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古北水镇为例谈特色民俗村镇的传承与再造

2016-11-21岳晓婧周学江

山西建筑 2016年22期
关键词:民俗村古北水镇

岳晓婧 周学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以古北水镇为例谈特色民俗村镇的传承与再造

岳晓婧 周学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

通过对古北水镇的走访调研,介绍了古北水镇的传统文化特征,从特色民俗村落空间传承与再造要素入手,对古北水镇中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的传承与再造展开深度剖析,旨在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借鉴。

村落,原生环境,次生环境,空间形态

1 政策背景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城市居民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201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城镇化不是去乡村化,而是要延续文脉留住刻骨乡愁;同时指出城乡一体化不能搞成一样化,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方的人文和风俗”。随着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提出和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个性鲜明、风貌突出、内涵丰富的旅游小城镇彰显出其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文章结合京郊新星古北水镇调研实例,深入探讨特色民俗村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问题,旨在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和依据。

2 古北水镇概况

古北水镇在距离北京市区约120 km处的司马台长城景区内,总占地3.03 km2。水镇依托燕北长城文化、“水乡”等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内容涵盖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和旅游地产等,素有“北方小乌镇”之称。自建设以来,古北水镇实施了对北方传统村落民居有效的传承与再造,以其浓郁的北方聚落建筑风貌、独到的历史和文化展示功能、高品质综合休闲度假环境,成为新时期特色民俗度假村落建设的典范。

3 古北水镇的“传承与再造”

3.1 原生环境的传承与再造

1)“自然山水”的利用与提升。

古北水镇周边山环水绕,天然的山水环境是水镇建设的基础骨架,为水镇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摇篮。

a.水环境的改造与修复的落实。古北水镇的核心是“水”,小汤河穿镇而过,是“水镇”建设的重要依托和先决基础。历史上的小汤河一直受洪水的侵蚀与破坏,河道泥沙淤塞、水体污染、两岸长期处于无人维护状态。建设之初首先对河道进行梳理、建设跌水坝,对水面宽度进行有效控制,形成内湖型和河道型兼具的丰富的河道空间;依据地形地势以及功能需求创造次河道空间,丰富小汤河水系,形成连续贯通的水网体系;同时对驳岸进行多种形式处理,形成自然和人工有效结合的驳岸处理方式,结合驳岸对两侧景观进行修复与打造,整体空间由此变得灵动多变,强化了“水镇”的特色。

b.山环境的提升与导入的落实。古北水镇周边群山环绕,司马台长城坐落于群山之上,水镇以司马台长城及山体作为宏大背景,建设无不强调与山体的关系。首先水镇的建造中对山体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生态修复;其次,强化水镇与山体的联系,连接水镇与长城的专业登山路线;再次,水镇内部主要街道走向、重要景观节点,主要视线通廊的设置都保证对周边山体及长城的可视性,通过避让、框景、对景巧妙地将自然山体景观引入到建筑内部。水镇中水镇大酒店、入口码头、日月岛、山顶教堂这几个重要节点的选取都注重与长城对景关系的实现,为行进中的游人从不同角度提供观赏体验。

2)“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修复。

古北水镇地理位置险要,不仅拥有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更具有珍贵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最为著名的是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司马台长城,目前是我国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筑遗址。

a.规划阶段保护理念的提出。古北水镇是在原司马台三个自然古村落的基础上聚合而成的,早在规划初期,古北水镇规划就划定保护区,提出对现有的司马台长城、司马台营城等历史遗迹和原始村落景观进行有效保护。

b.建造过程保护理念的贯彻。古北水镇开发建设中始终将文物保护、古建筑修缮列为首要任务。在严格保护现存遗迹的基础上,对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修复,同时开展原有村落的环境治理,有效保留了原生态村落的自然、人文与景观环境,并通过点状的文物古迹、历史遗迹的保护拓展到全面、整体的水镇保护格局当中。目前水镇内部已形成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环境协调区四区来有效的控制引导水镇建设。

3.2 次生环境的传承与再造

1)“传统格局”的传承与再造。

a.传统街巷空间的传承。街巷的空间肌理和平面形态是北方传统村落空间的特色所在。传统村落自发生长的特性,街巷平面形式因此呈现自然曲折、丰富多变的格局。古北水镇新建的街巷力求原生化,追求具有北方特色的山地民居风格,街巷空间肌理借鉴了川底下、灵水村等北京典型传统村落的街巷空间格局,即在尊重地形与环境等客观条件下灵活确定街巷的布局、尺度、结构,形成生态有机、主次分明的道路系统,整体格局自然但不缺乏秩序,呈现自然生长的状态(如图1所示);每条道路的选择也充分考虑了景观的层次与节奏,通过街巷中心景、转折景、对景、借景的布局,以形成千变万化,跌宕起伏的街巷空间形态(如图2所示)。

b.特色院落空间的打造。古北水镇院落空间力求保持北方传统院落的空间模式与比例尺度,以达到整体空间的协调统一;新建的水镇院落内房屋大小、朝向、形状多根据场地的规模、形状加以灵活优化;在保持传统院落模式与格局下院落设计更加功能化处理,利用内院空间增设休息设施等供游客使用,成为满足游客公共交往活动的空间场所,并巧妙处理院落空间的分隔,形成既有共,又有相对私密的空间;院落间常采取设小门或过道等实现相互间的联系,方便游客参观游览,同时兼顾曲折多变的游览与简洁明快疏散通道的协调,整个院落空间极具秩序感和连续性(见图3)。

2)“建筑风貌”的控制与引导。

a.整体风貌的控制。古北水镇在规划之初就提出建筑风貌控制和指导政策,即在保护区范围周边划定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对区内的建筑风格、布局、色彩、高度提出严格的控制要求。在后期的建设当中也是严格执行,对不协调建筑予以拆除,所有新建建筑都是在保护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风貌统一、风格延续、尺度宜人,形成极具北方传统特色的典型民居建筑群落。

b.建筑细节的凸显。古北水镇中的建筑从风格到细节都注重浓郁地域特色的显现。首先,民居建设多就地取材,建造中选取了大量拆迁产生的废旧砖、瓦、木材等;其次,为了保护原有古建筑,延续村落原始风貌,建设本着“修旧如故,整修如故”的原则,大量采用了古建材料和传统修缮手法,将建筑赋予时代烙印(见图4);再次,建筑色彩的选取以黑、白、灰为主色调,与长城的基调协调;同时,在建筑细节方面,北方民居中的清水脊、照壁、砖雕和木雕等要素的运用,使建筑简洁却不简单、精致却不繁琐;建筑中大量雕饰、彩绘、景观小品等元素的反复出现,不仅丰富建筑文化内涵,更产生独特的环境氛围和地域特色。

3)“场所精神”的强化与再现。

在特色民俗村落内唯有丰富的、深刻反映地域文化内涵的精神文化注入,才更加深人们的记忆,引起游客的共鸣与联想。水镇内部设置多处具有典型历史人文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文化功能,包括戏楼、祠堂、书院、永顺染坊、古北镖局、司马小烧酒坊、

八旗会馆等主题馆,每个主题馆内从环境细节、景观小品的布设到活动内容的设置都突出主题,刺激着游客的观感,游客游览居住其间,全程可浸泡式互动参与,从而体验到传统民居文化和浓厚的民俗情怀。比如司马小烧酒坊再现当时古北水镇在通商交易中心时期的酿酒场景,并为游客提供近距离展示、教育、体验这种独特的传统酒文化的机会(如图5所示)。同时在公共交往活动场所内定期开展各类民俗活动,为居住于此的人提供交流活动、民俗体验的空间,让游客在无形的交流体验中产生无限共鸣。

4 结语

经过了五年时间的修复与建设,如今古北水镇已经盈笑纳客。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古北水镇的建设是一次新的探索和尝试,为特色民俗村落的传承与再造开辟了一种新的模式,有关特色民俗村落的传承与再造将是一个值得规划人长期努力、付出并且实践的过程,而此过程的结果是真正做到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

[1] 张大玉.传统村落风貌特色的保护传承与再生研究——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民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5(1):25-27.

[2] 张大玉,王爱恒.旅游背景下的院落空间设计——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3(3):97-100.

[3] 邱 红.密云休闲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模式和实施方式[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环境规划)[C].2015.

[4] 古北水镇长城脚下的现代版乌镇[J].北京农业,2014(22):40-42.

[5] 夏 璐.传统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以北京密云古北水镇民俗区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学位论文,2013.

[6] 董晓璇.基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构建研究——以古北水镇总体规划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

[7] 徐 鑫.旅游村镇的文化空间再造研究[D].厦门:华侨大学,2012.

Discussion on the inheri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s folk villages taking Gubei water town as an example

Yue Xiaojing Zhou Xuejiang

(ChinaUrbanPlanning&DesignInstitute,Beijing100044,China)

Through the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on Gubei water town,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features of in Gubei water town, from the spatial inheri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factor of characteristic folk villages, deeply discussed the inheritance and reconstruction of primary environment and secondary environment in Gubei water town, to provide operable methods and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village, primary environment, secondary environment, spatial form

1009-6825(2016)22-0022-02

2016-05-26

岳晓婧(1981- ),女,规划师; 周学江(1983- ),男,规划师

TU241.5

A

猜你喜欢

民俗村古北水镇
古北水镇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水韵古北
发展民俗村既要有里也要有面
首届“卡丹萨古北水镇国际钢琴、竖琴夏令营”开幕
隐匿在燕山深处的古城——古北水镇
绝杀
绝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