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悲怆与风流——评廖静仁长篇小说《白驹》

2016-11-21龚峰

文艺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族长明德少爷

○龚峰



悲怆与风流——评廖静仁长篇小说《白驹》

○龚峰

廖静仁20世纪80年代写资江以散文家的姿态横空出世,近来才转向小说创作,牛刀小试,即卓有所成。山峰殷红赭褐钢蓝层页岩式的生活积累,蓊郁树丛中古井深潭式的渊博学养,对家乡强烈到不喷吐为文则疯狂窒息的情感,如九峡溪放排老手驾驭文章的技巧和膂力,让他感到篇幅单薄的散文已无法承载庞大浩莽的主题和内容,只有史诗式的长篇小说才有这个载荷和容量。在《白驹》这部小说中,他叫廖新民,是白驹村老族长廖明德的儿子,他要把廖氏家族百年的奋斗史,忧患与焦灼,求索与颠踬,拼搏与苦痛,血泪与欢笑,还有对革命的贡献与牺牲,族中骄子圣贤对生命与宇宙、瞬间与永恒等终极问题的思考,铸成青铜史册,让它们光耀千秋。作家写完最后一个字,走出豪庭书斋,舒了一口子,盘桓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浪遏艨艟,心中涌起曹孟德横槊赋诗的豪情,壮心不已。

白驹村在安化梅山的皱褶间,田少地贫,与资江瓜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期以来,与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养就了山人刚勇剽悍的性格。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在他们眼里,皇帝的金銮宝殿都不算什么,粗豪率真。每年收完晚稻后上山伐木解板,翌年春天桃花汛到来时,便扎排堆码木料运送桐油黑茶木耳等山货到武汉汉口。在激流礁石间谋生讨食,就如刀尖上舔血。尽管用三牲祭拜河神,“赶野羊”的汉子们勇猛精干,殒身不恤,但资水野性难驯,明德族长爷爷的爷爷、黑皮的父亲、木帮首领根胡子都在驾运木排时被漩涡吞噬,葬身鱼腹,白驹村几乎成了寡妇村。

小说上篇《回望白驹村》,围绕上山伐木和“赶野羊”纷至沓来的故事,让这部书染上了沧桑悲怆的底色。老族长佐庭老人铜烟管上凝重的幽光,阎寡妇的踮足翘望,开得凄艳无比的寡婆子花,有点让人喘不过气来。然而诸多民俗的渲染,如赛龙舟铿锵的锣鼓,祭山神河神激越的号角,根胡子与阎寡妇蔑视传统礼俗的澎湃爱情,庆牯子与青楼女子周桂花的恋情,安化山区数不尽的神话传说、山歌、民谚与童谣的点缀,在作者长于散文描写抒情笔调的调和下,苍凉的基调又浅抑高扬,亢奋向上,有《楚辞》的斑驳错彩、郁勃悲壮,又有屈骚宋赋的汪洋恣肆、倜傥风流。下篇《烽火唐家观》写抗日战争的战火烧到了和唐家观不远的雪峰山,明德贸易商行与地下党湘中特委之间的合作。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充满正能量的主题,让“小我”在“大我”中得到升华,怀疑是甲憨宝点燃的一把“天火”,让象征旧家族的商行会馆付之一炬,而家乡则在这“凤凰涅槃”得以巨变。“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历史如资水滚滚向前。

人物塑造是小说的重头戏。《白驹》人物众多,个个都鲜活如真,性格的拿捏恰到好处。顽固保守、处事机械守旧,公器私用挟私怨报复根胡子,不让这个为白驹村壮烈殉职的英雄死后进祠堂,又为没染指到阎寡妇而诬陷她“纵子投匪”,这个“家长”,无疑是封建余孽的代表,他触犯了众怒,在阎寡妇儿子黑皮下山救母的枪声中颓然作古。私塾的沃原先生,明德少爷的启蒙老师,思想新锐,教学不是迂腐死板,而是注重濡养心性,对明德少爷和黑皮的思想形成无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第一堂课,他教学被老族长指责为“有伤风化”的《关雎》。把《大学》的开篇和《少年中国说》作为学生立志爱国的重点课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镌刻在廖明德的心坎,作为他为人处世的座右铭,伴随生命始终。木帮首领根胡子可谓众好汉“三十六天罡”粗豪刚勇的翘楚,他是鳏棍,与风韵犹存的寡妇闫二妮“有一腿”,在刀尖上舔血,随时都可能在与大自然的角斗中丧命的汉子们心目中,缓解宿命沉重的东西,唯有包谷酒和女人,这无伤大雅,顺乎天然。唐家观最后一个绅士吉泰来先生,满腹经伦,有儒者风度和预言家的深谋远虑。他拒绝国民政府县公安局蒋局长作幕僚的邀请,却做了毛头小伙明德少爷商行的账房先生,“不为城社鼠,甘为孺子牛”的君子之操可见一斑。嫉妒明德少爷,觊觎族长交椅,心里有几个小九九的廖盛甲甲憨宝以为窃取了圣物(一个象征家族权柄的乌黑发亮的牛角)就得到了“天下”,岂不知“得人心者得天下”,明德少爷禅隐,还是得到了上至家族元老下至百姓的拥戴。后来成为湘中抗日游击队司令的黑皮,自小与明德少爷私塾读书,文武双全,主动放弃族长的“储位”,凭他的文韬武略,收编、改造了土匪武装,像一条蛟龙,冲出大山渊潭,在宽广的海洋遨游。省城大饭庄的杨大少爷,也就是地下党湘中特委书记李正,投身革命,与廖明德结为好友,共举大业,以明德贸易商行为据点,为抗日武装运输军需物质。他还以偷贩烟土为诱饵,使贪贿渎职的蒋局长王保长之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是这个为革命出生入死的李正,在文化大革命中也被蒙冤当成大汉奸大走资派打入牛棚。被日寇强奸后的北大女学生来到唐家观,潜入水月庵修行的尼姑静禅师太,原来是地下党的交通员。小说中大大小小几十个人物,性格栩栩如生,爱恨情仇如网罗织。就是早年离家出走江湖、后来成为八路军师参谋的明德父亲廖盛琪,作者着墨极少,人物形象也高矗幕后。

小说浓墨重彩塑造的核心人物,廖明德,从天资聪颖、少年老成的明德少爷到耄耋之年、临江悟道的廖老先生,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激情和思想。或许是受到沃原蒙师的启迪,明德少爷从小就有了自由平等的思想,他不认为族长是“官”,族长是为全体族人谋利益的。再大一点,他对爷爷摆族长的“谱”颇为不满。在他新任族长时,力排陈规陋见,用最高礼遇给爷爷“圣谕”不得入家族祠堂的根叔(根胡子)进行族葬,始得民心。他本可以在家享受族长的特权,遥控指挥,不用上山伐木,也不用下河“赶野羊”。他无纨绔气,上山和木帮兄弟住竂棚,说痞话,体验生活的艰辛。他进山修行,像出关的老聃或者独行冥思的卢梭,陷入超越凡俗的哲学玄思。他遇到一个陶渊明似的土人,侣仙鹤,友麋鹿,实际上是一位逃避尘嚣,能豪饮长啸《将进酒》的高人。明德认为人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看破红尘”,山上的石头不言不语,更不会“看破”,却可以千万年兀立。资水没说“看破”她却晓得一直向东。内释外儒,而且玄学,这种思想尧舜也不会有,古来明君贤主也罕有。作家显然将这个人物有意拔高到完美的顶巅,是自我理想的化身。

在开办会馆的唐家观兴办实业,是廖明德作为新派人物弃虚务实的体现。湖湘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经世致用”。

廖明德深明大义,热情为抗日事业奔走,但他又不参加任何党派。“君子群而不党。”这是他的信条,也是他个性的凸显。崇真,向善,乃人之天性,原也不必要剃一个和尚,赐一个名号,披一身袈裟的吧。作者在最后部分巧妙地引用了明德老人儿子廖新民所写的一部中篇小说《皈依》作为结尾,更使得这部作品的主题和审美指向,充满了无限的张力和多种的可能性。

最后我想说说自己对“白驹”这个书名的理解。

它共有三重意思。一,村子叫白驹村。二,抗日游击队骑白马,威风凛凛,马蹄得得在岩石上敲出幽蓝的火种,燎原成革命与解放的大火。一与二或者互为因果。三,古人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一个人,从黄发垂髫到垂垂老矣就像白驹过隙。还有九尾红狐的象征隐喻(《白鹿原》中以白鹿出现),就是龙凤之类的图腾物,代表人类的追寻与梦想,既缥缈又美好。

一个家族的历史,和中国历史又何其相似?经历了无数的悲怆与风流,历史是无数像廖明德这样的族长和根胡子这样的祭神者创造的!桂驼子的渡船,摆了一千年,在此岸和彼岸之间摇弋!

(作者单位:常德津市毛里湖中学)

责任编辑佘晔

猜你喜欢

族长明德少爷
宠物学园之豪少爷的箭 3
谢明德
不开窍
山顶最美的风景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小懒封王
不要怕,不要悔
目不识了
小猫失踪了