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明与阴影,真实的美好

2016-11-21李明珠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黑白照片阴影光明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也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关注的重点之一。高考作文命题要求学生具有思维理性,能辩证地看待事物,拥有思辨能力。而思辨能力的培养不论对个人的发展乃至民族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近几年高考作文发展趋势由文向质,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理性,希冀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是形象思维,还有理性思维。基于此,高考作文中关于对立统一的题目越来越多,例如2015年广东卷“接近自然的近与远”、重庆卷“老实与聪明”、上海卷“内心的坚硬与柔软”,2014年广东卷“传统与科技”、北京卷“老规矩的过去与现在”、江苏卷“青春的短暂与永恒”、上海卷“穿越沙漠的自由与不自由”等等。事实上,这类作文题确实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作文题内涵丰富开阔,能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让阅读多、思考深的考生有更好的展现平台。

题目

有人说,世上的一切真实、一切变化、一切美好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题目解析

本题改编自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题目显然是希望我们围绕“光明和阴影”这两个相对概念展开写作。这对概念是一个事物的两面。根据选材不同,“光明和阴影”对应的概念也不同,学生较易把握。但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这对概念要融合在一个统一体当中出现,就像一片树叶的正反面,而不能是一片树叶的“光明”一面和一只小鸟的“阴影”一面。同时,这个统一体还须满足一个前提:它属于“真实”“变化”“美好”这三个词中任何一词所涵盖的范畴。因此,只有同时照应这三个审题要点,才能写出一篇吻合题意的佳作。

由于材料中用“真实”一词替换了列夫·托尔斯泰原话中的“魅力”一词,写作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因为“真实”所涵盖的范畴十分广泛。学生只要在文中将所选素材与“真实”二字稍加勾连和照应,即可满足上述第三点审题要求。文章着墨点应在所选素材具体如何体现“光明和阴影”统一存在上。而文章的难点,即见识的高下之分,就在如何理解“光明和阴影”在一个统一体内的辩证关系,探究“光明和阴影”统一在“真实”“美好”“变化”之中的意义。

在写辩证关系这类作文时,一般情况下,“选材是人物、立意在人生”比较容易下笔成文,但本题如是写,行文会稍嫌滞淤。探究其深层次原因,大概是这个题目当中所要求的“光明和阴影”是统一在某个层面上。严格来说,一个人物“光明”和“阴影”的两面最好是在一个层面上,比如性格、创作、成就、品质等,但是,这样写下去就会发生些许矛盾。例如写凡·高、毕加索等画家时,他们“光明”的一面必然体现在画作成就和艺术影响上,而“阴影”一面则是体现在性格上,严格来讲,这并不是人物这个统一体同一层面的两面,而是“成就”和“性格”两个层面,这样就需要加以说明,比如将“统一体”概念界定为凡·高的生命状态或留给后世的印象。这一点要求固然严格,但也是必要的,否则文章的落脚点很容易变得空泛和浅俗。

镜头下的光一影 李正域

黑白照片是我的最爱。

这与怀旧抑或崇尚复古的心态没有关系。我只是单纯地觉得,透过黑白照片,你将感受到更多的东西:构图的节奏,空气的气味,或明或暗、交替呈现的光之韵律,身处苍茫天地间的渺小人类的呼喊……凡此种种,透过黑白照这一媒介,表现得尤为真切。

从表面上讲,若照片中的“白”代表着“光”,那么“黑”便代表着“影”。

摄影师是一项“做减法”的工作:将世界抽离出一份样本,呈现在照片上,这是一种减法;将照片中的物象规则排列,删去不必要的部分,这是一种减法;同样地,将色彩由纷杂删减为单一,也是一种减法。由此观之,黑白照乃是精髓中之精髓。极简的画面,给人带来的是深入骨髓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是灵魂深处的共鸣与震颤。

就如同从客观现象中總结出的数学公式成为真理而被众生顶礼膜拜一样,黑白照在艺术美的表现层面起到了同样的效果。它也如同从现实纷杂的美丽中提取的一个公式,成为一种抽象的美学的核心。简洁而又美丽,与现实相交融又相隔绝,如此真实又如此虚幻——摄影师有意无意地在现实与观察者之间立起了一道透明的高墙,真实与美好就在高墙另一边的世界里隐隐闪烁,若即若离,仿佛触手可及,但人们却怎么也不可能真正走进那个世界。艺术的终极之美便应运而生。

许多人对于黑白照的认知是局限的,这是因为黑白照本身的视觉属性给观看者的感官带来了压力。这样的压力往往会使人们联想起罪恶、苦难、死亡等种种负能量的代名词,让一般人下意识地敬而远之。但实际上,往往这些才是通往真实的艺术圣殿的必经之路。只有克服了那些先入为主的认知,才有可能看到阴暗的苦难背后闪耀着的人性光芒。

因此从本质上讲,每一张优秀的黑白照片,都是背负着光明与阴影的深刻表达。唯有接受了二者的人,才有可能真正客观地看待这个世界,并从表征上总结规律,探寻本质,并表达这一本质。这个时代的大众可能永远不会理解一个黑白照摄影师在呐喊着什么、对抗着什么,在舆论与他人的眼光之下,他们如此孤单落寞,却又如此特立独行,不甘屈从。他们没有振臂一呼便能改变审美大潮的能力,他们能做的就是不断体感、表达,体感、表达,从成百上千的痛苦和艰难背后挖掘人性的余温——镜头是唯一的媒介。

许多许多年以后,人们或许会这样评价: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而私以为,时代越是浮躁,身处这一时代的猛士便越为可贵。黑白照摄影师及其作品,将在时代的浪潮中站住他们的脚。那时,我们或许不记得若干年前谁赚到了五百万,谁升了官谁降了职,我们甚至会忘记这些照片的名字。但它们主人灵魂的碎片将被保存下来,不管以何种方式。只要照片存在一天,其主人的精神就将以另外的方式在这世间延续。

名师点评

本文选材“黑白照片”,将其归为“美好”这一范畴加以论述,并巧妙、准确地扣合了材料里“光明和阴影”的相对概念。基于此,作者论证了“光明与阴影”统一在“黑白照片”中产生的抽象、简洁却又真实、复杂的美,不仅是照片内容呈现的,更是摄影者内心呐喊的。结尾呼吁我们能够正视这种美,并能够透过这种美的表象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文章选材新颖、巧妙,立意深刻、脱俗,引人深思。

(李明珠)

光影构造英雄 霍沁园

古典绘画中,作为主角,英雄的形象总是出现在亮光处,在背后阴影的衬托下立于整幅画面的中心。然而,若是仔细观察品味便会发现,在那些英雄形象呼之欲出的经典作品中,英雄虽站在强光下,整个形象却仍是由不同灰度的阴影和几处高光构成的。不独绘画,几乎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在试图构造英雄的形象。譬如戏剧,同样以复杂的光影关系构造生动的英雄形象,只是戏剧中“光”与“影”的概念不如绘画这般形象。

一个英雄的形象,其光明的一面无疑是最为突出最引人注目的。这光明面便是其超乎常人的正能量,以及其使人景仰崇拜的人格魅力。《伊利亚特》中的阿喀琉斯无疑是戏剧中最为经典的悲剧英雄形象,他的光明——他的勇武,他无所畏惧的姿态,他的情义深重、爱憎分明——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也是观众对其形象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观众在第一眼看到这光明的一面时,便在心中建立起一个如日神般伟岸的高大形象来。光明是成为英雄的根本,在英雄的进化与演变中,是被保留的、几乎没有改变的部分,无论英雄是叫阿喀琉斯,还是库丘林、齐格飞,或是后羿,无论其出自古代的史诗或是现代的漫画。

好的英雄戏往往也是悲剧戏,而使亘古不变的英雄戏码富于变化,使英雄的形象完整,使一个英雄形象带来悲悯和深思的,往往便是强光背后的阴影。对于英雄形象本身来讲,这个阴影,是其自身的人格缺陷与悲剧性。在古希腊戏剧对英雄形象的界定中,其神性与功绩是光明的一面,而其令人怜悯的部分就是我所讲的悲剧性。这种悲剧性往往埋根于英雄身上与常人相通的、普遍的性格中,或是与其超人的能力相伴而来。前者如阿喀琉斯的自负、固执,阿喀琉斯拥有常人没有的神力,却也像常人一样因自负与固执而陷入悲剧人生;后者在凯尔特英雄中尤为常见,带来荣耀的祝福往往也是导向死亡的詛咒,这也正是凯尔特人历史的写照。戏如人生,人在看戏时,总是在戏中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戳到了自己的痛处,才会有所感、有所思,故而戏剧中的英雄形象,光明只是一个惯用的对比、衬托的手法,强光反衬下的重重阴影,才是戏剧本身的需求。

戏剧是短暂的、浓缩的,以短暂的戏剧歌颂英雄的一生,因此必须是激烈的,这也就使得其中光明与阴影的对比运用更加重要,同时需要这对比更加强烈。因为短短一出戏,只有在强烈的对比当中,才能够体现这个英雄形象的美好与真实。一片光明中的日神并非英雄,阴霾中一束强光下,如高大的乔木般倒下的日神,才是完美的英雄。

名师点评

本文选材“古希腊戏剧”,归为“美好”这一范畴,具体而详尽地阐述了在古希腊戏剧创作中通过“光明与阴影”的统一运用而产生的美好的艺术效果,可见作者积累之丰富,文章同时阐述了英雄“光明与阴影”的形象、戏剧创作“光明与阴影”的设计两大内容,但又自然地统一在一篇文章中,可见作者驾驭文字能力之强。

(李明珠)

猜你喜欢

黑白照片阴影光明
姚玉峰:给3万人带来光明
传统制作让我着迷
为你守护光明
阴影记
剧坑太深请小心
阴影
静夜
让历史鲜活起来
阴影魔怪
浅谈汉语学习中的“听”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