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

2016-11-21李楠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汉语言人文文学

李楠

内容摘要: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文化在发展传承过程中的结晶,是传统教育的载体,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起着重大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言文学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日益走向国际化和产业化。尤其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作为桥梁纽带,拉近了我国与世界的距离,让更多的人认识了中国。而本文着重介绍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及教学策略。

关健词:新媒体环境 汉语言文学 教学策略

1.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即新媒体环境。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区域间信息传播的界限,使其接收信息的渠道变得不再单一,且新媒体可融文字、音频、视频为一体,能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正是基于新媒体的这些特点,进而提供给汉语言文学一片肥沃的土壤,使其得到了广泛传播,使其走向国际化,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途径也因新媒体的兴起而增多,比如: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外,也可以在网上搜集汉语言文学的相关视频或者其他高校老师的讲课视频,甚至可以跟专家、教授在线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此外也可以关注汉语言文学贴吧,在这个贴吧里学生既可以发表自己的言论,也可以抛砖引玉引出别人的高见;在这个贴吧里,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进步,共同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正是基于这种新媒体环境,学生接收知识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课堂,也可以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跟世界接轨,同世界交流,进而拓宽视野。这也就意味着老师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传道、解惑。

2.教学策略

2.1把多媒体工具运用到课堂中。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如雨后春笋入住寻常百姓家,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大大提高了教师授课效率,而且也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进而对提高学生的成绩大有裨益。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尽可能的把现代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当中,以便能将课本中“静”的东西变成“动”的东西或化繁为简,充分利用音频视频等形式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觉得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主动,更加具有兴趣,那么就能更容易理解知识的内涵,给学生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让学生充当彼此的老师。教师应该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协作以及动手的能力。例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分组讨论有关汉语言文学的相关内容,最后让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讲台上充当教师的角色,把对汉语言文学的一些了解用自己的方式在课堂上讲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主人公意识,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会使他们更容易也更乐意投入到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中。

2.3注重人文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人文素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素养,也是立足于当今社会自身所必不能少的素养。所以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才,一名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那么就必须接受人文教育也就是说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显得极为重要,而我国汉语言文学教材中则充斥着非常浓郁的人民精神内涵,蕴含着非常深刻的人文性思想,所以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其中蕴含的人文思想,让汉语言文学的独有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让更多的人更加主动且充满兴趣的去学习汉语言文学。

2.4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传统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采用的是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的讲,学生在底下昏昏沉沉的听,学生与教师之间就像被一条银河阻隔,极少进行积极的交流与互动。这样不但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而且极易使坐在下面的学生走思、犯困,长此以往,必定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汉语言的兴趣,因为新媒体环境下的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课会更加挑剔。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师也应顺应时代,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融入更多新鲜的东西,以此来进行更好的教学。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师与学生不在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多的是朋友关系,要积极的进行朋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便发现学生的优势,因材施教,并令其发扬光大。并且作为一名新时代合格的教师应知道,好的教学模式应该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也要能够包容学生的差异性,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容纳百川的胸怀,倾听并理解每一位学生,并提供给学生更加广阔的自由发挥时间。只有这样,才会使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课堂如沐春风,充满生机与活力。

3.结束语

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人们通过学习汉语言,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民族灿烂而悠久的文化。随着中国的世界地位不断上升,并逐渐以大国的姿态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汉语言也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汉语言在全球升温,所以我们应好好把握机会,通过新媒体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扬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更过的人学习汉语言。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医学院)

猜你喜欢

汉语言人文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