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剪段时光慢品味

2016-11-21张明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记叙文生活

张明

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在他去世后被从一堆手稿中发掘出来,收录在了他的诗集《云雀叫了一整天》中。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刘胡轶看到这首诗后,被诗中的意境深深吸引,为之配上旋律,并特意在结尾加上了蒙古长调。2015年1月,刘胡轶以这首曲子参加“中国好歌曲”第二季。2015年的春晚舞台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与著名钢琴演奏家郎朗联袂伴奏,刘欢深情地演唱了这首《从前慢》,使这首诗和这首歌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一位乐评人这样评价《从前慢》:“意境美,仔细体味‘变得慢’‘邮件都慢’这两处,散发出的不是旋律的美感,而是文字缓行缓止的音律感。”

而关于慢生活、关于生活的快节奏和内心的慢情致也再一次引起社会热议。

在一个发展越来越快的世界,“慢”能否转化成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感悟?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快”与“慢”?

请根据你的感悟或思考写一篇文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字数800字左右。

题目解析

这个题目在审题上没有太大的难度,写作过程中只要围绕着话题展开都是切题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写道:写作旨在“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成文,重在落实好“三个转化”,即由试题到生活的转化、由生活到认识的转化、由认识到表达的转化。这样,写作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将试题转化为以个体视角体察社会生活,联系自身经历,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而用文字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关于“快与慢”的话题,既是一个充满哲理的永恒话题,也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体验话题。虽然这个作文题的审题难度不大,但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是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其一,时代性。题目中“一个发展越来越快的世界”指的是当今世界,写作不能脱离这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因而必须考虑到“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因素,不宜将感悟与思考的背景设置到农耕文明时代,譬如有的同学在作文中呈现的是陶渊明的怡然陶醉、魏晋时代“竹林七贤”的散淡和舒缓,这就脱离了题目要求的时代背景。

其二,对立统一性。快与慢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两种不同状态,本无优劣之分。快有快的速度、快的效率、快的体验、快的激情,慢有慢的情味、慢的悠远、慢的精致、慢的哲思。人们跟上时代的潮流去追求速度与激情,是与时俱进,无可厚非。只是,高速发展的社会、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已经让人们渐渐丧失了静静欣赏生活中那些美好的耐心。美好的事物是需要一颗平静的心,甚至是漫长的等待去观察、去体悟、去感受的,而时代的迅猛变化却在逐渐侵蚀着这样的美好,仿佛飞速旋转的时光机器吞噬着一切需要慢生活来见证的美丽。正因为如此,《从前慢》中“日色”“车”“马”“邮件”“钥匙”“锁”等鲜明的意象,才把人们的思绪带回了那种淳朴美好的慢生活的意境之中。

先看几个学生考场作文的片段。

片段一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当汽车代替了马匹,可有人停下来只为一嗅野花芬芳?当网络取代了书籍,可有人停下来只为思考一个社会现象?当微信湮没了信件,可有人停下来只为细品寄信人的真情?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一日游,却鲜有人驻足只为此地风流。

…………

黑白键上灵动的双手,奏响繁复的曲调;素宣上恣意的狼毫,书写飘逸的汉字。看似简单的曲子,看似一挥而就的作品,蕴含的必是数年之功。人前的那一刻,人后的那些年,快不得,也只有慢方得感慨一句“唯手熟尔”。

…………

时间就像一张砂纸,慢慢打磨出金属的光泽;也像匠人一层层刷成的漆器,蕴含着恰到好处的厚度与独特的匠心。

不妨跟在幼儿身后走,你会觉得一切都不一样:步伐放得慢了,鸟鸣声没有那么吵人了,丁香已开了许久此时才闻其芬芳。谁不想让时光静止片刻?时钟依然嘀嗒不停,我们何须让自己的频率变得和它一样?我们自己的节奏,时如繁弦急管,时如余音悠长。放弃交通工具,选择步行,遇见乞者时可把带有我们温度的钱币递给他,让他感受到我们的祝福。我们也可用目光温暖这城市,这样,才算是在这个城市生活过。

慢下来,请下马观花,花儿在静待它的知音;请写一封信,信可以带着你的温度去到你关心的人手中;请读一份报纸,报纸可以让你品人间百态。重拾旧时光的朴素,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下马观花,花不解语也可人。

——北大附中高三张诗雅

文章开头引木心的诗句,既扣主题,又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之中。可当你还沉浸在木心所营造的那个诗意世界时,作者却运用一连串的反问句,针对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发出一个个疑问,将快节奏生活中缺少宁静、淳朴的现实呈现在你面前,让你觉察现实生活诗意的缺失。随后呼唤人们“下马观花”,放慢脚步,去聆听生命的美妙,感受大地上的生命,找回那一份安然、恬淡、素朴的心境。

片段二

一直非常喜欢这两句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那蒙蒙的细雨,那轻柔的花瓣,被慢慢行进的诗人捕捉到了。在雨中在花中,诗人看到了一个奇妙空灵的世界。这样美好的体验,这样细腻的心灵,我们却不曾拥有。因为,我们的时代太快了,我们的生活太快了。这样快的生活,如同冲泡久了的茶水,索然无味。高速发展的社会,车轮碾碎了花瓣,玻璃挡住了雨丝,路上的鸣笛噪声取代了浔阳江头的琵琶乐曲。我们,不再看路边的风景了,因为太快,根本来不及看。

终于,很多人选择放弃快节奏的生活。但是,当他们停下快速的脚步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他们从未体验过生活的慢节奏,他们不懂得怎样慢下来。很多人便以无所事事、娱乐至死为慢。他们的慢不是真正的慢。真正的慢是能在瓦尔登湖畔静思的慢,是能到鹭鸶的国度寻找初心的慢。慢,不等于停下脚步,而是去慢慢看清生活,去慢慢体会生活朴素的精致,去慢慢发现活着的意义。慢慢地,我们的心灵不再空虚;慢慢地,我们的境界越来越高。

所以,慢下来吧。不是让自己不再前进,而是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去看清生活与灵魂,去理解活着的意义。给自己时间,去抬头欣赏星星的舞蹈,去俯耳倾听夏风的呢喃;给自己时间,去思考自己今天的收获,并反思自己的不足,决定明天前进的方向。

慢慢地,我们离随波逐流之路越来越远;

慢慢地,我们看清世界;

慢慢地,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

慢慢地,我们证明自己活着。

慢慢地,我们会感叹,慢,才有生活!

——北大附中高三杨敏文

虽然只是部分段落,但也可以看出这是一篇见情致、见思考、见积累、见文采、见格调的好文。开头用两句唐诗引出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感受,抒写了自己的心灵情趣,见情致;接下来以饱蘸文学积累的笔触,批判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浮躁,见思考,也见积累;文章没有惊涛骇浪、大河奔流般的愤世嫉俗,而是以富于文采的文字娓娓道来,形成了小桥流水般的独特格调,见文采,同时见格调。

如今,无论是在高考的试题中,还是在平常的高考模拟测验中,虽然命题要求中常常注明“文体不限”“文体自定”或“自选文体”,但实际上考生写作时选择写记叙文的少之又少,构思缜密、形象鲜明、叙述曲折生动、描写准确细腻的考场记叙文更是凤毛麟角。难怪北大中文系一位教授这样评价那些刚从中学踏入北大校门的“翘楚”的叙述能力:就连从北大南门到百年讲堂这二百多米距离内发生的事都叙述不清楚。最近幾年,北大自主招生考试的作文命题大多就是让考生讲故事。2015年高考北京卷的两个作文题中,其中一个就是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下面的两篇例文都是记叙文。这两篇文章所叙之事都与火车有关。火车既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我们这个时代“快”的象征,这就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一个很好的参照背景;两篇文章都关乎亲情,而这种美好的情感却只有在慢生活的细腻中才能品味得出。于是,故事就在“快”与“慢”的反差中展开。

猜你喜欢

记叙文生活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SOLO分类理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评价中的运用
高中记叙文写作技巧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水煮生活乐趣十足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