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的《体育游戏》课程研究与实践
2016-11-21邓勇
邓勇
【摘要】在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把常规运动项目涉及的部分游戏内容综合成一门体育游戏课程供学生选择,通过教学实践解决了高职体育教学中部分体育基础差的同学的选课问题,同时对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体育游戏 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84-01
1.前言
体育“三自主”教学模式基本解决了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矛盾,满足了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选课需求。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仍有两类学生在体育选课中存在困难:不想选,没得选。一类学生不喜欢任何项目的选项体育课,不想选课,被迫选课。究其原因主要是身体素质差、运动项目技能基础羸弱、体育意识谈薄等,这部分同学从体育教学过程中享受不到乐趣,对体育缺乏兴趣,导致厌学。而另一类学生,如高职学院的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学生,急于想通过与本专业有关联的体育项目的学习提升专业素养,目前我校开设的体育选课项目不能满足这方面的需求,常规项目的体育课对这类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针对性不强,帮助不大,他们被迫选课后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学习效果不好。体育课开设的常规项目也不利于以上两类人群实现体育课程锻炼身体、学会一至两门运动技能、培养健全人格、培养体育意识、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提升职业素养服务的教学目标。针对此,设计了《体育游戏》课程供学生选择。目的是通过游戏的趣味性、竞赛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运动兴致,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运动兴趣,锻炼身体;通过游戏的组织的繁杂特性和游戏过程要求纪律性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规则意识,提高相关专业学生专业素养。通过游戏教学达到提高学生健康水平,让学生了解体育游戏运动项目,学会一至两门运动技能,在学习、练习及各环节的体验和竞赛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规则意识、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体育游戏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2.调查与分析
对选课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反馈课程教学研究。
2.3实验法
自2013-2014学年开始开设体育游戏课程,边实践边研究。
3.研究基础
3.1 “三自主”教学模式及现状
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选择任课教师、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1]即“三自主”教学模式。实施“三自主”是改变体育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刚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体育活动兴趣和锻炼要求的必然选择;是激励体育教师奋发向上,提高自身教学素质的有效途径;[2]自主选择课程内容是“三自主”中牵涉面最广,对学生的锻炼有着最直接影响的因素。
3.2教学实验
自2013年开始开设了体育游戏课程,两年半来,《体育游戏》共由4名教师开课5学期130个班,上课人数6500余人次,现已是《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生欢迎。课程由田径、球类、体操等游戏及户外拓展等内容构成。现已编写了完整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案等教学资料,还进行了学生座谈与调查。
4.教学文件
4.1“体育游戏”的概念、内涵、作用及意义
4.2“体育游戏”教学大纲
4.3“体育游戏”考纲
4.4“体育游戏”教学计划
4.5 “体育游戏”教案
5.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基本解决了部分体育基础差的同学的选课问题,通过教学培养了运动兴趣,提高了体质测试成绩,加深了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对他们学会一至两门运动技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选该课的学前教育、旅游管理、旅游英语等专业学生加深了他们对体育游戏项目的了解,初步具备了创编、组织、评判体育游戏的能力,对其专业素养的提升有所帮助。
6.研究成果
6.1建立了完整的体育游戏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大纲、计划、教案等文件资料
6.2体育游戏成为《公共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学生欢迎
7.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课题对于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研究还不够深入,教学内容不能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教学属性,导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内容娱乐有余锻炼不足的情况,出现了教学组织过程繁琐,练习时间下降的情况。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强体育游戏内容的研究,游戏要重点强调体育属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S]. 教体艺[2002]13号,2002-08-06.
[2]张哲敏,孙麒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模式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