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

2016-11-21王楷博

商情 2016年39期
关键词: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摘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一时间,各类企业组织都竞相采用这一标准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但实施结果却大相径庭。文章对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概念进行了概括,对影响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了保证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认证;研究

一、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

按照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质量的定义,质量即“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质量的主体包括产品、过程和体系。显然,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起码是能够满足顾客和相关方的需要及期望的体系。这里包含着对有效性的最基本的也是最终的判断标准,即对顾客和相关方需求满足的程度,程度越高,有效性则越强。审核是确保企业所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并且能够自我发现问题并不断自我完善的基本手段。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结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标准和有关法规的符合性判断,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体系的有效性的判断。通常在认证审核中,对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判断结论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对顾客及相关方的需要满足的程度;(2)能够实现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3)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自我完善的机制;(4)质量过程得到了控制,质量损失减少,质量成本逐渐降低。

二、制约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一)企业最高领导层对认证的思想认识,是最关键的因素和先决条件

他对质量工作的态度、作为和知识水平,影响着质量管理实践的成败,将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产生最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ISO9000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要求最高管理层的积极参与和实践,而我们一些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却“充分授权”,委托别人代管,使之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严重不足。

(二)质量管理与企业缺乏系统性融合

一是ISO9000标准中许多管理意识没有从质量保证向质量管理延伸,渗透到企业和各个角落,也未能结合企业的实际形成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的机制,形式上虽与标准对应,而实际却割裂了业务流程,导致控制目标不明确,质量点失控。

(三)质量管理体系程序的合理性及其实施状态存在问题

质量管理是要制定标准、程序文件,控制记录,但是这种控制一旦走向极端,就会变成官僚主义。那些无关的规则、记录和统计数据喧宾夺主,成为质量管理的荒谬主题,而产品和服务本身却反而被淡化了。一些企业将ISO9000的要素及其衍生的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机械化,管理的重心无形中转向了检查质量记录,一些部门职工甚至拧造记录。

(四)企业的管理基础差

管理构懈、纪律松驰,有法不依、有令不行的现象普通存在,不少企业尚未建立用户决定质量的理念和以市场为导向的质量管理战略。

(五)认证市场的不规范

一些认证机构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抢占市场,扰乱认证秩序,使本身严谨的认证工作流于形式。认证机构的监督检查,军品每半年一次,方法是每次抽查几个要素,一事一议,不能系统反映问题,因而企业缺乏系统性的整改。

(六)一些新闻媒介对认证的夸大和误解,导致短期经营作风和思想的影响

一些国防工业企业短期行为和追逐短期利益。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是急功近利,对质量经营发展和战略缺乏长远规划,在质量认证上的表现为:不重视基础工作,形式主义十分严重,认证后对如何结合自己管理实践,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本没有打算和计划。

三、企业认证有效性保证因素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是发展和动态变化的,它既受企业发展、内部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市场因素、用户需求变化的驱动。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建立企业激励和培训机制,强化对职工的持续的技术和教育培训。我们都知道质量管理的宗旨体现是以“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好坏,取决于企业职工的素质,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就必须做好培训培育,通过培训教育,以理解用户与企业的关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使每个职工进入体系质量职能分配所规定的“角色”,从而自觉地而不是被迫地承担起在体系运行中自身的质量职责。

其次,企业是通过过程网络来提供稳定的产品质量。一个相互协调和相容的过程网络,不仅使过程易于实施、控制、验证和提供预期的结果,也给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当体系程序确定后,决定过程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人,要将不合格的人员转化为合格的人员,从这个意义上讲,培训是极为重要的过程。对职工的持续培训教育是提高体系有效性的根本性措施,是保证体系认证有效性的源和本。

再次,制定富有创新精神的资源政策,坚持质量否决。建立质量效益工资制度,严格质量奖惩纪律,特别是重惩的力度,以迫使职工自觉执行质量标准,确保自己不出质量问题。

最后,以行业的最高水平作为努力目标。注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R&D),突出拳头产品,形成多品种、多系列并进的、合建的产品结构。按市场营销理论,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推期。企业要应用统计技术,研究自己产品当前所处的阶段,当产品处于成熟期,市场销路相对较好时,就应及时改进传统产品或开发新产品,并迅速投放市场,并以此带动和支撑其它品种的销路。

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计量系统。将产品计量这个手段,以检定,校准和测试三位一体的方式,纳入产品的研制、试验、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形成一个完备的保障体系。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企业取证之后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正轨的开始。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稳定而优异的产品质量,必须端正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态度,克服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以“我”为主,从自身找问题,坚决贯彻以顾客为中心,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采用各种具有可实施型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体系,努力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这样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才能达到,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参考文献:

[1]袁俊.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问题的探讨[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14(6)

[2]许建国.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6)

作者简介:

王楷博(1986-),男,汉族,天津人,长城(天津)质量保证中心。

猜你喜欢

认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浅谈输变电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发展
基于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开放实验室管理与探索
小林印务:绿色印刷 不只“认证”这么简单
中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ASME钢印锅炉安全阀PE认证实践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军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