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戏

2016-11-21周骏

火花 2016年11期
关键词:唱戏戏台剧团

周骏

乡戏

周骏

小时候,乡戏是枯燥的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进入腊月后,关于淮剧团来村里唱戏的消息传得比长了翅膀还快,像漫来的洪水一样无孔不入,很快就覆盖了整个村庄。村中心医务室前的几排长凳上,依然坐满了晒太阳的村民,但他们却没有了以往那种双手拱在棉衣袖管里,眯细着眼睛,尽情享受着冬日温暖阳光的漫不经心;没有了嘴里斜叼根香烟,吞云吐雾,眼光毫无目的地投向某个地方的慵懒清闲;也没有了一边跺着脚,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别人插科打诨的百无聊赖。此时,在心情和阳光的作用下,他们的脸上呈现出醉酒般的酡红,唾沫横飞地谈论着有关唱戏的话题,就像一群不安分的鸟儿,叽叽喳喳,没完没了。时不时,就有人扯开嗓子,没头没尾地来上一段,很快就淹没在众人暴雷似的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中……

盼星星,盼月亮,剧团终于敲锣打鼓地开来了。开演的那天下午,村民的那股急切劲儿就可想而知了:村庄的上空早早地袅袅升腾起一缕缕炊烟,铅灰色的烟雾,随风飘荡,似乎在呼唤着暮色的降临;巷子里满是扛着凳子去戏场占位置的村民,他们一路上神情愉悦地谈笑风生,步伐却丝毫不肯放慢,矫捷异常;村里的某个地方,不时响起母亲呼儿唤女早点回家吃晚饭的声音,间或夹杂着一两声鸡叫、犬吠或羊咩,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使原本凝重的冬天,原本宁静的村庄变得异常鲜活生动。

当如墨的夜色笼罩着一切时,村中心的广场上早已是人头攒动,黑压压的一片了。村民或是心不在焉地唠叨着家常,或是兴奋地左顾右盼,或是焦躁不安地站起来朝着戏台扫上一眼。这时的广场上又是极其喧闹和嘈杂的,儿童的嬉闹声,大人的呵斥声,小贩的叫卖声交杂在一起,像一锅沸腾的水。

随着“咚—咚—锵—锵”锣鼓声的响起,原本喧哗的广场顿时安静下来,村民们都心无旁骛地投入到了剧情中,情绪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他们时而满脸激愤、骂声一片,时而惶恐不安、紧张异常,时而又欢呼雀跃、掌声雷动……有一次,当戏中演到忠良被害的情景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老人激动之下,一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来,头部磕在了一块砖头上,鲜血淋淋,但他一直到演出结束都没有离开广场,而且神情专注地盯着戏台,在呼啸的寒风中,额前的鲜血凝成了“血冰”……虽然事隔多年,但彼情彼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戏唱完后,村民们纷纷站起来,意犹未尽地朝着戏台留恋地看上几眼,然后似乎才感觉到冬夜的寒冷,双手放到嘴边哈着热气,使劲跺跺冻得发酸发麻的双脚,拉拉衣领,最后才拖儿携女地离开戏场。广场立刻出现了好几条人流,人们像流水一样漫向村庄的四面八方,喧哗声又响成一片。此时,村民们激动的情绪似乎有所缓解,转而对演员评头论足起来。这个说丫环演得好,那个说还是小姐演得更活,有的则说状元郎不仅长得俊,而且唱得也好……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当然,这时在某个暗影里,或是某个避风的地方,少不了情意绵绵,难舍难分的情侣……

这样的情形,几乎一直重复到剧团离开。剧团开走的那天,村民们一脸的眷恋和不舍,而关于唱戏的话题,将一直延续到来年春耕忙碌的日子。在那些物质匮乏,经济落后的日子里,乡戏以其浓厚的乡音,感人肺腑的情节,点缀了乡村枯燥乏味的生活,也犹如在村民幽静的心湖中投进了一块巨石,激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剧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不经意间,我们都已长大成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戏早已成为远逝的风景……

猜你喜欢

唱戏戏台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姥爷的唱戏机
姥爷的唱戏机
圆明园戏台考
母亲唱戏
杜潘芳格的诗(二首)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