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两所中学
2016-11-21杨建业
杨建业
有这样两所中学,虽异代不同时,但都是那个时代里教育界响当当的名校。
一所是有着“超级高考工厂”之称的河北衡水中学。一旦进入衡中,高考成功的几率极高,因此,孩子能进入衡中就读也成了许多父母的向往。还记得2013年时,在衡中校门口的英才街上,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而考上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则连露脸的“资格”都没有。如今想进衡中参观,都要交600元的“门票”。
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衡中靠的是什么?归纳起来,就是把“泰勒工作制”引人中学教育,用绩效量化的现代公司手段管理校园,对学生实行寄宿封闭化管理。于是在这里,学生从早到晚的时间表都排得满满当当的,大搞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有些老师甚至采用棍棒教育,最终把学生彻底变成一架高考机器。
如果时间倒流,我们看到110年前也有一所名校,这就是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创建的南开中学。据叶笃飞先生回忆,当时的中国人只有“家”的观念,“国”的观念却很淡薄。于是,南开校方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引导学生实际接触“国家”。学校专门开有“社会调查”课,老师带领学生在天津采访法院、监狱、救济院、报馆、工厂和农村,回来后人人都写调查报告;还带学生访问山东曲阜孔庙,认识中国文化源流;也走过泰山,拜访了隐居那里读书的抗日将军冯玉祥。早在1927至1928年,老校长张伯苓为警醒国人,揭露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意图,就在校内组织“东北研究会”,先后两次率师生亲赴东三省,考察那里的自然资源、经济、人文、地理等情况,发表了许多调查报告,出版了一本研究专著,“九一八”事变前已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因此也引起日本侵略者极大仇恨。1937年日寇占领天津后,竟以炮轰、飞机炸、纵火等手段,将南开校园夷为废墟。
其实,在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像南开那样富有家国情怀的中学并非只此一家,甚至从小学开始,就有这种教育。在龙山小学堂,老师讲到鸦片战争,朝廷如何腐败无能,无数将士英勇抗敌,但终因枪炮军舰不及英国而惨遭杀害,掩面痛哭。年幼的金庸和同学们也跟着哭泣。金庸说:“这件事在我心中永远不忘。”也因此,后来金庸笔下的民族大义澎湃如潮。而柏杨在回忆录中说,“我最深刻的记忆是,当老师在课堂上告诉大家,日本军队侵略中国国土、屠杀中国人民时,全班小孩随着老师的嘶哑声音,哭成一团。当时老师用‘千钧一发这个成语,形容中国的命运……我和小朋友们紧张得小身体都浑身淌汗,第一次为国家付出重重忧心”。后来,金庸赴台与柏杨先生见了面,也见到了蒋纬国将军。金对蒋说:你一定要反台独。蒋答:我无时无刻不在反台独。因为蒋纬国也有同样的教育经历:“记忆里,小学上史地课,授课的张老师每次一说到战争、割地、赔款就捶胸顿足,常常我们所有同学也跟着哭,跟着愤愤不平!”(《报干4文摘》2016年7月15日)
像衡中这样的“高考工厂”,因应试教育而生,也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可是,在这样的学校里,学生的健全人格如何养成?没有健全的人格和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又怎么可能出现一流的大家人物?故而,尽管教育部领导已换了好几任,但“钱学森之问”仍然无解。我们看到的反倒是教育资源更加失衡,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且关口前移,连幼儿园都讲“起跑线”,小学生都拼奥数。
反观南开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教育学生修身养性,从不刻意搞应试教育,反倒英才辈出——从开国总理周恩来,到后来的十多位总理、副总理、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级人物,再到56位中外著名院士,哪一位不是历史上璀璨的星辰?从综合的角度看,民国的确不是什么盛世。但民国的一些教育家所办的学校,却一枝独秀,成为后世的教育标杆,这是不争的事实。它启示着人们,教育行政化是教育的万恶之源,一日不改,“钱学森之问”就一日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