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言行不一的父母会养出怎样的娃

2016-11-21王小毛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漫画书姐夫小姨

王小毛

小外甥成成放暑假了,携一堆作业来我家小住。我遵照大姐的要求,提前和成成约定规则,写完作业才能玩,他答应得可痛快了。可是,我给他送水果的时候才发现,他竟然在看漫画!

我有点儿生气地说:“成成说话不算数哦!”

成成淡定地放下漫画书,说:“好啦小姨,我马上写作业。”

然而,10分钟后,我再次突击检查,发现他还是在看漫画书!这次见到我,他直接跟我说:“小姨,要不我明天再写作业吧。”

其实,看漫画书没有问题,我只是不能释然他在这件事中表现出的态度,总感觉他在应付我,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完全脱离。

成成在我家住了一周时间,彻底把我变成“乱室佳人”。他每用完一样东西,总是随手放。有一天,我非常严肃地跟他说:“下次用完东西,你要放回原来的地方去!”

成成瞪着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问:“用完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回原处?”我平复了情绪,开始跟他解释这种生活习惯的好处,结果却差点儿被他的回复憋出内伤。“小姨,我爸爸妈妈用完东西也不会放回去呀!”这下我算明白根儿出在哪里了。

当天晚上,我给大姐打电话,想跟她谈谈成成的问题。她像往常一样,回了句:“我现在好忙,改天我给你回电话!”她刚想挂掉,我急忙问了句:“‘改天是哪天?”

她总是这样,类似“改天给你打电话”“以后再说”的句式天天被她挂在嘴边儿,就好像大家都听不出她话里的敷衍一样。这让我想起成成对我的态度,真是母子。

那天,我把成成送到闺蜜家,然后以替成成回家取东西为由,强行让姐姐留在家里等我。一进她家,只看见满地的鞋,沙发、摇椅、跑步机都秒变“衣架子”,各种杂志、报纸、图书散落在角落,和成成丢漫画书的风格如出一辙。

我一边参观一边发出“啧啧”的声音,最后总结了句:“从这个家里出来,你们个个配得上‘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诗。”

大姐不好意思地笑笑:“唉,创业初期实在太忙,什么都顾不上,以后再说吧。”

我赶紧阻止她:“得了吧,你打算放到‘以后去兑现的事儿可太多了!”

大姐忙,我便直接说明来意,把成成在我家的表现说了一遍。小孩子在成长中显现的问题,家长不能轻视。比如,说话不算数到最后就会演变成严重的诚信问题;不能把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而这两个毛病,是他在生活中逐渐习得的,学习标杆就是爸爸和妈妈。

姐姐和姐夫在外面拼死拼活,大半是为了成成。但教育孩子是一个繁复的工程,仅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是不够的。即便送孩子去最好的学校就读、找最好的老师教授知识,都抵不过一个事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内力。

大姐叹了口气,说:“好像确实是这样,那你快说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送给她四个字—以身作则。其实,仔细观察身边的父母,类似事件比比皆是。有的父母,一边告诫孩子要守秩序,一边排队时加塞儿;一边告诫孩子遵守交通规则,一边带着孩子闯红灯;一边告诫孩子不能贪玩,一边拿起手机放不下来……

如此下去,孩子会很矛盾:我到底应该遵照哪个标准?父母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孩子最后自然会去模仿家长的行为,于是,所有的劝诫都变成了不痛不痒、毫无意义的唠叨。所以,孩子越来越偏离教育方向,并不是因为父母做得不够多,而是因为父母言行不一,自相矛盾,没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姐姐问:“那我具体该怎么办呢?”我说:“你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把你常说的‘改天变成‘这周四‘下周三这些具体的时间;要有合约精神,承诺的事情要及时践行;你在喊成成收拾东西之前,至少先把自己的屋子收拾干净。”

一周后,姐姐和姐夫这对大忙人忽然来到我家,说是要带成成去划船。不过成成一点儿都不惊喜,反而淡淡地问:“你们真的有时间带我去吗?”

姐夫赶紧笑着说:“当然了,爸爸不是早就说过等有时间就带你去划船吗?现在爸爸有时间啦,说过的话当然要算数啊!”

成成眨了眨眼睛,大概是感觉这样的爸爸妈妈和平时不太一样,不过看得出他很高兴,毕竟,划船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而这张“口头支票”是姐夫在去年开出来的。

第二天,我去姐姐家接成成,见她正在整理杂物。为了提醒自己注意影响,她还在门上贴了几条家规,比如不乱扔乱放、少玩手机等来约束自己和姐夫。她苦笑着说:“唉,难怪很多要求孩子做不到,因为成人做起来也很难的。”我拍拍她的肩膀以示鼓励,祝愿她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上,顺利完成自己的二次成长。

猜你喜欢

漫画书姐夫小姨
小姨来我家
测谎仪
还书
漫长的收买行为
喝醉的代价
你昨晚在哪
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