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塘繁育与同塘自繁自育青虾苗养殖青虾试验
2016-11-21王万兵
王万兵
专塘繁育与同塘自繁自育青虾苗养殖青虾试验
王万兵
为了提高青虾养殖效益,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联合安徽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在夏秋季青虾养殖生产(即7月下旬-8月上旬放养虾苗至春节前后销售)过程中,开展了不同青虾苗(即选购亲本专塘繁育与同塘自繁自育)养殖青虾技术试验,并取得显著的效果,试验虾塘10口,面积42亩,产青虾3192kg,亩产青虾76kg,其中捕获4cm以上商品虾2129kg,占青虾产量的66.7%;而对照塘10口,面积41亩,产青虾2665kg,亩产青虾65kg,其中捕获4cm以上商品虾1503kg,占青虾产量的56.4%。现将技术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前准备
1.池塘条件 虾塘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环境安静,交通便捷的地方,且虾池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长宽比1∶3,池埂不渗漏水,坡比1∶(3-4),水深1.2-1.4m,池底平坦,略向出水口倾斜,出水口设有集虾沟,进出水口设置60目筛绢网。
2.清塘消毒 6月中旬排干虾池积水,暴晒7-10d,虾苗下塘前15-20d,加水20-30cm,亩用5-10kg的31%漂白粉化水全池泼洒,虾苗下塘前5-7d再亩用茶籽粕5-10kg浸泡24小时后,化水全池均匀泼洒,并沿虾池四周浅滩处栽种伊乐藻、轮叶黑藻,且占虾池的面积不小于20%,青虾养殖过程中水草覆盖率不小于30%。
二、日常管理
1.青虾苗选择 试验池放养的青虾苗为经选育大水面野生青虾亲本,采用专塘繁育的青虾苗,对照池放养的虾苗为同塘自繁自育的青虾苗,虾苗放养时规格相对整齐,逆水性强,甲壳色泽半透明,附肢完整,肠道食物充实。
2.苗种放养 当繁育青虾苗长至1.2-1.5cm,即7月20-21日,对照塘放养青虾苗260万尾,亩均放养虾苗6.3万尾;7月26-27日,试验塘放养青虾苗252万尾,亩均放养虾苗6.0万尾,10-15d后2组虾塘亩均放养体长8-12cm花白鲢32尾。虾苗下塘时避开阳光直射,在后半夜至黎明时进行,且带水操作,动作要快。
3.饲料投喂 试验过程中均投喂青虾专用颗粒饲料。虾苗下塘初期,因虾苗规格大小不一,投喂粗蛋白≧36%的破碎料混合粒径1.5mm的颗粒饲料,投喂量占下塘虾苗体重的1.5%,15-20d后,投喂粗蛋白≧35%,粒径2.5mm的颗粒饲料,投饲量占存塘幼虾量的2%,每天投喂2次,上午7-8时占日投喂量30%,下午5-6时占70%,8月中旬-9月中旬投喂粗蛋白≧34%,粒径3mm的颗粒饲料,投饲量占存塘幼虾体重的3%-4%,每天下午投喂一次,9月下旬-11月中旬,投喂粗蛋白≧36%,粒径在3mm的颗粒饲料,投喂量占存塘虾重的4%-5%,并随水温下降而逐渐减少,投喂时注意定时、定位、定质、定量,不得随意改变投喂饲料的生产厂家或品牌,具体投喂量还须观察天气、水温、池水水质、青虾蜕皮生长及活动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多少,以避免饲料剩余,败坏池水水质;每隔10-20天用地笼(虾笼)抽检存塘青虾一次,查看青虾摄食、长势情况,以便调整青虾饲料的粗蛋白含量、粒径及投喂量。
4.勤巡塘观察 夏秋季青虾养殖勤于巡塘观察十分重要,每天午夜至清晨巡塘检查青虾活动及残饵情况,以便确定启动增氧机增氧和当日投喂饲料的增减;中午巡塘检查水温,观察虾池水质变化(包括水体透明度、藻相变化及水面漂浮物),便于确定换水或加注新水的多少;傍晚巡塘观察青虾活动摄食情况,并做好当日塘口生产记录,经常检查进排水口设置的筛绢网,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虾塘。
5.强化水质调控 人工养殖条件下,青虾喜弱光避强光,适宜栖息中度肥沃的养殖水体中,做到“夏满、秋勤、冬深”,通过加新水控制水位,周期施用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枯草芽孢杆菌、复合EM菌)改善池底环境和调节水质;总体上,7月下旬-8月下旬保持虾池水体透明度25-30cm,下塘后虾苗摄食到营养丰富的适口动物性饵料,8月底-10月初,加大换水量,保持虾池水体透明度30-35cm,促进青虾蜕皮生长,降低虾池水体生物量,减少青虾秋繁蚤状幼体成活率,有利于减少养殖青虾应激几率,提高青虾养殖产量及商品规格,10月中下旬后,保持虾池水位相对稳定,每隔7-10d,施用底质改良剂或微生态制剂一次,保持虾池水质“肥、活、嫩、爽”,下旬后加满池水,保障存塘青虾安全越冬。7-9月生产管理过程中,需时刻关注天气、池水水质、青虾活动变化情况,适时启动增氧机增氧或每隔3-5d加换新水一次。
6.脱皮管理 青虾养殖生产管理过程中,必须观察青虾蜕皮的规律及蜕皮高峰期,蜕皮高峰期前7-10d,调节好养殖水体藻相,增施钙能或活性钙等水体调节剂,满足青虾的正常发育生长,并在饲料中按一定剂量添加蜕壳素或食用复合维生素投喂,注重虾池周边环境安静,促进青虾同步蜕皮,降低相互残杀几率。
7.病害防控 青虾属甲壳类低等水生动物,自身免疫力低,一旦感染疫病,防控难度较大,尤其在青虾蜕皮期间,因自身能力消耗大,抗病力弱,易受细菌侵袭,药物防治难度更大,且易相互感染,危害更大,在青虾夏秋季养殖管理过程中,每隔20-30d施用8%的二氧化氯泡腾片一次,每隔15-20d拌饲料投喂大蒜素、鱼虾多维3-5d。
三、捕捞收获
11月底前用弯刀割除、移出虾池中移栽的水草,12月下旬进入捕捞收获阶段,每组试验塘首先各将2口虾池水位降至40-50cm,用虾拖网分批捞出养殖青虾,经分拣后,商品青虾上市出售,幼虾转让其他青虾养殖塘口,7-10d青虾捕捞结束后,抽干虾池积水,冻晒5-7d加满池水,根据商品青虾市场行情,春节前后再分批捕捞其他虾池的养殖青虾,体长4cm以上的商品青虾上市销售,体长3cm以下的青虾再转入空池内暂养,待第二年2-3月自行放养或销售给其他养殖户养殖商品青虾。
四、结果
该试验自7月中下旬开始,历经130多d的生产,至春节捕捞销售结束,试验塘10口,面积42亩,产青虾3192kg,亩产青虾76kg,其中捕获体长4.0cm以上商品虾2129kg,占青虾产量的66.7%;而 对照塘10口,面积41亩,产青虾2665kg,亩产青虾65kg,其中捕获体长4.0cm以上商品虾1503kg,占青虾产量的56.4%。具体产出及收益情况见下表:
虾塘 面积(亩)产量(kg)亩产(kg)商品虾比例(%)饲料系数总收入(万元)亩收入(元)成本(万元)总利润(万元)亩利润(元)试验塘 42 3192 76 66.7 2.35 28.10 6689 14.60 13.50 3214对照塘 41 2665 65 56.4 2.57 22.14 5400 14.45 7.69 1876
五、讨论分析
1.通过二组试验对照分析,相同的日常管理措施,养殖青虾产量亩均相差11kg,亩均实现收入相差1289元,亩均获利润差距达到1338元;同时自繁自育虾苗下塘虽提前5-6d,但因其规格大小不一,直接影响到下塘后的成活率,8月下旬-9月中旬,对照塘青虾秋繁现象严重,加大了池水调节难度,直接影响到饲料的消化吸收,提高了饲料系数,加大了养殖生产风险。因此强化优质青虾苗的繁育生产及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是促进青虾生态养殖产业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实现稳产增收的基础。
2.夏秋季青虾养殖由于时间较长,且密度大,虾池水质、底质变化较快,青虾排泄物、残饵,饲料溶解物以及其他生物尸体的积累极易导致虾池水体老化,暴发蓝藻,引起水质pH及氨氮偏高,加大了青虾病害的感染。通过该试验实施,强化夏秋季青虾养殖池水草的栽种是调节水体环境,减轻青虾应激,提升养殖青虾产量及规格的关键点之一。
3.夏秋季青虾养殖过程中,为了使虾池内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提高青虾的商品率,虾苗下塘后10-15d,亩均套养8-12cm花白鲢火片,既保持了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又可由虾池内养殖鱼种摄食池中大量的浮游生物和青虾变态前的蚤状幼体,从而控制青虾苗的数量。
4.通过该试验总结分析,为适时控制虾池内养殖青虾密度,适时采用地笼(虾笼)分批捕捞,捕大留小,可减轻青虾养殖过程中的应激几率,不但可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同时可显著降低青虾疫病的发生与蔓延,对促进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通联:241100,安徽省芜湖县农林水大厦11楼,安徽省芜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电话:0553-8791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