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16-11-21陈海燕许小燕
陈海燕,李 成,许小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中医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陈海燕,李成,许小燕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福州350003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来该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操作组与中医护理组,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操作,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焦虑测评分数,苏醒期操作配合度及躁动评分和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医护理组术前、术后的焦虑测评分数(64.6±5.6)分、(57.4±4.8)分均低于对照组(89.1±5.1)分、(81.9±3.5)分,苏醒期的操作配合度提高(59%→93%),躁动出现率下降(41%→7%),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数目减少(15例→3例),苏醒期躁动评分降低,对比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护理的干预能能有效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发生,提高围手术期护理的质量。
护理;全身麻醉;躁动
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患者对于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理工作者也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全麻恢复期躁动是全麻手术患者进入麻醉恢复期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造成患者自身的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1]。中医护理操因其便捷、有效的特点在围手术期护理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将中医护理应用于预防全身麻醉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为服务患者,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该研究以2015年1月—2016年3月200例在该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手术病人在围手术期所经常产生出现的护理问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中医情志护理、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等护理技术运用于围手术期护理,通过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病人来源于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患者200例,其中男性患者104例、女性患者96例,年龄区间21~77岁。所有患者ASA分级范围为Ⅰ~Ⅲ级,其中包括静脉麻醉31例,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麻醉169例,妇科腔镜手术90例,胃肠道手术44例,食管癌切除术20例,泌尿系统腔镜手术20例,胆道腔镜手术15例,肛肠科手术11例。所有患者术前神志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史,无情感创伤史。随机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A组)10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区间24~75岁;和中医护理组(B组)100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46例,年龄区间21~77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A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B组在A组的护理基础上添加中医护理操作。中医护理操理作:①情志护理: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根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②穴位按摩:采用自我按摩或护士辅助按摩的方法,通过按摩不同的穴位来预防术前焦虑、紧张性高血压等疾病;③耳穴埋豆:根据患者的情况,选用不同的配穴,将王不留行贴在穴位处;④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采用心理、香薰、音乐、针灸、按摩等多种方法。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测评表[2]评定①记录两组术前、术后24 h焦虑评分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镇痛剂使用率。采用焦虑测评表评定患者术前、术后24 h是否出现焦虑及其严重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术后疼痛程度评分,评分>7分者给予药物镇痛。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程度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苏醒期操作配合评级,评分标准:1级:平静睡眠;2级:清醒,平静;3级:易怒,易激动;4级:难以安慰,无法控制的呼喊;5级:无法安静,迷惑,谵妄[3]。1、2级为配合,3、4、5级为躁动。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可信区间95%,校验水准为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前后焦虑测评分值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B组术前、术后24 h的焦虑测评分值均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手术前焦虑测评分值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s)
表1 手术前焦虑测评分值及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s)
组别焦虑测评分值术前术后24 h苏醒时间(min)拔管时间(min)A组(n=100)B组(n=100)tP 89.1±5.1 64.6±5.6 7.33<0.05 81.9±3.5 57.4±4.8 7.79<0.05 10.1±2.5 10.6±2.5 0.33>0.05 11.5±1.4 11.4±3.4 0.31>0.05
2.2两组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躁动及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比较
B组苏醒期躁动7例,术后使用镇痛剂3例,显著低于A组的41例、15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麻醉苏醒期操作配合、躁动及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比较
2.3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
B组苏醒期躁动(3、4、5级)显著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
3 临床护理要点
3.1中医情志护理
3.1.1情志治病主要是机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下,内外综合作用的结果[4]。在中医临床上常见于脏燥、郁证、癫狂、不寐等。如《黄帝内经》篇中说“喜怒不节则伤脏”。所以,当刺激超越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则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喜”本是一种良性的情绪变化,然而“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可见,患者缺失的情志护理会促进患者的病情向坏的方向转变。而正确、有效、动态的情志护理的管理能使人体的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从而有益于健康的恢复。因此,情志护理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机体脏腑气血病变,也会引起情志的异常变化。《灵枢·口问》说:“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大脑对情绪刺激的反应会影响脏腑功能。手术患者因处于围手术期的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良情绪的干扰也是个动态的过程,作为护理人员也应区别对待,根据患者的情志变化,不断更新自己的护理计划。
3.1.2情志护理方法对于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情志护理,首先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评估,并相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如通过语言、动作使患者在不知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解除心里上的压力和负担,实现消除疾病症状或提高某种治疗方法效果的目的。在病房、手术室的环境也要保持整洁、安静光线充足,使患者心情心情愉快和身体舒适。要关怀和体贴病人,关心病人需要,主动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3.2中医穴位按摩
在围手术期护理中,除应用情志护理外,根据中医理论知识,采用穴位按摩的方法,通过经络穴位的按摩,放松肌肉、消除疲劳、调节人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疏通经络、平衡阴阳。
3.2.1穴位的选取对于预防术前焦虑,选印堂、太阳、四神聪进行穴位按摩以达到镇静安眠的效果;对于预防紧张性高血压,选百会、涌泉、三阴交行穴位按摩已达到宁心降压的效果;对于预防抑郁的病人,选五脏俞加膈俞,即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及膈俞的穴位按摩已达到静心安神、补肾健脾、平肝疏气的效果。
3.2.2实施方法将按摩方法教给病人,指导他们进行自我按摩或护士辅助按摩。手部多用简单的挤压法,足部常用按压按摩法和拇指、食指推按的方法。穴位按摩应遵循有力、柔和、均匀、持久、渗透的原则,操作时开始要轻,由轻到重,然后再逐渐减轻而结束。一般以肩带肘,以肘带腕,以腕带手,由浅入深,均匀柔和,连续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深透舒适为度。
3.3中医耳穴埋豆
中医认为耳廓上布满了耳穴,它与整个人的气机密切相关。如《灵枢·口问》中所说:“耳者,总脉之所聚也。”在围手术期过程中,利用耳穴埋豆压迫穴位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增强病人体制;调节病人心态;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的目的。其优点是简单易行,易于掌握;不伤肠胃、肝脾;安全、无创、无痛、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持续刺激穴位。
3.3.1耳穴的选取对于配用穴的选取,根据对患者的评估,采用不同的配穴。如高血压患者配用肾穴、枕穴;失眠患者配用脾穴、肝穴耳背多梦区;胸闷患者配用交感穴、心穴、肺穴。
3.3.2实施方法先根据治疗需要选择穴位,再次核对后,用皮肤消毒液将穴位处皮肤消毒。将王不留行籽准确地贴于穴位处,以患者局部有刺痛感为佳。在留埋期间,巡回护士定时进行穴位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治疗。
3.4围手术期疼痛的护理
临床上认为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是疼痛。疼痛刺激可引起患者体内一些内源性递质和活性物质的释放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呼吸系统、内分泌功能旳紊乱增加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围手术期的风险。按中医理论,疼痛的病机主要是气血不通或机体局部得不到滋养。疼痛的治疗则以行气止痛,通经活络,升阳举陷,回阳固脱为基本原则。由于术后苏醒期对疼痛的耐受性可能与其认知程度有关,患者手术对麻醉和手术有焦虑、恐惧、心理应激反应增强,影响大脑皮质的痛阈,导致痛阈降低,增加其对疼痛的敏感度,若有心理准备其疼痛程度有所减轻[5]。所以通过科学、合理制定患者的疼痛护理计划,减轻患者对于疼痛的不良反应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术后疼痛的病人我们采用心理疗法分散患者注意力;采用香薰疗法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通过类似现代音乐疗法的五音入五脏的方法来调节五脏的生理功能;通过针灸、推拿、刮痧、艾灸等方式消除炎症反应,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痉挛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
4 讨论
不可否认,全麻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创伤。全麻苏醒期时病人由于意识障碍,对于不良刺激显得较为敏感,可出现躯体的扭动、四肢乱动、头痛、烦躁、极度兴奋等应急行为,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危及病人安全,对患者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由于全麻患者发生术后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可能是麻醉药物中枢性抑制作用消失后,患者意识虽已恢复,但部分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致使大脑皮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觉醒激活系统)高级中枢的功能仍未全部复原,从而影响患者对感觉的反应和处理[6]。有研究表明,术前患者的情绪会直接影响麻醉复苏和手术的效果,还较容易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7]。该研究对比了增加中医护理后,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焦虑评分,发现在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不变的情况下,有中医护理的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下降,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中医护理,特别是情志护理对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非常有效,也有很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与该研究的结果类似[8]。在麻醉期的操作配合、躁动情况及术后使用镇痛剂情况研究中,该研究发现在介入中医护理后,相对对照组,患者在苏醒期的操作配合度提高(59%→93%),躁动出现率下降(41%→7%),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数目减少(15→3),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所有患者的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的构成有所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对对照组,中医护理患者的躁动评分大多分布在1~2级中,少数分布在3~5级中。目前,全面的中医护理对麻醉期躁动的影响的研究还比较少,但赖爱华[9]等学者的研究表明中医揉按联合穴位中医揉按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降低老年髋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评分。这与该研究结果类似,但该研究在中医穴位按摩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中医情志护理、中医耳穴埋豆等多种中医护理方法。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它以整体观念与辨证施护为特点,讲究情志护理,重视心理护理,能弥补现在西医护理的不足之处[10]。
该研究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介入了中医护理,数据显示相对对照组,中医护理组的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焦虑评分均下降,苏醒期的操作配合度升高、躁动出现率下降,躁动评分降低,术后使用镇痛剂的患者数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早期中医护理的介入,可以在围手术期间展开针对性的护理,争取患者的积极配合,对症处理,护理得当,避免有害刺激,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和避免术后躁动造成的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1]于艳,房特,佟盛艳.全麻恢复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1):90-91.
[2]魏源.多维焦虑评估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2):30-31.
[3]张伟,杨惠杰.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因素分析和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4(30):111-113.
[4]钱会南.中医情志病的病因病机与诊治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4):711-713.
[5]Lee A,Chui PT,Gin T.Educating patients about anesthesia: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fmedia—based interventions[J].Anesth Analg,2003,96(5):1424.
[6]段群颖.全麻后苏醒期躁动患者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53):251-252.
[7]刘正楠,王斌全.围麻醉期的护理干预对缓解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2013(6):1-3.
[8]杜存英.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36):220-221.
[9]赖爱华,常少仪,杨伯梅,等.中医揉按及穴位按摩在全麻老年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应用及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5(4):316-319.
[10]李艳波,赵云卉,李玲,等.论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的异同[J].当代护士,2015(3下旬刊):189-191.
The Effects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Emergence Agitation after General Anesthesia Operation
CHEN Hai-yan,LI Cheng,XU Xiao-ya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Fuzhou,Fujian Province,350003 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n emergency agitation in general anesthesia operation patients.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between January 2015 to March 2016,in our hospital 200 patients for general anesthe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routine nursing operation group and TCM nursing group,and the TCM nursing group was added addi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peration.We observe and record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nxiety test scores,the degree of awakening and agitation scale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nd the agitation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usage.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in the TCM nursing group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nxiety test scores(64.6±5.6)point、(57.4±4.8)point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89.1±5.1)point、(81.9±3.5)point,and the awakening period of adaptability increased(59%→93%),emergence agitation decreased(41%→7%),postoperative analgesic use decreased(15→3)and restlessness rates decreased,.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effectively.Conclusion TCM nursing intervention prevented the agitation in emergency of general anesthesia operation,and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General anesthesia;Agitation
R248
A
1674-0742(2016)09(b)-0154-04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6.154
陈海燕(1972.11-),女,福建闽侯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外科护理学。
(201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