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6-11-21陶嘉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消融术肢体心脏

陶嘉

(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

论著/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

陶嘉

(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州都匀558000)

目的 研究护理安全管理用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资料;60例患者中,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20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20例、射频消融术20例;所有患者实施围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从术前、术中、术后等实施护理干预,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统计3类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按照优、良、中、差等4个标准划分,对比护理前后症状变化的差异性(P<0.05)。结果 从安全管理角度能够规范手术护理流程,本次优42例,良15例,中2例,差1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护理前后3类治疗对象病症变化明显。结论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降低了术后康复的风险系数,提高心血管组织的康复效果。

安全管理;心脏介入术;围手术;护理

近年来,心脏介入术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得到认可,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射频消融术等成为临床手术的先进方式。“护理安全”是心脏介入术护理的先进思想,由于心脏介入术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体征状态,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保持最佳状况,才能保证心脏介入手术治疗达到预定的状态。本次结合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录的60例资料,对围手术期护理安全管理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资料;年龄范围55-80岁,平均年龄(65±2.9)岁,其中,男40例,平均年龄(63±1.7)岁,女20例,平均年龄(66±1.4)岁。60例患者中,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20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20例、射频消融术20例;所有患者经临床医师诊断,确定符合心脏介入手术治疗标准。

1.2 方 法

所有患者实施围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从术前、术中、术后等实施护理干预,于6个月后回访调查,统计3类疾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按照优、良、中、差等4个标准划分,对比护理前后症状变化的差异性(P<0.05)。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心血管疾病护理标准划分,以评分制(10分)对介入手术护理效果进行划分,具体标准:①优:9-10分,心血管疾病症状完全消失;②良:8-9分,心血管疾病症状,基本消失;③中:7-8分,心血管症状明显消失;④差:<7分,护理前后无改善。

2 结 果

本次60例“安全第一”的护理思想,时刻关注患者身体体征变化,整个手术过程均参与护理干预。从安全管理角度能够规范手术护理流程,本次优42例,良15例,中2例,差1例,患者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较高,具体如表1,护理前后3类治疗对象病症变化明显。

从表1看出,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射频消融术等是临床常用方式,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抑制,说明了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效果的保障性作用。基于对病人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有效防范了各类异常病症,提高了心脏手术治疗效果。

表1 60例患者护理前后对比

3 讨论

3.1 心脏介入术治疗优势

心脏介入手术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具有多方面优势,按照患者病症状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及时缓解了各种因素造成的病症隐患。基于心脏介入治疗条件下,可掌握血管具体流动状态,借助心脏导管完成手术处理。现阶段,心脏介入治疗主要包括: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射频消融术等,可根据患者实际需求拟定治疗方案。基于护理安全管理思想下,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更加注重护理方式的调整,从安全角度提供术前、术中、术后等诸多护理服务。

3.2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护理

3.2.1 术前常规 (1)心理护理:引导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状态,提高参与心脏介入手术的依从性,这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心脏介入治疗期间,要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紧张、恐惧等心理,消除一切顾虑,鼓励患者投入到临床治疗过程中,做好多方面的心理疏导工作。

(2)肢体训练:定期开展训练活动,培养患者良好的肢体功能,如:咳嗽、呼吸、大小便等,这些都对术后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病况严重的患者,需定期进行必要的的肢体锻炼,通过肢体关节运动或调整,如:上肢、下肢的协调运行,左右手臂的旋转运动等,这些对患者身体机制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3.2.2 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进行水化疗法,加快造影剂的排出,这是为了避免肾脏毒性引起的不良反应。护士要尽快安排相关的检查工作,整个手术过程形成良好的操作环节,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专业讲解,提高其参与手术治疗的积极性,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如:指导患者正确饮食、饮水,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

3.2.3 术后常规 (1)持续监测。通过对护理安全管理内涵进行分析,将其用于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全面提高了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为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射频消融术等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条件。临床监测是针对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后及时通知医生,作出正确的护理指示。

(2)术侧肢体制动。结合患者康复情况,选用约束带进行肢体固定,以免影响到术后康复效果;定期对肢体局部进行观察,间隔15min观察一次,重点查看是否有渗血、血肿、脉搏等异常情况,对局部包扎出现异常反应的,及时安排制动处理,提高临床护理的安全性。做好临床护理的相关记录,为后期护理查询与指导提供必要的临床资料。

(3)拔管时的护理。拔管过程做好全面护理工作,及时关注局部压迫后的止血效果,如:心率、血压蛋,这相对术后病症康复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对于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突发情况,也要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尤其注意迷走反射,提高临床护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出现迷走反射症状,立即静脉注射多巴胺5~10mg/10ml生理盐水,适当减轻压迫力度,尽快提升血压至正常水平。如有其他症状可视情况做进一步对症处置。

(4)活动及卧床时间。拔管前和拔管后2h,如局部无明显出血或血肿,可平卧或将床头抬高10°~20°。非穿刺侧肢体可适当随意活动,并指导家属对其进行肢体按摩,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合并症,有下肢静脉曲张者忌按摩下肢。冠脉造影术后6~8h可翻身,12h可坐起(年龄>65岁老年人、女性、局部组织松弛、凝血机制不正常者可适当延迟坐起时间)并逐渐下床活动。

4 结论

总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降低了术后康复的风险系数,提高心血管组织的康复效果。本次心脏介入术患者坚持“安全第一”的护理思想,时刻关注患者身体体征变化,整个手术过程均参与护理干预,仅有1例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说明了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意义。

[1] 陈少英,李彩红.心脏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26).

[2] 张迎芳,金娟英.术前访视在心脏介入患者中的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4(35).

[3] 陈丽萍.阻黄患者行心脏介入的护理[J].当代医学(学术版).2008(20).

[4] 李洪俊.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4(23).

[5] 李云华,冯震霞.心脏介入病人术后心理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6).

猜你喜欢

消融术肢体心脏
心脏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术中护理
臭氧消融术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疗效分析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发关系的Meta分析
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