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看阅读观
2016-11-21栾心晨
栾心晨
书,人人可读,似乎也应该是人人肯读,人人会读。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面前恰有一份“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上榜书目皆是中外名著。经典书籍竟遭如此凄惨下场,不免让人惊愕。
细看这些被打入冷宫的经典之书,固然可以用调查人群没考虑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因而不具备代表性等原因聊以自慰,但我们依然不能放弃这样的思考:前人的智慧成果何以沦落至此?
作家的职责不仅在于反映一个时代,更在于唤醒一个时代。真正的作家,一定抓住了生活中最微小的塵埃并把它收集起来,日日夜夜地洗濯、沉淀,最终将之烧制成一朵闪光的“金蔷薇”。无论你的条件有多么苛刻,榜上提名的作品都可以当之无愧地列入其问。我们固然可以说自己现在生活的时代与作品描写的时代相去甚远,这种时空差异让我们与作者产生隔膜与距离,于是便不愿去读。即便我们承认某些古代作品中所谓的忠义观、生死观在今天已显得“另类”,但也绝不能简单地把它们定义为落后,更不能因此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共性——对于人基本价值与存在的探讨,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对人与外物关系的研究,这些都是跨越时空的永恒。若是明白了这点,那为什么我们还是死活读不下去呢?
恐怕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看看我们所处的时代吧,或许可以用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那句话来形容: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大部分人早已在现实社会中筋疲力尽,纷繁复杂的生活已使他们迟钝而麻木,疏于对精神世界的经营和锻造。于是,读书于他们而言,更多是一种消遣,一种在工作和家庭之外获得放松愉悦的途径。至于探索先哲的思想历程、通过与智者的对话提升自我,如此阅读观不仅不现实,而且可能是痛苦的。但我们知道,真正的读书从来都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走进那个经常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世界。这种阅读往往不仅不能舒缓现实带来的疲惫,甚至会造成读者与现实愈加紧张的关系:它会促使你去质疑,去审视,去推倒重来。这种阅读的对象,显然是,也只能是经典名著。
消遣娱乐的阅读观无形中剔除了人类文学的经典,遇见便“死活读不下去”。它非一朝一夕而成,有时候恐怕要追溯到一个人幼年时期所受的教育,再加之成年后的个人经历、交往人群、职业环境等。
只有那些真正把读书看作人生大事、乐事的人,才会静下心来去细细品味经典书籍;只有把读书视为提高教养的途径的人,才会有勇气去攀登人类文学的高峰。而他们,自会在今后的人生路上获得冥冥之中的感悟。书,向来是于无用中有大用。
读得下去也好,读不下去也罢,阅读终究是件私事。对社会来说,只有改变读书的观念,才有可能在当代让曾经的经典焕发生机。当然,不必强求。书,本就多样,况乎人?人,本就多样,况乎思想?
名师点评
拨开表面看本质,“死活读不下去”的背后其实是浅薄的阅读观念,这是本文作者主要探讨的问题。时代对人的最大影响是观念的形成,能说到这一点,思考便具有了一定的深度。
(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