目标瞄准了奥斯卡。虽然今年对手强劲,遭遇“小李子”和“小雀斑”的双双爆发,但手里握有两部惹人瞩目的作品,谁又能保证他不会一举突出重围,成为一匹耀眼的黑马呢?
马克·鲁法洛
Mark Ruffalo
冲奥作品:《聚焦》《永远的北极熊》
漫威粉丝或许更喜欢用“绿巨人”这个名称来称呼马克•鲁法洛。但事实上,他不仅能在商业电影中为自己聚揽人气,在艺术电影中也有不俗的表现。去年,马克•鲁法洛因一部《狐狸猎手》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可惜最终败给了表现更为惊艳的J•K•西蒙斯。也许是心里揣着份“不甘心”,今年马克•鲁法洛又重出江湖,带着新片《聚焦》“杀”回来了。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日前已经被“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洛杉矶影评人协会”以及“华盛顿地区影评人协会”三度评为“年度最佳影片”,身为男主角的马克•鲁法洛自然功不可没。
电影《聚焦》的故事来源于一篇揭露马萨诸塞州天主教丑闻的报道,讲述了《波士顿环球报》“聚焦”报道组的编辑和记者,勇敢披露美国天主教试图掩盖神父虐待儿童这一丑闻的故事。改编自新闻事件的电影历来在奖项评选上占据优势,此次托马斯•麦卡锡更是自编自导。他避开了拍摄一些经典场景的诱惑,全程聚焦于《波士顿环球报》记者们的辛劳工作。影片中,马克•鲁法洛扮演的角色“迈克”身为“聚焦”报道组的一名组员,力压迈克尔•基顿饰演的“组长”鲁滨孙的风采,用自己的表演,精准还原了一名紧追事实真相不放的“实干派”记者的真实形象。面对自己采访或调查的人毫不留情,能够面不改色、斩钉截铁地问出各种尖锐的问题,在他洞穿一切的好奇心下,任何人都无路可逃。
第73届美国金球奖已经将最佳影片的提名送给了《聚焦》,而马克•鲁法洛则凭借着另一部新片《永远的北极熊》获得了喜剧类电影最佳男主角的提名。奥斯卡“风向标”的双料肯定为他首度角逐最佳男主角小金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冲奥作品:《卡罗尔》
“每次拍完戏后都想退休”,凭借《蓝色茉莉》摘下奥斯卡影后头衔之前,凯特•布兰切特无数次萌发过这样的念头。但正如她自己所言,这个想法每次都会以失败告终。在看到《卡罗尔》的剧本后,凯特•布兰切特又动摇了。这部改编自小说《盐的代价》的电影由于涉及敏感题材,可以预见上映之后所遭受的非议,但她就是不忍心拒绝这个角色。《卡罗尔》是凯特•布兰切特继传记电影《我不在那儿》之后,二度与托德•海因斯合作。兴许是两人在之前的合作中已经逐渐培养出了默契,这一次,托德•海因斯通过循循善诱将凯特•布兰切特体内蕴含的能量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
影片中,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卡罗尔与丈夫在调停室里的那一幕戏,虽然只有短短两分钟,但从最初的恳求退让到故作坚强,最终忍无可忍地发出了同归于尽的死亡威胁,凯特•布兰切特细腻而又撼人心扉的情绪转变迅速为她争取到了2015年各大影评人奖评选中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就连导演托德•海因斯也表示,能与凯特有两次合作的机会,是他的荣幸。
在第73届美国金球奖的提名名单中,《卡罗尔》以五项提名领跑,其中凯特•布兰切特不出意料地被提名剧情类电影最佳女主角。不久之前,凯特•布兰切特还被美国棕榈泉国际电影节授予“沙漠棕榈”女演员成就奖,以表彰其过去一年在电影行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值得一提的是,棕榈泉国际电影节演员成就奖的授予对象常常就是当年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争夺中的最后赢家,比如,去年的朱丽安•摩尔和埃迪•雷德梅尼。先前,娜塔莉•波特曼也在获得“沙漠棕榈”女演员成就奖后夺下了奥斯卡影后。今年,棕榈泉国际电影节将这一奖项授予凯特•布兰切特,不得不说为她“梅开二度”加重了砝码。
鲁妮·玛拉
Rooney Mara
冲奥作品:《卡罗尔》
兜兜转转,鲁妮•玛拉的名字将再一次出现在好莱坞高地中心的大屏幕上。但这回,比起三年前通过《龙纹身的女孩》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时,她获胜的几率或许更大。摘下了一颗颗穿在耳骨上的铆钉,洗掉了留在身上的纹身,鲁妮•玛拉套上了宽松的针织毛衣,戴上了淑女味十足的贝雷帽,摇身一变,成了《卡罗尔》中为了爱情委曲求全的特瑞丝。
这个角色或许不是托德•海因斯为她量身订制的,但她却成就了特瑞丝的惊艳。《卡罗尔》在各大颁奖礼上所向披靡,被数度冠以“2015年度十大佳片”的称号,这其中自然少不了鲁妮•玛拉的一份功劳。这个还处在上升期的小妮子面对身旁凯特•布兰切特耀眼的光芒,丝毫没有怯场,甚至就演技而言一点也不输给“女王殿下”。在托德•海因斯公布电影卡司名单的最初,所有书迷都以为凯特•布兰切特将演活“卡罗尔”。事实的确如此,但令他们意外的是,还有一个人也从书中走了出来,她就是特瑞丝,或者说,是鲁妮•玛拉。那份被吸引的羞涩,共同进餐时略显紧张的小动作,甚至是被抛弃后的失魂落魄,少女难以捉摸的复杂感觉被她还原得足够贴切。所以当鲁妮•玛拉的名字出现在第73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名单上时,观众们并不意外,这肯定是她应得的。美国主流杂志《好莱坞报道》也对鲁妮•玛拉的演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凯特•布兰切特与鲁妮•玛拉在本片中均贡献了影后级别的表演。”
而在欧洲影评人眼中,鲁妮•玛拉在这部影片中献上了比凯特•布兰切特更为精彩的演出。在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鲁妮•玛拉凭借这部《卡罗尔》赢得了所有评委的掌声,成功摘下“金棕榈叶”,成为影后。至于奥斯卡最终会否将“小金人”交到她手上,照如今鲁妮•玛拉的“蹿升”速度来看,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西尔莎·罗南
Saoirse Ronan
冲奥作品:《布鲁克林》
“既不追赶潮流,也不迎合当下的口味”,《布鲁克林》就像是匆匆前进步伐中的一股逆流,将一股来自爱尔兰的清新海风吹向快销电影当道的好莱坞,令不少影评人为之精神一振。改编自爱尔兰作家科尔姆•托宾同名小说的《布鲁克林》,讲述了一个来到美国追求梦想的爱尔兰姑娘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了同事和社会的认可。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这个名叫伊尔斯的姑娘爱上了同为爱尔兰移民的意大利裔美国水管工托尼,可同时,她也在母亲的撮合下对家乡的酒馆老板吉姆产生了好感。就这样,一段再平凡不过的旧式爱情被巧妙地置于移民故事的框架里,充满现实意味。
近两年,奥斯卡对这类平淡而写实的剧情电影相当衷情,从《蓝色茉莉》到《依然爱丽丝》,它一一将影片中独挑大梁的女主角捧上了影后的宝座。可往往简单剧情的包装下,电影软绵无力的节奏也会遭到不少病垢。成,则八方喝彩,败,就从头再来,好在西尔莎•罗南还年轻,这场“兵行险招”的博弈,她终究是赌对了。作为《布鲁克林》的核心人物,西尔莎•罗南凭一己之力撑起了111分钟的故事,把一个爱尔兰女孩的纯粹、骄傲结合着自己的经历留在了所有观众的心中。作为一名爱尔兰裔的美国演员,西尔莎•罗南身上与伊尔斯有着太多的共同之处:年纪相仿,性格接近,更重要的是,她们心底都怀有一份对爱尔兰的热爱。出道十多年来,这其实是西尔莎•罗南第一次触碰有关爱尔兰的电影,经历漫长的等待,她终于等到了伊尔斯的出现,一个既让她感到骄傲,又能充满热情的角色。早在《布鲁克林》被确定改编成电影的几年之前,西尔莎•罗南就已经读过原著,如今,凭着她对人物和剧情的扎实理解,《布鲁克林》在各大颁奖典礼上喜获丰收,也算是实至名归。而这位“90后”新生代还没将手中的“最佳新人奖”捂热,就已经在觊觎更高阶的影后头衔,真是后生可畏。
詹妮弗·劳伦斯
Jennifer Lawrence
冲奥作品:《奋斗的乔伊》
为了冲击奥斯卡,今年詹妮弗•劳伦斯为自己“投”了一份双保险:“大卫•O•拉塞尔+家庭题材电影”,这两个关键词一出,不免令人联想到曾经将她推向巅峰的《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而这部在题材上与《乌云背后的幸福线》有着几分类似的《奋斗的乔伊》,似乎确实有意再创当初“乌云”所带来的辉煌。两部影片不仅拍摄班底相同,老戏骨罗伯特•德尼罗与布莱德利•库珀亦再度联手,为詹妮弗•劳伦斯甘当绿叶。当然,如果这一切还不够保险的话,大卫•O•拉塞尔还留了一手:《奋斗的乔伊》作为他第一部以女性作为绝对主角的电影,邀请詹妮弗•劳伦斯担当女主角,显然是铁了心要把她再次往影后的宝座上送。
电影《奋斗的乔伊》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乔伊•曼加诺原本是一个家庭主妇,在与丈夫离婚后,为了生存,为了女儿,她开始创业。利用自己多年来家庭生活积累的经验,乔伊发明了“魔术拖把”,并通过这项发明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回报。之后,她还改良了衣架、熨斗等家务用品和电器,逐渐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最终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跨越年龄的表演一直是詹妮弗•劳伦斯的拿手好戏,而这一次,她的人物角色终于摆脱了《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和《美国骗局》中的张狂,融入了几分《饥饿游戏》中凯特尼斯的坚强,加以亲情的渲染,更令人动容。詹妮弗•劳伦斯的演技一贯松弛自然,真性情的情感流露没有丝毫的扭捏之态,当她在盥洗室里狠心地剪掉一头长发,人物的形象在此刻完成蜕变,在沉默中爆发的劳伦斯掀起了全片的高潮。
选择与大卫•O•拉塞尔“双剑合璧”,不得不说詹妮弗•劳伦斯是明智的。见到如此阵仗,金球奖“习惯性”地将她收进了最佳女主角的候选名单中,但奥斯卡的筛选范围则要窄得多,更何况今年劳伦斯的对手个个实力不弱,新人老将齐齐出马,不知她最终能否为自己再赢一把呢?
乔治·米勒
George Miller
冲奥作品:《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
2001年,一部充满治愈味道的《快乐的大脚》打败《赛车总动员》和《怪兽屋》获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的小金人,令世人对乔治•米勒这个名字不再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快乐的大脚》其实是乔治•米勒在拍摄《疯狂的麦克斯4》时遭遇资金缩水,无奈之下选择的备选方案。无心插柳柳成荫,即使已经用“大脚”换来了一座小金人傍身,可乔治•米勒还是挂念被搁浅的第四部《疯狂的麦克斯》。十多年来,他不断尝试重启《疯狂的麦克斯4》,经历了天气的折磨和资金的考验……当2014年完成全部拍摄工作后,交到他手上的是一部长达480小时的初片,为此,他又不眠不休足足花了三个星期才看完。令人欣慰的是,乔治•米勒所有的坚持都是值得的。《疯狂的麦克斯4》北美上映期间,向来评分苛刻的烂番茄网始终给予它100%的新鲜指数。在各大奖项的评选中,即使面对《丹麦女孩》《乔布斯》这类年度佳作,《疯狂的麦克斯4》也丝毫不逊色,“波士顿影评人奖”“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等众多奥斯卡前哨战纷纷拱手献上“年度最佳”。在第21届美国评论家选择奖的提名名单上,它以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在内的13项提名领跑,这部暑期北美最热大片就这样一路火到了颁奖季。
在这部“宇宙级口碑的神片”背后,包涵了乔治•米勒个人对荒芜乌托邦世界的所有想象。早在30多年前拍摄《疯狂的麦克斯》前三部曲时,他构造的末世景象已经令人咋舌,虽然从未收获过奥斯卡提名,但口碑一直居高不下。而在《疯狂的麦克斯4》中,基于30多年前的构想,他又用镜头重新构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废土世界,就连主演汤姆•哈迪也在看到成片后瞬间被他折服:“我知道乔治是个了不起的家伙,但是直到看完电影,我才真的明白他有多厉害。”
1979年《疯狂的麦克斯》第一部上映时,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曾有影评人称该片“不成气候”。到了2004年,这三部曲已经被《纽约时报》列入了史上1000部最佳电影。而这第四部曲的上映无疑又将在乔治•米勒辉煌的个人履历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有人笑称他就是朋克版的詹姆斯•卡梅隆,虽然古怪、侵略性十足,却令人无法抗拒。
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Iñárritu
冲奥作品:《荒野猎人》
一个走进了沙漠,一个走向了冰川,今年冲击奥斯卡的导演们似乎都带有点冒险精神。为了拍摄《荒野猎人》,导演伊纳里多于去年寒冬领着一众主创深入加拿大西部城市卡尔里加的荒野郊区进行实地取景,影片中的每一帧画面似乎都是他用生命挑战极限后换来的。好在他们终于挺过来了,电影于11月下旬制作完成,紧接着12月初进入宣传季,赶上了评选的“末班车”,进入奥斯卡的评选雷达。
提起去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影迷们自然不会忘记那部大放异彩的诙谐喜剧《鸟人》,以及它幕后的功臣:导演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14个贯穿全片的长镜头,一气呵成,不得不佩服这位墨西哥导演深厚的执导功底。但如果你觉得《鸟人》的长镜头很有难度,那现在《荒野猎人》告诉你,相比之下那只能算是“小菜一碟”。
伊纳里多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拍摄《鸟人》的经历为这部《荒野猎人》奠定了很大的基础,但《鸟人》的片场要舒服得多。这次他的舞台是大自然,作为《荒野猎人》叙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大自然、片场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都会引起叙事上的改变,也会影响其他角色。所以每一天他们都要应对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你必须去处理这些难题,现在想来我设定的标准简直是挑战极限,因为设定的时候我根本料想不到会有这么艰难。但正是挑战极限的过程让我们这部电影升华了,很多地方要比大家原本设想的还要好。”
虽然在拍摄过程中吃了不少苦,但影片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却不敢贪功,而是将所有的功劳都归诸于伊纳里多:“这苛刻和艰难的拍摄方法正是他应该被赞扬的地方。”也许,在《荒野猎人》中展现了更深层功力的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将成为奥斯卡影史上第一位蝉联“最佳导演”的墨西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