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职位高校学生干部的考察选拔维度探索
2016-11-21王楠楠
王楠楠
【摘要】学生干部是高校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职业能力的视角,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高校学生干部考察选拔时针对不同职位需关注的关键能力,并提出了干部选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建立新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生干部 职业能力 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16-02
一、问题提出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在学生自我管理、教育、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高校中学生干部分有校、系、班三级,职务上又有团委副书记(团支书)、学生会主席、各部长(班委)等等。他们活跃在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等各种团体和组织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桥梁和纽带。[1]如何选拔高素质学生干部队伍,提升干部能力, 既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质量,也影响班级和学生社团组织的健康成长。
目前,在高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新时代大学生相较以往特点鲜明,渴望独立追求个性,兴趣爱好广泛,敢于挑战权威。这些时代特点要求对学生干部选拔更有针对性,培养模式更有系统规划。然而大多数高校学生管理者在选用、培养学生干部还沿用传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管理,轻选拔的现象。在选拔方式上,常见的任命和选举方式均有弊端,两种选拔学生干部的模式在维度上较为单一,对学生的性格、能力特点及其与职务的匹配性考虑不足。此外,以任命的方式选拔学生干部,结果往往受到管理者的主观经验影响。学生工作管理者多数并没有人事工作经验,也很少接受选拔干部方面知识培训,在考量学生干部候选人的时候难免顾此失彼。而如果以选举的方式选拔干部,投票的学生代表考量的常常局限于学生干部上台参选演讲短短十多分钟展现出的亲和力、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利用现代职业特质理论,分析学生干部不同职务的职业能力需求,改进传统的学生干部选拔模式,促进高校学生干部选任工作的客观公正、系统全面、有针对性的推进。[2]
二、研究方法
针对学生干部的指导老师开展深度访谈。对象为宁德师范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龙岩学院等几所本科高校工作经验超过五年的学工管理者。访谈的话题包括针对不同的学生干部职务,期望的学生干部性格特点和能力构成以及对高校学生干部选任工作的建议或意见。
根据深度访谈的结果,整理记录、提炼出每个被访者在叙述自己认为优秀的学生干部的职业能力和考核维度。将这些能力进行分类整合,按照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师辛迪·梵和理查德·鲍尔斯职业能力三分法[3],分为专业知识技能15项、可迁移技能28项和自我管理技能或职业素养20项,并编码见表1。将这些职业能力确立为初始职业能力考核维度,并制作成问卷。
针对学生干部的工作对象(普通在校大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对象为宁德师范学院大学本科三、四年级学生。问卷内容为63项职业能力考核维度及其简要定义。要求被调查大学生针对9个不同的学生干部职务从63项职业能力考核维度中勾选认为最重要的考核维度3-6项。样本数为503 人,其中回收有效问卷477份,总有效回收率达94.8%。
三、结果与分析
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以下九个不同职位的高校学生干部职业能力需求,按照问卷提及频次排序。
从数据上来看,专业知识技能(编码K1-K15)是职业能力最凸显的部分,与职位匹配的专业知识技能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不同职位之间少有交叉。比如与组织部(组织委员)对应的组织制度知识等,体育部(体育委员)对应的体育运动知识等。但是在整个学生干部职业技能体系中占据的比重不大。
可迁移技能(编码S1-S28)指个体所能胜任的活动,具体表现为一个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内容,如组织、表演、维修等。在深度访谈中,学生工作管理者提及最多也更为看重。问卷调查的结果,不同职位的学生干部所需要的可迁移技能区分度较大。总的来说,工作上的统筹计划安排、语言上的交流沟通汇报、材料收集记录总结是比较通用的能力。在校园里,学生干部并没有真正的权力,更多地是服务和起到老师和同学之间桥梁纽带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干部一般是在学工管理者和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所以在职业能力中团队领导带领、决策指导之类的能力较少被提及。
自我管理技能(编码A1-S20)常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品质,在问卷的统计来看,自我管理技能占学生职业能力中很大的比重,不同职位的学生干部的要求也比较相近。集中在凝聚力、创新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这几项能力上。
四、结论与策略
结合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在已有学生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立更有针对性的选任模式
针对不同职位的不同职业能力要求,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方式可以更为标准化。选拔之前,明确学校学生干部所需职业能力,才能针对性地设置不同题目,选拔到与岗位相符的学生干部,或者在相同的选拔中设置不同的权重。例如,近年来较新颖“无领导小组讨论( LGD) ”选拔模式[4],就可以针对不同的职位设置不同的考核关键指标。例如选拔学生会的学习部部长,则细心谨慎能力、自律守时将成为考察的关键指标,相比之下,创新意识指标的重要程度降低。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将培养和选拔有机结合在一起
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是相辅相成的。一直以来,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上多是先选拔后培养。在明确了不同职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后,可以尝试先培养后选拔,边培养边选拔。
首先,学生干部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是通过系统学习而来。可以通过各类培训,针对提升广大学生诸如组织制度、党团建设、心理学知识等专业知识技能,在选拔之前就能打好知识技能基础。其次提供锻炼相关可迁移技能的平台,可迁移技能是通过观察、实践、熟练等过程掌握。最后学生群体中多树立典型先进人物。让学生干部的潜在发展对象能通过认同、模仿、内化获得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
3.完善内部选拔和职务调整机制,保持人员配置的合理性。
尝试将企业先进人力资源理念、轮岗制度应用于学生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中。尝试班级学生干部、副部长等职位进行轮岗。通过轮岗制度可以实时考察学生干部的职业能力,实现动态人与职位相匹配。一方面工作岗位的调换有利于学生干部多种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不同岗位的轮换,有利于形成宏观思维政策大局观,新旧岗位的交替必然会产生阅历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互融合,推动工作创新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刘喆.高校学生干部群体现状和选拔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2]夏业领,靳强.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会发展新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171-173.
[3]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陈才烈,刘修阳,陈涛,张铖.高校学生干部选拔中的“LGD”模式探究[J].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5) : 209 -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